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专题 > 正文

图文: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9:57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演讲
图为: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6年6月29日,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在北京广西大厦举行。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是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的专门针对IMS技术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会议,会议围绕“IMS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

  图为: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韦乐平:我讲的题目是IMS与软交换网络,这题目还是很有意思的题目,中国电信关于这个题目研究了一年了,直到今年3、4月份才有一个多数人认可的结论,这张图是一个软交换的网络体系架构,核心是一个分组网,下面各种各样网关,接无线、接有线和宽带的,上面是各种服务器层。

  软交换有很多特点,它采用了跟传统电路交换不一样的横向综合模式,传统电路交换机是总向综合,是一体化的,整个交换的硬件、呼叫控制,业务应用功能集成到一个里面,所以它采用的是封闭结构,软交换是横向组合,把三大功能间接口打开,它硬件是分散的,业务控制和业务逻辑相对集中,便于选择最佳的设备组合,网络升级容易,而且便于加快新业务和新应用开发,生成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广域业务的覆盖,推进话音和数据的融合。据估计基于软交换新业务成本为PSTN的1/5,开发周期为PSTN1/10。

  部署软交换的驱动力有很多个,第一个是降低网络初始成本和运营成本,现在看初始成本已经低于电路交换,重要的是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新业务新应用的机会,电路交换再怎么也玩不出新花样,网络交换提供这种可能性。另外大量交换机已经到期了,拿什么替换?只有用软交换机替换。开始向全IP网演进,这是很重要的,全世界各国运营商都在进行转换,还有建立开放、分布、简化、扁平的网络架构,还有跨网业务的提供,网络敷设和更新升级的简化,软交换刚刚开通不久,这是很明显的优点。另外卸载IP拨号业务减轻电路交换的负荷。

  下面讲一下软交换的业务能力,能够平滑继承PSTN网络的语音业务和智能网业务,语音

增值业务提供能力更为灵活,且具备支持多媒体业务能力。由于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传送分离,降低了业务于网络的耦合程度,使业务开发与部署更为灵活快捷。提供开放业务接口API,支持第三方业务开发和部署能力,极大地丰富了业务和应用。

  软交换的安全对策,大家对软交换安全感到怀疑,各个部里面很多司局领导都对这表示怀疑,现在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经过这几年实验,铺设和运营,应该说不成大问题,第一个我们从网络组织和安全系统部署上来说,划分为内网,外网和隔离区,部署不同的防火墙和认证系统,利用VPN、路由策略,访问地址控制,实现内网的承载层隔离。第二从信令协议上,用户设备鉴权在信令协议中启动加密和鉴权机制,保证控制权。第三是系统的加固,第一个最小化端口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及时补漏洞打补丁,检查帐号和口令安全等。第四就是管理制度。

  软交换的发展思路,经过三年来的试验和规模试商用证明,软交换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快速提供业务的能力得到验证,建网成本和传统交换机基本相当,从2005年开始,将有步骤地转入商用阶段。网络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以长途层面和大客户业务层面为突破口,逐步向汇接局、端局乃至用户终端延伸,长途有31套TG,8对SS。软交换的设置原则是大容量、少节点、广覆盖、全功能扁平化。

  下面简单比较移动和固网软交换,相同点来说,都是分层的结构,SG互通功能基本相同。差异点很多,多数协议是不同的。比如信令,固网用的BIP- I,移动用的BICC。固网没有移动管理相关功能,拓扑不同,ISUP和SIP,寻址路由不同,移动接入有保证,固网复杂,R4公网IP地址,网元间通讯无NAT介入,不存在防火墙穿透带来的安全问题,R4与固网SS共性较少难融合。到宽带阶段两者都是SIP服务器,均可软件升级,同时支持两者,基于IMS融合就更容易了,结论是现在这个阶段不能融合的,不是大家想像那么简单,从多数厂家来说,原来开发的是两支队伍,搞无线和有线独立开发,都成型了再融合起来很难,除非一个吃掉一个,比如一家以无线为主把固网融合进去。

  IMS体系架构基本上也是三层,最下面是传送和接入层IP/MPLS,中间是会话呼叫控制层,最明显的一个是会话控制,集中数据库、还有带宽和策略的控制。具体逻辑功能很多就不在这讲了,应用层主要服务器,电话服务器以及各种各样应用服务其,最底下就是各种各样的网关了。

  IMS将成为融合的网络架构,最重要的是它不仅得到了电信业的支持,还有广泛的其他行业的支持,大家知道历史上电信行业有过很痛苦的经历,从70年代开始、80年代窄带ISDN,宽带ISDN搞得轰轰烈烈全失败了,最重要的是只是电信业一家在搞,所以不成大气候,这IMS很重要的是得到了各种各样行业的支持,包括软件行业、计算机行业,很多应用的行业。所以有着广泛的行业支持很重要。源于3GPP的R5,ITU和ETSI开始用于固网,基本特征用SIP信令作为呼叫控制,所以应用层、网络层和后台系统间采用标准接口,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业务控制能力强,业务层和控制层分离便于生成固定移动统一的业务逻辑。另外各种业务具有统一的核心网,有利于固网和移动网无缝融合。下面一个特点是具有统一的会话控制,移动和固网用户实现同样的呼叫处理流程,具有一致的体验,从用户体验上得到了保证。

  从业务和应用的平台上来说也是统一的,使得应用层资源可以在移动和固网共享。统一的集中用户数据库,后台计费系统和业务认证架构,不仅使所有用户的属性资料,认证数据集中在一处,消除了用户感受的接入差别,而且可以实现统一的认证机制和计费,实现自动的全网漫游。融合的网络体系架构有利于各种层面的,融合的,多媒体业务的快捷、有效部署、允许每个业务捆绑更多的应用,产生更高的ARPU值。

  但是这样一个理想要真正推动起来和实现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说一下IMS用于固网的挑战,固网是没有SIM卡,需要有替代的鉴权过程,固网宽带接入无安全机制,对IMS不安全。固网也没有移动空中接口的鉴权,IMS易受攻击需要安全策略,移动网空中资源短缺,需要对SIP压缩,固网无此要求,可降低对终端的要求,固网必须紧急呼叫与现有业务网络和终端的连接都需要有解决方案。3GPP策略是从下往上的技术驱动。TISPAN策略从上往下由业务驱动的。总的来说IMS是比较复杂,成本有限的业务和应用,另外投资保护。

  下面说一下3GPP与TISPANIMS的差别,3GPP只定义IMS架构,业务规范由OMA制定,而TISPAN支持Presence为、IM、位置业务,可视电话等并支持PSTN模拟业务和PSTN仿真业务。3GPP主要考虑移动接入,而R7考虑部分固定接入问题,3GPP IMS标准已基本成熟并开始商用,TISPAN标准还处在研究阶段,商用很少,主要给企业客户提供IP CENTREX和公共客户的VoIP第二线业务。

  PSTN演进和替代两种方法,第一种PSTN仿真子系统,第二种PSTN模拟子系统。第一种能够以用户透明方式支持绝大多数的PSTN业务。而PSTN模拟子系统能够模拟最流行的PSTN业务,支持大多数经常使用的业务,但有些业务可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来支持。第一种方式基本上用户的感受和普通PSTN用户一样的。第二种模拟子系统有些业务可能不一样了。PES主要用在PSTN替代和电话业务有持续规模扩容的场合,这时候采用软交换是一种经济的有前瞻性的选择。每年固网按2千万的速度在涨。 而PSS方法更适合于能够继续支持现有最重要的PSTN业务同时,能够迅速演进到先进的多媒体业务场合,这时直接采用IMS是更合理的技术选择,所以要分析运营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业务策略。

  IMS引入策略案例,这里面举了一些例子,一个是欧洲由特定的业务切入。BellSouth计划尽早实现室外移动和室内固网的融合和无缝结环。美国Cingular切入点是移动多媒体业务,特别是利用HSDPA和转载SIP协议线和IMS客户端手机来提供P2P 3G通信应用。

  这讲到软交换与IMS的关系,中国电信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布置了研究院研究这事,到今年三月份达到基本一致的观念。第一个软交换是主从控制方式,是全网智能和控制中心,它关注具体的设备形态功能和协议。最适合全面提供PSTN相关业务,基本简单的SIP业务,网络体系与接入方式相关的固网和移动不同。IMS不一样,它结合了互联网和电信终端和业务层次网络的两大智能中心,已经有点分布式的概念,它更加关注的逻辑网络结构和功能,控制层统一架构,所以这从标准化角度比软交换更进一步,软交换停留在设备形态,IMS已经注重逻辑形态。现在不能支持PSTN业务,主要提供基于SIP宽带多媒体业务。对电话业务依然怎长的国家,有一些国家运营商包括欧洲美国电话数量在下降,普通的容量PSTN都用完了,网络越来越空,它没有驱动力,有驱动力的是电话网已经到寿命,必须淘汰了,故障很多,或者运维成本受不了了,那必须要用软交换,所以SS的发展阶段是无法跨越的,但SS是初级阶段,在宽带多媒体支持能力优先,IMS是理想的目标架构,重叠方式引入,互通方式长期共存,长远看,IMS将会融合软交换。

  这图讲一下PSTN向软交换和IMS的演进步骤,我逻辑演进叫123321,开始越来越复杂,然后越来越简单。第一步是PSTN叠加一个软交换,之后再叠加IMS处理宽带多媒体业务,软交换处理电话业务,到一定程度,电话机就该淘汰了,就剩下两个了,最后软交换淘汰,或者融合进IMS,所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为什么这么干,因为电信网是及其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发展都是演进的,当初1999年给部里报告新世纪电信网总体发展思路,请很多其他行业的同志来讨论,有同志观念很简单,你那6千亿资产都是垃圾,应该一锤子买卖都扔掉,我说这都扔掉全国电话都不通了,所以这是它的特点,注定是这样,不可能一下子全扔掉。

  这是电话网的具体演进步骤,目前的现状是TG加软交换,加上SHLR。发展方案原来三个方案,现在就两个方案,一个近期方案,一个中长期方案。近期方案是软交换和宽带用户数据,中长期就是软交换和IMS,上面的SHLR和HSS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融合。

  解释一下MAP+,这是中国电信定义的协议,MAP是移动的定义,我们不是一个移动网,我们不需要那么复杂,我们就是两条很特殊的协议增加在这上面,所以叫MAP+。我要讲的就这么多,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