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耿学峰演讲。(骆磊 摄)
2006年6月29日,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在北京广西大厦举行。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是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的专门针对IMS技术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会议,会议围绕“IMS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
图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耿学峰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耿学峰: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这么多业界专家讨论IMS的问题,我题目是支撑移动信息业务的网络发展。主要从四个角度来谈,一个是移动信息业务,我叫多媒体的信息服务,另外为了支撑这样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网络怎么办,网络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IMS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以及IMS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前面几位专家谈到IMS的业务驱动,IMS本身是一个集成的结果,这讲得很准确,IMS本身利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几乎都是从互联网借鉴过来的,有移动网和NGN的理念和处理方法。融合大家一直在说,首先是业务的融合,是讲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广播业务的融合。然后是网络融合,这是电信界一直多少年来坚持的理想,有一个统一的扁平化的业务快速生成,可统一管理控制的统一网络,目前是建立在IP网或IP基础之上的。另外是终端的融合,有人说移动替代固定,说法很多,但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的概念,不是谁替代谁的概念。特别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为什么提多媒体信息服务,国内讲转型这是全球的话题,国内还有更多提的是全业务,这些概念也不是很准确,作为多媒体信息服务本身也没有专门下一个定义,总的来讲是一个满足用户对综合信息获取渠道的要求。从大块来说电信业或三网融合以后更多要满足通信,也就是人们沟通的需求、第二个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第三个商务的需求、第四个是娱乐的需求。纵向看有移动中个人应用,有办公场所的应用以及家庭的应用,这几块从纵向横向这几块发展的非常快,不管固定网还是移动网,甚至于其他的网络都在提供综合的服务发展。如果要给多媒体信息服务下定义,这是一个大概的轮廓,特别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发展本身为多媒体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雄厚的基础,不管是用户基础还是内容基础。而在电信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多媒体信息服务,终将改变目前互联网运营模式。移动网在提供数据业务的时候,改变了国内互联网的经营格局,盈利的模式互联网内容的方式,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尝试,当然互联网本身对电信网影响非常深刻的。
为什么当初提出IMS,到了R3阶段,有一个CS域PS域,到了R4逐渐往控制和承载分离的方向走,实际上看PS域是没有控制的,PS域向互联网开放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是走回互联网老路,业务不能保证质量,计费是非常大的困难,另外就是快速业务如何生成。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不管是刘所长还是阿尔卡特专家都谈到这一块,IMS本身解决的是业务控制和安全,或者质量QoS安全,另外计费和业务的综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PS域发展IMS,也就是在电信网向互联网开放,或者进一步影响互联网发展的格局中诞生了IMS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
为了满足多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需要什么样的演变?从核心网来讲,从大的阵营角度来说有两个大的方面,主要在于核心网要不要控制,从电信网发展以来,一直是加强核心网底层控制,从传送层一直到业务控制,会话控制以及终端的控制比较多,从NGN到后来的IMS还是强调控制方面。另外有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就是强调网络智能边缘化,强调业务的控制,或网络的控制,甚至包括路由的控制都往边缘走,一个往终端走,另外一个往服务器走,这里面诞生了非常多有竞争力的业务,包括SKYPE等很多东西,要充分重视这样一个方向,它满足互联网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宜更加方便的服务,简化了网络功能,充分利用用户资源,业务成本通常比较低。IMS本身试图糅合这样两个大的趋势,首先综合终端智能和业务,又强调网络本身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在QoS安全性、另外可计费可管理、业务的快速生成。
接入网综合体现是综合化和多样化,光纤仍然是主流,无线的接入技术,变成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G到3G,以及后3G,从W-LAN到WIMAX都是快速发展,固定网本身也介入综合接入,越来越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容忽视的是业务网,从现在没有IMS的时候,特别在移动网发展中,目前在业务网基本架构,业务网的层次,包括业务网功能层次的标准,业务网的管理逐步变成了一个核心内容,比较活跃的是OMA,它有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从IMS发展到今天,在业务网重视的还是不够,它对业务网特别业务网整体架构关心不够,包括在功能分配上,总的来讲强调了业务网的独立性,强调了业务网的标准化。在这里中国移动做了比较多的尝试,包括业务控制平台,业务网本身的分层和架构,比如能力层业务生成层,门户,业务管理等。总的来讲在后面网络发展当中,业务网要有一个独立标准的架构出现。
为什么大家关心重视IMS,IMS在3GPP组织基础之上发展出来,并延伸到其他网络标准中,是以SIP为核心的协议,是一个软交换的架构。IMS还是业务驱动的,IMS本身是控制在R5阶段还是试图控制CS域的业务,特别向互联网开放的业务,非常有意思的是本身重视了电话业务。即时消息是目前比较关注的,还有P2C,所有的业务在目前电信网也好,互联网也好都是存在,都是可以提供的,为什么需要IMS来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快速的业务生成,另外和业务的可控制和管理性。IMS本身也具有很大的融合能力,快速业务生成能力和标准的能力,以及业务的融合能力,特别对标准业务网的融合能力。IMS支持开放的业务架构,在这里前面各位专家讲得比较多,还是依靠SIP,跟NGN比较对业务层更加开放。IMS试图解决在流量计费基础上解决按价值的计费,按内容按业务的计费,这是运营商比较关注的问题。
最后部分是往下推进的情况下有哪些问题要急于解决的,IMS还是业务驱动的,主要的移动运营商都陆续的宣布提供商用或试商用的IMS网络,但既不是所谓标准化组织标准的,各个运营商差异性还是很大的,但是IMS好处就是能够提供一个环境,为运营商解决自己固有的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总的来讲IP网原有的矛盾,原有的顾忌困扰运营商的根本一个,一个是网络安全问题,和向IPV6过渡的问题,网络可运营管理能力下降的问题。一开始IMS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这离达到电信服务的水平还是有差距。IMS本身建立在IPV6基本上,为了适应IPV4网普遍应用,要适应网关处理能力。另外瓶颈是业务计费系统,对现有业务支撑网提出了非常多的改造要求。第三个是接入网的融合改造,现在更多的IMS,特别3GPP组织下的IMS,把2G3G融合得相对比较好。有一些其他接入方式包括WIMAX接入方式步伐不够快。
另外IMS体系对业务层关注不够,特别在3GPP标准下关注不够,对业务网的架构和IMS本身的功能分层如何办,包括对第四方业务的开放程度,另外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终端的瓶颈,现在整个IMS提供最大的障碍还是终端。IMS的实施在我们国家还有政府管制的变化,因为以前有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的牌照问题,还有广播网的牌照问题,往后要推业务会马上遇到管制方面的政策事情。
前面把我们最近在关注和试图想解决的一些问题,或者推动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概念层面提出来,从中国移动本身目前加强和标准化组织的联系和进展,也提了多篇文稿,另外结合自己业务需求和网络体系演变的要求,对IMS本身提供了架构方面的建议,包括一些开发工作和终端的开发工作,另外多厂家测试,包括功能,性能方面的测试。
我总的四个方面业务驱动是哪些业务驱动,原因在哪儿,第二个网络需要什么演变,IMS给我们提供什么机会,以及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