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上海模式发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3:29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张岩铭上海报道 “从书房的modern上接根线到我客厅的电视机机顶盒上,这样不是很难看吗?”本来想申请安装IPTV的文先生在咨询后很犹豫。他告诉记者,刚刚装修好的新房子,不希望这样一根明线破坏房间的整体效果。 文先生碰到的麻烦只是现实问题之一。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以及协调各方利益是上海文广和电信抢占IPTV市场时必须完成的任务。 大胆的前进 9月1日,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联手开始在上海大规模对IPTV放号,他们提出的目标是在年内争取做到10万用户,然后向更多的地区推广。文先生所住的闵行区在放号区域之内。 全国第一家获得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在2005年5月获牌之后的试商用途中并不顺利。此前,上海文广与电信在上海浦东和闵行区一年多的试商用推广并未获得预期中的用户数,原计划在2005年春节前后达到2万~3 万用户的目标,最后实际用户不到1万。 但是记者注意到,此次大规模的放号,百视通(文广为了推广IPTV专门成立的公司)修正了IPTV的入户门槛。纯粹使用IPTV的用户将可以有60元/月到100元/月的不同资费选择。 而如果是原来的宽带用户,“宽带业务+IPTV”的捆绑资费套餐对于精明的 上海人来说,不无吸引力:如目前上海家庭用户2M带宽的使用费为每月150元,全年为1800元。而继续使用这个1800元套餐并申请IPTV将意味着,用户不需要另外付费就可以免费使用IPTV的全套服务。“通过捆绑资费鼓励宽带用户接入IPTV,同时大幅度降低使用门槛,我们在推广IPTV业务同时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宽带接入率,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上海电信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和文广联手推出IPTV,也是上海电信加快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举措。 艰难的旅途 2006年元旦, 福建泉州广电一纸禁令,对上海文广与泉州电信联手推行的IPTV业务叫停。业内人士认为,“泉州事件”背后正是地方广电与电信以及国家广电之间利益冲突的导火索。随后,不少地方开始对上海文广推广的IPTV“上海模式”叫停。“这正是上海文广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推广如此缓慢的原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后,电信意识到,要在全国大规模推广IPTV,还必须获得地方牌照。 而近期业内一直流传的消息是,上海文广已经获得10张地方牌照,将分别与网通和电信合作。其中与网通合作的为北方的五个城市:沈阳、大连、盘锦、牡丹江、黑河。而与电信合作则为福州、厦门、台州、西安、汉中。“上海文广和电信在这个时候高调推出IPTV,因为上海文广即将获得10张地方牌照。”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就此向文广集团副总裁张大钟求证,张大钟未对地方牌照的话题给予否认。他告诉记者,因为上海文广仍未收到广电总局的正式书面函件,所以不能正式发布这一消息。而关于IPTV上海模式在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的时间表,张大钟表示暂难透露。 捆绑的利益 “我们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试商用过程,在谈判、技术准备、确保网络电视传输的网络改造以及大规模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IPTV。” 张大钟告诉记者,在上海文广与地方电信的合作中,他们都采取了灵活的商业模式,“大的发展方向已定,剩下的只是如何分成。总的来说,广电内容占大头。如果广电提供机顶盒,则可以分得更多,如果电信提供机顶盒,则会双方五五分账。”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前提供传统业务的广电已经开始在增值业务中分得杯羹。“先放号,然后提供一些增值的服务功能。”张大钟表示,在放号之后,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如电视游戏,网络电视电话等应用服务是双方尽快赢利并获得用户忠诚度的当务之急。张大钟告诉记者,用户超过100万时,他们与电信才能达到赢利点。 理智的合作 在电视、网络、电话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究竟是运营商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电信、网通与广电在IPTV这块巨大的 蛋糕面前,背后的巨大利益使得暗中的争夺格外激烈。“如果一根电话线可以走6M时,其他的线就可以扫地出门了;如果宽带可以三网融合,其他的线也可以扫地出门了;如果广电有线电视可以做到三网合一,其他的线也可以扫地出门了。如果无线的技术能达到6M以上的传输,则以上的三根线都可以扫地出门。”上海大宁多媒体宽带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寿萱对记者笑称“都是IPTV惹的祸”。 在张寿萱看来,谁掌控了这根线,谁就将成为未来IPTV的最大受益者。各方的争夺也就异常激烈。 对于网络融合只剩一根线的说法,张大钟并不认同。“三网融合是国家战略,从业务和技术发展的层面来说,业务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他看来,三网融合并不是网络的融合,而是业务的融合。“目前已经不可能是广电独赢或者电信独大,最后的模式一定是双方推动合作,使消费者得益。”张大钟说。 “上海文广和电信比较聪明的一点是,先联手做起来,探讨有效的模式,再迅速扩张到其他区域。” 张寿萱认为,在前期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都无法赚钱的情况下,争论如何分成并无特别大的意义,“正是这种共识让上海文广与电信能够绕开争执,先行推广,以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