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IT时代周刊:为慧聪多元化滑铁卢把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12:12  IT时代周刊

  文/朱晓靓

  刚出炉不久的慧聪网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06年,慧聪网呈现6067.8万元巨额亏损”,显然,这个“草根”型B2B服务商正值流年不利,内外交困。

  难看的财报,以及慧聪网大股东环球资源的“阵前起义,挥泪斩仓”,使慧聪CEO郭凡生更加“灰尘”仆仆,满脸“晦”色。

  对于企业经理人的绩效与企业的投资价值,“市场选票”恐怕是最为客观最有力也最冷血的“判官”了。投资界对慧聪网的“不看好”,显然基于其斑斑的市场“劣迹”。

  郭凡生以商情和黄页起家,慧聪网已有15年资讯服务商历史。这在规模各异为数众多的B2B服务商中,更显其“草根型”增长特性。

  早期主流业务模式为“中关村IT配件信息商情和黄页”销售,郭凡生的“本行”由于进入较早、基础较深,收益本来不错。但由于该市场成长性有限,2005年慧聪在“商情和黄页”业务上的收益已呈现萎缩苗头。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郭凡生的唯一出路。

  于是,郭凡生开始坐不住了。“造了15年车的开始修

高速公路”了,这无疑是个颇具讽刺性“才华”的创意。于是,自2004年开始,慧聪加大了网络产品与服务的比例,并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B2B服务商之一。但也正是从这一年始,慧聪步入了漫漫亏损路。

  在B2B业务方面,慧聪取得较高利润的难度不小。在战略转型的同时,慧聪陆续剥离了部分与B2B服务关联不大的业务,结构调整对慧聪的利润提升虽有影响,但从2006年财报的效果看,这个转变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对于已有10多年发展经验的中国互联网业界来说,慧聪的困境一目了然:让慧聪一蹶不振的,却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而随后发生的诸多明晃晃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一蹶不振”。

  4月刚刚发布的2006慧聪网年报显示,2006年全年营业额为29129.1万元,同比下降约9%。税前亏损则达到了7515.3万,而2004年全年的利润则为5856万元。

  市场业绩的“因”很快结出了资本撤离的“果”。随后不久,慧聪的股东之一环球资源发布公告,由于业绩目标并没有达到,可能不会增持慧聪国际股份。显然,慧聪国际已经连续亏损2年,而且亏损额逐渐加大,环球资源没理由继续增持。

  此外,还处在资本市场“现金流能力考察期”的慧聪,竟“悍然”操作了多次股权出售,不仅没有解决现金流的补充问题,“频繁套现”的行动却使慧聪在市场运营能力和投资信心方面失分不少。

  就在环球资源参股不久,由于电视广告业务持续亏损,慧聪国际曾试图出售旗下的华媒盛世电视广告业务,未果。而一直被慧聪国际看好的中国搜索业务,也被出售部分股权以换取资金。慧聪国际以474万美元现金将旗下China Search Inc.(CSI)公司42.5%股权,出售给富达基金等公司。分析指出,出售业务虽然在短期内一方面稍稍弥补了财报亏损额,但从长期看,并不能止住营业额不断下降的脚步。

  显然,为了调整而调整,对原有优势发挥不够,新的核心

竞争力又尚未形成,是慧聪越调整越亏损的原因。慧聪具有良好的行业性覆盖,在资讯方面也颇具特色。但是其行业纵深不如垂直B2B,而整合性又逊于阿里巴巴。总体而言,慧聪的业务在多个方向铺开,却缺少具有决定性优势的服务,这是其经营陷入颓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慧聪在发展中的一波三折,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折射了国内B2B市场的普遍性问题。艾瑞市场咨询机构曾发表报告指出,在中国2000多个行业和综合B2B网站中,有90%都在或大或小的亏损中苟延或挣扎。

  2007年更是B2B市场大泽龙蛇的“尖峰时刻”,用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形容更为恰切:“资本在这里发生了惊险的一跃。”的确,2007年的B2B市场正处在两极分化的时期,跃过去的强者越强,强者才能存活。跃不过去的弱者,则继续积贫积弱,直至出局。

  而就慧聪目前频频的不成功动作而言,若不断然采取具有必要智慧的革新性的行动,则断难扭转其B2B多元化走向“滑铁卢”的厄运。

  朱晓靓,IT行业资深记者,IT产业知名观察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