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远高于现代系统论整体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21:05 《环球》杂志 | |||||||||||||
21世纪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要走中西两种文化优势相融合的道路,即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整体思维和西方的现代化科技相结合,争取实现一大批重大原始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其理由是: 西方科学的分门别类、还原论的研究方式,在工业革命以后,曾经推动了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从而实现了西方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当代科学技术的再飞
当前地球科学前沿等复杂系统研究,存在着“瞎子摸象”的危机,即单因子和单学科研究的结论,对于所研究的局部来说都是对的,但是将它当成整体,夸大成整体都由它引起,就容易犯“真理多跨出半步就变成谬误”的错误。 据我们调查,国内目前至少已有20项重大科技创新和原始创新,虽都遭到某些常规理论“权威”的非议,但从科学实践检验来看,它们均已有很好苗头或已基本成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运用整体思维而获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远高于现代系统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整体观。其鲜明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和天地生相联系的整体思维。它集中体现在太极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之中。本人在天文学家朱灿生教授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任意两个周期长度相接近的周期,分别按横坐标和圆坐标进行点绘,均可出现太极图,显示当已知周期长度相接近的两个周期,其未来演变趋势已大体确定。由此表明,中国古代的太极体系,有可能隐含着尚未发现的深刻的数学问题和崭新的物理问题。 总之,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再飞跃,迫切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思维的指导,开展各个领域的整体研究,这已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定量的理论模式研究不能丢,尤其是机制的解决仍然需要深层次研究和微观、超微观的研究。而应当将中西文化这两种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并争取在各科学领域逐步加以融合(关键在于找到稳中有降自领域实现此种融合的切入点)。当前我国一些非常规的交叉科学家的实践,已在两种文化优势的结合方面获得了大有希望的进展。但很可惜,长期以来他们得不到所在学科“权威”的支持,申请不到国家经费的支持,而许多拿了多笔大钱的常规理论项目,却总是拿不出重要成果,极大地浪费了国家的宝贵资金。上述等等已获重大进展的非常规科学家,现已大多退休仍在顽强拼搏。已经到了面临夭折、亟待国家进行抢救的时候。 笔者建议在不同观点的科学家和科技官员的共同研讨和开展辨论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决策。如能采取此种中西两种文化优势相融合的科技创新战略,并与教育改革相结合;对常规理论框架项目和非常规交叉研究项目,实施其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双轨制,有可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的新崛起。在未来某个时候,我们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也不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