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奇异图片为何产生错觉(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6:48 北京科技报 | |
有时候,眼见未必为实,看看本期我们为您刊登的这些图片,您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请不要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你已被看到的东西欺骗了。 这是一张在网上疯狂转贴的奇异图片,是格拉斯哥大学的菲利普先生和奥利维先生设计的。 你现看到的这张图片: 左边是一张生气的脸;右边是一张平静的脸。 请站起身来,将报纸贴在墙上,退后几步,远处再来看这幅图片,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交换位置了! 所以,请不要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你已被看到的东西欺骗了。 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事物的真实面貌,让我们保持怀疑精神吧! 关于该图片设计原理,有以下猜想: 该图可能利用的是人眼的定焦阈限,意思是指人眼对某事物定焦的临界值。该图可能由两个图层构成,最上面的图层经过处理,使得图形线条变得格外清晰;底下图层是将左右两幅头像交换位置,并进行模糊处理,使得线条变得粗而模糊。 当人眼在近距离观看该图时,由于定焦的需要,就会迫切需要在该图中寻找一个聚焦点。由于在近距离下,经过模糊处理的底层图像难以聚焦,而经过锐化处理的线条相对容易聚焦,于是人眼在近处看到的是最上面那个经过锐化处理的图层,而这种选择是不需要意识的;当距离逐渐增大的时候,人眼的定焦阈限逐渐增大(对细线条的敏感度降低),被锐化过图像由于线条较细,聚焦相对困难(可以简单打个比方,你对着书本上的一个字,逐渐增大眼睛与书的距离,当远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看清书上的字了),这时被模糊处理的底层图像,由于定焦阈限的增加,人眼对粗线条的敏感度增强,反而逐渐成为定焦对象,当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人眼看到的是底下那个经过模糊处理的图层了。因为模糊处理的那个图层的两幅头像是交换了位置的,这也就是你为什么会觉得他们位置被交换了。 关于该图制作原理的猜想: 以PhotoShop为例,在第一层上放置代表两种表情(愤怒和平静,选择的两幅头像表情差异不能过大)的原始图像,并将其进行模糊处理;新建一图层,再次加入两幅原始图像,此时将第二层的两幅头像交换位置,并进行锐化处理,看看能否达到文中的效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看。 这是什么? 你能看懂这幅诡异的画面吗?照片没被改变。 错觉艺术 飘浮的花瓶 飘浮的花瓶:这个花瓶看起来像飘浮在地面上,真的如此吗? 幻觉和现实之间 幻觉和现实之间:仔细看两个开口处,这种建筑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可能吗?试着盖住“幻觉”的上半部分,再仔细察看一遍,然后再盖住图的下半部分,有什么奇异的事吗?瑞士艺术家桑德罗·戴尔·普利特创作了这种可能的画面,错觉与现实之间可能会在某处发生。 一位双体女士 一位双体女士:在这幅未经改动的照片中,伯德约翰逊夫人的头属于哪个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