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CCTV《走近科学》专题 > 正文

《摇摆中的平衡》编导手记:当大家都来讲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5:50 CCTV-10《走近科学》栏目供稿
科技时代_《摇摆中的平衡》编导手记:当大家都来讲故事
《摇摆中的平衡》编导吴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我出片的速度在组里是出了名的慢,头老诘问你都在瞎忙什么呢,我就推塞说憋着出精品呢,头说,别老憋精了,快点给我把东西弄出来……

  总爱琢磨点东西,人都说是好事,但是至今为止我没有享受到其中的好处,片子是计件的,跟收视率虽然有点牵连,但关系不是特别大,而且我自认为做得好的片子,有时候收视率却极惨,可见自己永远不能真正代表观众。

  但是有一点我一直比较坚信。从2001年开始初涉电视的时候,那时候就觉得中国的电视很不对劲,怎么这么多人费了这么多的力气,做出来的东西,都没甚意思呢?要么是枯燥到了极点,要么是浅俗到了极点,那时候我跟很多人请教想法,请教之余我回很谨慎地提出点想要追求的东西:深度和生动,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其中一个解决途径之一,只可惜位卑言轻,制片人和主编也往往疲于奔命,无暇顾及。

  不出两年,故事化的路子已经普遍了中国的电视圈,我记得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有一天看新闻三十分,一个两分钟的报道,说一种新型电脑

病毒出现,编导就编了一个故事,找了一个托,说他某天开机发现了如何如何,连新闻都如此来做,足以印证了故事化的道路已经深入人心了,在两年前,给栏目作策划的时候,提个要“讲故事”的思路已经是新鲜得了不得的事情了,现在再按这种思路提出策划,制片人或是主编会直接问你如何去结构故事,他们想听更具体的,无意于停留在理论的表面。

  是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当大家都来讲故事,我们怎么办?故事化的路子当然得走下去,接下来就是怎么走的问题。

  如果说故事化的核心是指找到发生的核心事件的话,那么问题可能会好解决一点了。什么是事件?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事件不再是年的概念,也不是月,而是把事件发生关键转折的时候精确到几个点,这几个点有时候甚至是以瞬间为单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度的问题不好掌握,编导必须要有精确的眼光。

  节目故事化使媒体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它诱使编导在做一些职业道德不允许做的事情。即便很多本栏目的片子里面,也能很明白地看到这些现象,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开始的时候摊子铺的特大,一下子把观众的胃口调起来了,几十分钟过去了,最后观众才发现其实什么事都没有,或是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观众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长此以往,好容易培养起来的观众群难免有丧失之隅!

  真的是选题缺乏的缘故吗?我特欣赏一位老师讲的一句话:任何一条新闻都可能是一个好选题,看你会不会挖掘。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只有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比那些不讲故事的人高明,可是当大家都来讲故事了,我们拼什么?

  讲故事的方法是首先要拚的,同样一段

相声,平常人说不出味,换成大师来,味道就截然不同了,故事本身都被嚼的渣都没了,依然回味无穷,百听不厌。为什么?人家会讲。

  画面是要拚的第二个因素。用画面来讲故事还是用解说来讲?你的画面到底能不能支撑得起你精心撰写的解说?画面美吗?有冲击力吗?在拍镜头的时候,你有没有意图交给摄像去实现?

  声音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尤指音乐和音效,我们讲故事的目的就是将观众带进来,接受你的表达,毋庸置疑的是,画面和解说、采访承载了大部分传达信息的作用,而带动情绪的作用90%是由声音来实现的,不信你找任何一个好莱坞的大片,把声音一去,只看字幕,你根本无法调动你的情绪参与进去,因为情绪不是理智所能完全控制的因素,都21世纪了,没见过世面的观众还有多少?动不动就被你感动得不行?动不动就被你牵着鼻子走?只可惜我们太多的时候只是把一个精心拍摄编辑的片子毫无理由地交给了不知道有没有想法的音乐编辑……

  剪辑更是被无情的忽略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满足于镜头长于三秒会显得很呆板的感觉,而忘了镜头的长短应该取决于故事发展的内部节奏和音乐的节奏,我也很多次干了蠢事,把镜头剪完了之后再上音乐和音效,所谓的音乐,只是找一个情绪相近的曲子铺上去,所谓的音效也只是一些效果声,事实证明这是一件愚蠢至极的事情。

  还有更多可以比拼的东西,比如文字技巧,比如由编导思想提炼出来的,比如转场,比如采访嘉宾的情绪,比如现场拍摄对象的投入状态,比如捕捉,比如字幕,……

  也许有人要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做电影吗?搞创作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毕竟对待电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我只想问的是,那在你的内心里,你究竟以为你在做什么呢?

  当大家都来讲故事,我们应该来研究是如何来讲好故事。我们研究的永远比你的有深度,我们就能永远走在你的前面。(编导:吴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