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博客拿下天价广告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10:28 竞报 | ||
目前赵江已经拿到了“天上掉下的12万元大馅饼”的第一部分费用 “感觉就像天上突然掉下个大馅饼,而且不偏不倚就砸在我脑门上。”对于自己的博客拿到了目前国内博客最高额广告的事,昨天,赵江作了这样一个比喻。 根据赵江和厦门书生网的协议,从今年3月7日开始至9月6日结束,双方签订了为期半 12万元,相对于大生意,这是个小数目,但中国博客广告额由此首次突破了6位数。 博客(Blogger),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有一项相关数据表明,“有29%的网民开始使用博客”。 “胜总”人气怎么来的 “谢谢cctv,谢谢mtv,谢谢channel V,我现在感到很胜总!!”———这是网友们改编的歌星获奖感言,或许你仍然感到有些不知所云,但在一个IT的小圈子里,“胜总”已经蔚然成风。 “胜总”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如果你想夸一个美眉是美女,你就可以说,你长得好胜总啊!”赵江说。但所有这些的前提是,“胜总”是一个人。 “胜总”今年27岁,湖北荆州人,6年前曾怀揣600元钱进京,现在正自己创业。2004年前后,网名“胜天”的赵江在一个QQ群里认识了一大批网友,这批网友大多数是IT媒体的记者。现在给他投广告的厦门书生的副总裁符德坤,当时网名叫“南无痕”。 “胜总”本来是赵江升任某公司的市场总监之后,一个网友说的玩笑话,但很快,随着群里人对赵江的人生经历、性格、为人了解了之后,“胜总”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 “开始的意思基本就是等于‘很强’,因为大家了解了我的经历之后,觉得我很不容易。”赵江回忆说。但后来,大家就开始恶搞起来,比如,想聚个会可以叫:让我们晚上胜总一下吧;想奚落某人几句就说:你以为你自己很胜总啊? 这很符合IT圈内人 无厘头、爱搞笑的本性。慢慢地,“胜总”一词也随着网络传播形式,包括论坛、博客等,在这个小圈子里传播开来了,网上流传着一些网友们自制的关于“胜总”的搞笑Flash和笑话等。2004年,他开始在donews上写博客文章,主要写一些业界评论、随笔、活动消息之类的内容。在这个事件之前,新浪、搜狐、chinabbs都给他开了博客。 圈里人说,“胜天”的博客之所以能在小圈子里广为流传,也跟“胜总”效应有一定的关系。2005年12月,胜总的博客获得了新浪首届中国博客大赛最佳博客圈子奖一等奖。 “一个很会包装自己的人。当然,这种包装很成功。”符德坤对赵江评价说。 赵江博客何以值12万 大概是3月6日左右,赵江知道了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了自己。3月7日的一次圈内聚会的时候,双方签订了合同。“没有什么讨价还价,就是他们提了一个数字,我接受了。”他说。 在生意场上,12万元的广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数字,但在中国博客广告历史上,却是一个分水岭的数字。而“厦门书生”看中了这个数额的附加意义。 “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家关注了。如果一个12万元的广告能达到这个效果,也是很成功的了。”符德坤说。 据说,当时“厦门书生”找到赵江的时候,尽管他觉得自己的博客在IT圈子里小有名气,但还是对对方的举动有所疑虑,于是符表示:“给你广告你就接呗,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双赢的事情。” “博客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赢利阶段,再加上新浪明星博客和网站争广告权的事件之后,媒体的好奇心已经被吊起来了,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对于博客赢利模式的期待已经到了一个饥渴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市场部经过深思熟虑运作了这件事。”符德坤说。 短短一周之内,厦门书生完成了一个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媒体焦点的转变,符的估计并没有错。“我今天一天就接了六七个记者的电话。”他说。 他把广告挂上新浪博客 “他当然感到意外了。就连很多同行都不理解我们的做法。”给赵江投广告的厦门书生网运营副总裁符德坤,话里带了一点点得意,“和徐静蕾这类流量超过千万的名人博客相比,点击量仅仅7000多的‘胜总’博客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事情的玄机正在于此。” 就在众明星和新浪关于“明星”博客广告分成的问题争论时,赵江已经悄悄地将厦门书生网的标志挂在了自己在新浪博客的页面上。 就在13日,胜总已经取回了这笔12万元广告费中的第一笔资金。“对于一个做市场的人来说,‘炒作’实在不算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主观诉求。”符德坤说。 “若新浪反对则可谈分成” 一向坚持“博客上的广告应该属于网站”的新浪总编辑、新浪名人博客业务总负责人陈彤说:“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有人在新浪博客挂广告,但如果真有这种事情,我们新浪会和博客们通过协商来解决,肯定会有满意的答复的。” “到现在为止,新浪还没有来找我谈这件事。如果他们表示反对,我就跟他们谈分成的事情。”赵江说。 “这种事情毕竟还没有发生,我们正在考虑应对这种可能,但是否采取分成的办法还不确定。”陈彤说。 胜总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u/1180936671cn/u/1180936671 新浪称二季度做博客商业开发 昨天上午,新浪新闻发言人沈建明表示,将在最近考虑博客的广告模式,但是具体方式还未确定。 徐静蕾在新浪网上开博客是在去年10月25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冲到1700万的点击量。有消息称,新浪新闻发言人沈建明表示,新浪原本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做博客的商业开发,现在准备提前到第二季度。 日前,有和讯网管理者称,博客广告联盟启动,在全球首批选择1000个博客,和讯网将代理个人博客广告的批发销售,先将博客广告批发卖给广告主,再把广告所得收入按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与之分成。据称,已经有多家广告商与和讯网主动联系。可能的赢利模式多样。 新浪新闻发言人沈建明表示,广告商需要考虑广告对阅读人群的影响力,博客广告必须和内容相关,不然就很难有实际效果。 “我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我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就在各大媒体热炒“博客经济看到了秋天的果实”的时候,被称为“国内首个获得广告的知名博客”的Keso(洪波),其反应有些出人意料。3月10日凌晨,他突然把和讯的广告从自己的博客上撤下来了。 这位国内著名IT写作社区Donews的总编辑,在自己的博客里解释说:“我们的合同已经到期,我决定不再续约。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博客广告的喧嚣让我疲惫。我打算退出这个游戏,喜欢炒作的人仍然可以继续炒作,但拜托,请别把我捎带进去。” 去年11月底,和讯与洪波签署了广告合同,为期3个月,据说和讯只花了几千元的广告费,不过这被称为“国内博客首次得到广告费”。 博客不能只靠广告赢利 对于博客的商业价值,洪波曾表示:用传统的广告思路来衡量博客的价值,实际上舍弃了博客最有价值的部分,博客最有商业价值的还是它作为圈子的口碑营销模式。 符德坤也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我们这次投广告并不指望能从胜总的博客上获得什么品牌营销效果,这个流量太低效了,我们看中的是该事件的新闻再传播价值,也就是一个连带的传播效应。这也是我们选择了胜总的原因,这吊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而如果我们真的投了徐静蕾,或许媒体的关注度就没有这么高了,估计成本也没有这么低,所以我们是抢在徐静蕾们跟新浪谈妥之前,打了个伏击。” 据了解,厦门书生网的主营业务就是互联网营销,“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自身的这个成功案例来教育我们的客户,让他们看到互联网上新闻裂变的效应有多么强大。”符说。 而对于博客真正的商业价值和赢利模式,符德坤认为,方兴东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忽略了把人们在网上的生活方式转化成商业活动,但博客最有价值的地方仍然是其对人气的集中和人际关系的再利用,而人多的地方就应该有人做买卖。 比如为什么不能将博客人气旺的地方和B2C的模式相结合呢?或者全国那么多特级教师,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开收费博客呢?也就是说,几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商业活动都可以转化到博客上去,只要这种商业模式一成熟,就可以换成真金白银。 “所以广告只是博客赢利模式中价值最低的一种,如果网站运营者想依靠这个来翻身赚钱,无疑是自寻死路,”符德坤说,“博客运营者应该好好静下心来培育成熟的赢利模式,而不是成天惦记着炒个概念去骗风险投资商的钱。” 文/本报记者 李媚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