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之浩:发现号复飞需要技术保障也需要精神支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10:02 新浪科技 | |
文/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 经过2年多的精心准备,美国航天飞机将在2005年7月13日重新投入使用。此举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其影响程度不亚于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发射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中解体。因为它关系到机上7名航天精英是否能顺利完成任务,平安返回地球,为重振航天飞机昔日雄风来个“开门红”;它将对改进后的航天飞机进行最为严格的考察, 人类很早就梦想研制航天飞机了。早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人森格尔便率先绘制了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的飞机草图。此后,又有许多国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最终只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投入了实用,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航天飞机技术太复杂,成本太高,并且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例如,美国航天飞机里面有3500个重要的分系统和250万个零部件,只要其中的1个分系统或零部件失灵,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航天飞机就像1枚可以飞行的巨型炸弹,其2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可产生3×106千克的推力,每秒钟要燃烧5吨的燃料;而它的3台主发动机则产生5.4×105千克的推力,使用的是704吨容易挥发的液氢和液氧。所以,它是一个高度危险的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巨系统。 然而在当代,航天飞机又是必不可少的,其特有的运载能力大、用途广泛等优越性是宇宙飞船望尘莫及的,人类现在还没有打造出既物美又价廉且安全的“天梯”。因此,怎样用好现有的航天飞机对人类是一个严峻挑战,它包括技术、管理、文化和精神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和精神从某个角度讲尤为重要。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认为, 哥伦比亚号失事不仅是一次技术事故,而且是由于管理甚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冷战时期,美苏曾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过激烈的竞争,那时他们都把政治放在第一位,而不顾航天员安全,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冷战结束后,美国又把任务或效益放在第一位,只考虑怎样花最少的钱让航天飞机完成最多的任务,还是没有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现在,人类已认识到,载人航天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高效的载人航天安全文化,因为人命关天啊! 尽管航天技术在过去40多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从现有的水平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载人航天仍一项十分危险的事业,所以它要求航天员不仅有超群的身体,还必须有优异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早年在试验阿波罗1号飞船时,因意外事故使舱内着起大火,结果里面的3名航天员被活活烧死,但航天员格里索姆死前通过话筒说了一段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话:“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而是把它看成一件普通事件,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计划及进程,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航天员们视死如归的崇高境界,给后人以极大的鼓舞。阿波罗13号的航天员就曾凭坚强的意志在飞船损坏严重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返回地球的。 未来不是不付代价的,人类最新、最美好的希望,是建筑在英雄主义和高尚牺牲的基础上。航天飞机的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技术奇迹。每个太空遇难者的家属都认为,未来的太空奋斗是对死难者最好的纪念,这也是与他们永别的亲人的愿望。人类将永不停息地去征服太空,不断实现新的目标。 因此,航天飞机首次复飞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方面的保障,同样也需要众多的精神方面的支持。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7月13日恢复发射,15日与空间站对接,7月26日返回。最后,让我们衷心的祝愿美国航天飞机首次复飞获得圆满成功,为人类的载人航天事业开创一个新局面。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