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1:41 新浪科技 | ||||||||||
图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6年6月29日,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在北京广西大厦举行。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是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的专门针对IMS技术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会议,会议围绕“IMS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 图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赵慧玲: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探讨有关IMS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比较热的话题,讨论了很长时间,也想说一下对IMS现在的看法。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和电信的转型,刚才也说到IMS和转型的过程,电信业传统的增长方式通常都是跟话务流量,承载的流量来计量的,现在随着数字媒体到来,还有多媒体的发展,新的增长方式,特别是用户个性化的设置,现在业务基本上是呈现业务,业务的定位和相关的号码,和你发生关系的号码,把这些业务进行相应的组合,而且业务的交互更为重要,所以现在传统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交互,多媒体的交互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现在我们认为电信的技术和现在IT的技术交融对于将来业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年21世纪CN都搞这样一个活动,今年上半年刚刚开过,法国电信做IMS方面也有一些观点,这里面最主要的驱动力,一个是固定和移动的融合、丰富的数据业务,这包括电路域向数据域分组域,另外驱动话音网向数据网替代。从业务来看法国电信对2008年以后整体业务的考虑,从运营商来看,业务平台是统一的IMS架构。 这是Sprint的图,这图分了IT多媒体业务,还有话音网仿真,还有流媒体相当IPTV,还有上网浏览消息类的,这图在NGN图是子系统走的,将来有可能这几类业务之间会发生相互的关联,这叫什么词,现在标准化组织正在研究,现在在业务层面发生一些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也是业务的交融和将来多种业务的组合创新,这是将来IMS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图是微软提出的一个口号,整个基于IMS的综合架构,微软计算机的公司全面进入电信领域,而且打出的旗号是基于IMS综合的业务架构。它提出业务控制,业务网络,下面网络层面是IMS,再下面是业务承载,提出一个完整的业务体系架构。上面有IPTV,有手机,PDA,PC机,下面有一个比较丰富的业务层,在IMS架构里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MSN消息可以收到,有消息类的呼叫也可以进来,这把电视娱乐享受过程中,同时你的呼叫和你各种业务组合捆绑也展示了。这是NTT提了一个Roadmap,计划2007年下半年,接近年底的时间段。 今天说IMS的话题,会牵涉到基于软交换,在整个NGN的体系架构下,基于软交换和基于IMS是两个方案,运营商根据情况不一样加以选择,软交换最主要的是提供业务是有序可控制的,而且提供一些新的业务,这图给出了目前中国电信大的网络架构下是一个IP的长途汇接,我们各省来组织这样一个网络,在各省之下话音网络做演进的工作,主要提供了五种典型的业务,有视频通信,IP Centrex,有Web800,有UC企业通信,还有一些其他的通信,也能提供更多的是话音业务和基于IP的联合的增值业务。现在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主要给中小企业提供的业务,在一些地方,特别有一些省里提供商务领航的时候,把一些企业用户的UC连通性在笔记本上计算机上把电子号码簿放上去,就可以直接接进话音通信,包括会议的业务,给企业客户提供,我们在信息领航的时候给企业用户一并提供了。现在做一些业务的互通和新的业务。 IMS最主要的,就标准情况先面专家说很多了,我不再详细说R5的一些基本概念。标准组织包括3GPP,3GPP主要从移动方面研究。它最主要的基本功能、架构、特点,一个是业务的漫游、业务的触发,这两方面有很多长处的,特别在业务的漫游上,IMS域可以了解接入网拜访网的信息,所以在业务触发更加灵活,在差异化服务中,在移动旺有一些QoS的机制,在固定网还正在研究。 在业务层面来讲,目前IMS的业务现在虽然有一些,但是从列出来的VoIP包括消息类的业务,现在很难看到眼前一亮特别好的业务。它只是一个平台,环境会很好,但是从标准来看,目前R6认为是移动网可以用的标准,R7标准在制订当中,特别和一些捆绑的业务,将来和W- LAN、2G/3G的切换等都在研究当中,目前不是特别完善。现在特别关心的是TISPAN的研究,去年年底已经发布了固网有关IMS系列的标准,这标准完成了60-70%,剩下许多工作工作还要在R2完成,发布R1的标准目前主要把用户标识把SIP协议和接入网的要求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欧洲运营商特别关注怎么用IMS来提供语音的业务,实际上在R1没有完成,都要在R2进行完成。所以包括它扩展的应用服务器,包括基本业务,补充业务的仿真目前都要在R2来完成,整个标准化的工作,特别在固网应用还有有一段路走的。从目前运营商关注点都是做一些VoIP的应用,Cingular做了一些移动网多媒体业务和视频共享业务,其他都说和IPTV相结合,但结合什么样子的思路不是很清晰。这在整个NGN架构中有两个子系统,一个NASS,一个RACS是很重要的领域,将来做IMS非常重要的,从接入的IP地址分配,用户网络的验证,用户接入网授权,它的配置,将来SIP管理将来在NASS都要做,但是现在产品没有看到。在RACS是资源管理,这一块的资源、策略、带宽包括怎么控制,现在讨论最多也是这一块,争论最多的是将来控制怎么对下层路由器控制,一个是HS8,还有一个以朗讯为代表的,还有一个COPS协议,最后还没有确定RACS系统怎么控制,这一块是在IP承载网络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未来的业务,特别在IMS领域里,这四类业务将来会发生相互的交融和相互的捆绑或组合的。 除了运营商在网络使用的业务还是比较少,现在在展会上看到的视频共享,看一些个性化彩铃,电视会议,即时消息,把IPTV和手机和PDA可以下一个图,可以共享信息,或者看IPTV告诉你有一个电话来了。另外有WIFI和3G无缝切换,IPTV和IMS结合,就是把IPTV的系统中间弄一个Middieware,有电话打进来可以看一个主叫号码的显示,从整个IMS网络来看还是处在实验阶段,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一些视频共享,多媒体的业务等,固网运营商在企业用户提供IPCENTRET业务,但是目前的标准还没有完善还在制定所以不一样的。这是Gartner预测的曲线,一开始有一个讨论的宣传,然后到了高峰下来,再进入真正的应用,现在把IMS定位在这儿,认为现在宣传讲得还是比较多的,真正到能用的阶段还有两到五年的时间。 说到整个演进包括韦总说的123321是挺好的,我们认为软交换是不可跨越的一段,而且IMS面临的东西是标准化组织做得特别复杂,架构特别完美,而且试图用IMS完成所有的事,这样使得门槛非常高,技术特别复杂,成本就会很高,技术复杂以后性能不见得很好,我们标准化委员会也在研究,运营商也研究如何简化大而全的IMS架构,而只选择最关键的东西,IMS最关键就是CSCF和HSS,我们希望将来如何做到数据库共享,可以共享用户数据的资源,为提供融合的资源提供很好的网络能力和业务平台能力。 现在IMS还面临很多技术问题,说IMS业务确实有一个业务定位的问题,因为是SIP 的IP业务,是要把所有的IP的业务都要放在IMS平台上吗?哪些要放,哪些不放,放上去要真正控制和管理,因为IMS控制能力很强的,新的平台和其他的平台之间的关系,而且如何做好,运营商可使用操作简化真正提供融合业务的比较务实的标准,而不是做又大又全完成所有事的标准。还有基于IMS组网网络架构应该什么样的,我们研究软交换组网花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最后定义软交换的组网,IMS的网络应该怎样的,多余的应该怎么划分?数据库应该什么样的如何融合,在接入的层面如何使接入网有能力不仅能够连接接入认证,将来也可以对业务接入认证,包括SIP协议将来的扩展,包括3GPP的SIP和NGN的SIP可以互操作的,最后业务要体现在终端的,这些业务不解决好很难在网上使用的,我们从标准角度会加速标准的进程,也希望这理念加入当中来,最重要的是希望业务给市场和运营商带来增长点的业务。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