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军英伦科学随笔:爱丁堡有座中国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3:53 新浪科技 | ||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钦定主管布莱克摩尔展示福雷斯特上世纪初从中国采集的植物标本。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英国普通人家的庭院,常常种有艳丽的杜鹃花。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杜鹃花大多源自中国。 1904年,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受雇于一家花木公司,远赴中国收集杜鹃花。此前,已经有一些中国杜鹃花品种被引到英国,逐渐受到公众追捧。 此后28年中,福雷斯特在云南丽江等地雇人采集,满载而归。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的罗桂环曾撰文介绍,这个英国人弄走了不下200种杜鹃花。此君还在云南雇人砍倒一棵树龄达280年、胸围达2.4米的大杜鹃树,并截取一段木材标本送回爱丁堡。甚至在福雷斯特死后,由他雇用的一些当地百姓还通过英国驻腾越(腾冲)等地的领事馆,继续为他服务的机构收集杜鹃等花卉的苗木。 福雷斯特采集的标本极大地丰富了爱丁堡植物园的收藏。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收种杜鹃花品种最多的植物园。植物园钦定主管斯蒂芬·布莱克摩尔(Stephen Blackmore)教授说,该园现有杜鹃花约400种,有些种类据说已经不见于中国,或者在中国濒临灭绝。 1993年,这家植物园决定在其园区内建设一个“中国山”(The Chinese Hillside)。香港回归中国之前两个月“中国山”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山”(其实是一个高度为10多米的小山坡,正对着著名的爱丁堡古堡,山坡上栽培了1500多种中国植物。在“中国山”上行走,你或许会以为自己置身于云南或四川的山区。 植物园园艺部副主任大卫·帕特森(David Paterson)谈及建设“中国山”的初衷时说,除了保护这些来自中国的植物以外,“我们还想告诉公众他们种的杜鹃花源自中国,中国的野生植物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帕特森眼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跨越国界的工作。从1990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去中国。他的中文水平非常有限,却曾独自在四川和云南的高山上跋涉。他负责过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英国园的建设,还将爱丁堡植物园收藏的约100种杜鹃原始种带到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其中不乏在中国已难觅踪迹的珍贵物种。下个月,帕特森又要去中国。爱丁堡植物园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正在共同建设 丽江高山植物园。目前,帕特森及其同事已经从英国公司和政府筹措到一些经费。我问帕特森,他在中国的工作和福雷斯特有什么不同。他回答说,福雷斯特当初主要是采集植物(plant hunting),而他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与中国同行携手保护中国植物资源。 福雷斯特在中国疯狂采集和掠夺杜鹃花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那些标本后来竟然可以起到保护中国杜鹃花资源的作用,并且成为英中友谊的一个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