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涛:新浪上演“空城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5:39 新浪科技 | ||||||||||||
文/梅涛 2月22日,遭遇盛大资本偷袭的新浪在保持了近72小时沉默后,终于开始有所动作了:除了近两天来大家极其关注和讨论很多的“毒丸”计划外,新浪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的相关专题也很值得研究,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以“毒丸”为标志的是深藏在水下的穿梭外交和幕后交易,其中的实情局外人现在也只有猜想的份;而以“专题”为标志的则是水面上的浮萍莲花,只要观者有心,还是可以看
新浪以国内第一网络媒体自居,但在事件发生后近3天时间里却如同被点了哑穴一般沉默不语,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浪高层在闭门开会讨论对策,且迟迟不能决定。2月22日晚,以“毒丸”抛出为标志,说明新浪高层终于拿出了对策。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那颗“毒丸”所涉及的finance专业问题,也不去对幕后交易问题做伤神也未必准确的猜想,而要看看一新浪的“表面文章”。 用“空城计”来形容新浪专题的做法和意图恐怕是最恰当不过了。新浪在大政方针确定后迅速推出这个专题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向外界表明“新浪一切正常”。对于一家突遇危机的企业而言,这是很重要和很必要的步骤,新浪能够做到这点令人欣慰。 既然是“空城计”,那司马懿是谁?研究一下新浪专题,会发现司马懿不止一个。具体地说,新浪此举首先针对的是董事会之外的中小投资人(二级市场上新浪股票的持有人,资料显示他们持有新浪约60%的股票),防止二级市场上出现恐惧性的抛售行为,从而稳定新浪在资本市场上的战线--这条战线不稳将不利于新浪接下来要做的所有操作。第二个司马懿自然是对新浪有所图谋者,最后才是针对那些高呼“保卫新浪”的网络愤青们。 以上是一种常理分析,当我们更加仔细地研究新浪专题,会找到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地方。新浪从沉默到推出这样一个专题,简直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其“开放程度”高得令人难以置信,仿佛自己根本不是当事方。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夸张的做法有必要吗?其真实目的何在?你也许会说,这是新浪遵守作为媒体的职业道德,保持客观公正全面的立场。但我们不妨拿这次危机与当年“王志东下课”事件做个对比,就危机的严重性而言,CEO被免职丝毫不比遭到资本偷袭来的轻。但当时新浪在自己的网站上做了怎样的报道?新浪在那次事件中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了吗?关键的问题是,那次危机的敌我清晰,阵营内部意见非常统一,目标一致。而这次,局面却诡异和复杂得多:敌友难辨,利益分歧导致立场不一。所以,新浪专题就如同孔明一定要用城门洞开、城头抚琴和老兵扫街这种夸张手段来唱空城计一样。更重要的是,新浪这出“新空城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借助自身作为强势媒体的舆论压力内外同时施压,尤其是对内(请注意新浪专题左上角的照片与标题),力图以此方式促成可能存在严重分歧的董事会成员之间暂时的一致性。 此外,仔细看一下新浪专题文章的选取(尤其是评论的选取)情况,再对比一下现在各大网站(尤其是博客中国这样的独立媒体网站)已发的文章,也能从看似面面俱到、客观公正的表象下,分辩出这出“新空城计”主唱者的倾向性和目的性。对于这一点,在下不再赘述,大家有兴趣自己去发现吧。 声明:新浪网科技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