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Word之父西蒙尼:狂热的革新者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17:24 互联网周刊
![]() 资料图:西蒙尼(新浪科技配图) 几乎所有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微软的Word和Excel,这两种工具软件的迅速普及正得益于“简单易用”的构想,但这种构想在1981年最初提出时几乎让微软所有的程序员都无从下手,直到“所见既所得”(WYSIWYG)的发明人查尔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找到入手的方向。 西蒙尼用他的这两项发明成功的引爆了图形操作时代,他的发明每年为微软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也使自己挤身于《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榜。比尔·盖茨说:“查尔斯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程序员之一。”这位微软前任“首席建筑师”的成就除了那些软件外,还有“只有方便用户使用的软件才能普及”和“程序员生产力”等一系列超前理论。正如《福布斯》的评价:“正是西蒙尼所有的这些零零总总推动着整个软件产业的高速前行,构建了现代软件业的框架。” 不同于大多数计算机科学家和程序员的内向,西蒙尼性格外向并且善于思考和表达。这主要是因为童年时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名电子工程学教授,西蒙尼回忆到,“他总是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让我回答,有时还给出答案让我逆向求解。”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总有着异于常人的想法,甚至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1972年,取得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西蒙尼受施乐公司的邀请加入PARC(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在Alto个人电脑项目中负责文本编辑器的研发工作。PARC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中心,无数的技术天才都汇集在此,这种环境带给了西蒙尼前所未有的创造热情,也让他灵感倍发。 在开发程序的过程中,他发现,文本信息的微小改动会导致整个程序的混乱,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格式化且保留原有程序在当时相当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在Alto个人电脑上开发了第一个文本编辑程序Bravo,也就是常说的“所见既所得”文字处理软件。在一次演示中,他用Bravo在电脑屏幕上输入了不同字体的文字,并通过以太网传输到 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效果与屏幕上显示的一模一样。一位银行界高官看完演示后惊讶的说:“这就是所见既所得,我在屏幕上看到什么就可以打印出什么。”之后,Bravo软件开始在一些小型机上广泛使用,渐渐成为了业界的标准。意外的是,西蒙尼首次发表的论文并不是关于“所见既所得”技术,而是研究如何提高程序员的生产力。在论文中他将软件开发设置为一个完整的项目,由一个“程序经理”统一管理。通过这套管理体系可以节省开发软件所需的时间,“程序经理”只负责制定整个程序的框架,并不参与具体的编程工作,这种管理模式至今仍被证明是最有效的。1981年他加入微软后,顺理成章的将这套理论完美的融入软件开发中,一举将微软建成世界一流的“软件工厂”。 西蒙尼一再表示,“加入微软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事实也证明,无论是在程序开发、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上,辞去PARC的工作而投奔盖茨在当时来说是明智之举。来到微软后,他开始在Bravo的基础上开发最具前景的“图形操作界面”,不到两年,由他开发的Word文字系统就诞生了。1983年1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Word 1.0版本。这款在技术上远远领先同期各类产品的软件的出现让整个产业为之一震,当西蒙尼另一个惊世之作Excel问世并与Windows 3.0搭售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软件后,他已站在软件产业的金字塔尖上。 1991年微软已经基本统治了PC 操作系统软件的天下。此后西蒙尼不再介入图形操作系统的开发,而专注于研究新一代程序设计“Intentional Programming”(目的编程),一种让普通人都可以编写程序的软件。2002年,他离开微软,创办了自己的Intentional Software软件公司。他相信“目的编程”将引爆下一场软件革命,就像当初他相信图形操作系统一定成功一样。他现在的研究项目同样得到了微软的支持,盖茨表示:“我知道西蒙尼的研究一定会成功,问题只是时间而已。”他从前的同事,微软的资深软件工程师Chuck Thacker说:“顶尖程序员与其它无数普通程序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他有能力在第一时间构想出那些复杂程序的最终结果及可能出现的一切变化。西蒙尼恰恰就是这个人。” (文/魏杰)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