|
|
|
阿里妈妈:马云的广告超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02:4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小诺 阿里妈妈其实很简单,它和阿里巴巴一样,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中小企业聚集于此。不同的是,它因广告需求而生。 无论是阿里巴巴的B2B平台,还是做B2C的淘宝网,阿里系的单个客户每年会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广告费在互联网上。以前可能直接找到Google,或者百度,而今,他们还可以选择阿里妈妈做中介。 去年5月,入夏,无风。一群阿里人从各家子公司出来,汇聚在杭州的湖畔花园,这里是阿里巴巴的发家宝地。如今,事后诸葛,似乎可以总结说:每逢5月10日,这里都要做出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的决策。 2003年是淘宝网,2004年是支付宝。两年的沉寂之后,2007年,阿里妈妈诞生。 作为阿里系帝国7家公司之一,阿里妈妈成立最晚,但是补上了中小企业商务生态链的一个缺口——释放阿里用户的广告需求。可以看到的是,无论B2B业务,还是淘宝网,都有着大量的潜在用户寻找合适的载体宣传和推广。 而阿里妈妈——这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能否对得上它们的胃口? 湖畔聚义 2007年4月底,一群人被叫到马云办公室。刚从厦门调配到杭州集团市场部工作的林振宇还迟到了5分钟。进门的时候,他看到了其余5个来自B2B(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的同事。 这6个人包括了:阿里妈妈成立时最早的一批员工,有排在20号之前的老员工,也有像林振宇这样工号是5223的新人。当时马云对他们谈了要做一家新公司的打算,他想做的事情是“中小企业广告交易平台”。 马云的这一提议,让许多阿里人想起,当年淘宝网“生逢绝境”的境况——由于竞争对手与大门户网站签了排他性协议,因此几乎所有数得上名字的门户网站都拒绝让这个新生儿的广告出现在自己的首页上。迫于无奈,淘宝人扫遍了国内的站长联盟,最终在一夜之间,让所有的中小网站都挂上了淘宝网的广告。 据阿里人回忆,马云称以后不能忘记这些帮助过他们的中小网站。就这样,惦记了四年以后,一个试图整合中小网站资源的广告联盟模式应运而生。 这听起来,不啻一个宣讲“感恩戴德”的游侠故事。但对于这个模式是否可行,马云的确与杨致远认真地讨论过。“他们觉得这东西在中国能做起来,因为在美国有类似的商业模式”。如今已是阿里妈妈战略合作部经理的林振宇这样表示。 概念是有了,至于怎么做,这个难题抛给了这些年轻人。当时新公司的第一批创业者是周峻巍、黄航飞、林振宇、余斯恒、张立中和凌姝。这些人里,有两名技术人员,其余都是从销售、市场部门调过来的。他们对新模式的理解各异,当时的问题是,“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所以,技术方面也无从下手。”林振宇说,整个五月,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功能上的简单讨论,“但大多数时间在吵架。大家都在碰想法。” 这段时间,不断有人加入,例如雅虎P4P团队就是在五月从北京来到杭州,“我们还给他们起了名叫‘桃谷六仙’,”凌姝说,“他们是第一批的技术开发人员。”夏日炎炎,对运营模式的争执,也在自我调侃中逐渐磨平。 突破出现在8月,平台逐渐成型。虽然没有最终敲定完整明晰的模式,但有一个关键词贯穿始终,那是马云传递出来的“开放”一词——他们要做一个开放的平台。这让人联想到阿里巴巴一直在提的“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核心战略。 但阿里妈妈要面对的问题是,平台的两端什么都没有,既没有中小网站,也没有广告主,资源库里一片空白。幸运的是,“阿里系”的资源开始相互借调,阿里妈妈的成长并不孤独。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