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为“废除牌照集中公布制”叫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17:37 通信世界 | |
(实习生 刘滨强) 近日有报道称,由于在前两批手机牌照发出后,按批公布名单引起了企业和媒体过高的关注,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已经开始改变以往按批核准的做法,改为按企业申请时间逐个决定,同时也将不再在其政府网站上公示,以避免引起其他申请厂商更激烈的牌照争夺。笔者认为,废除手机牌照集中公布制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其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厂商间互相“攀比”争牌照的压力。按照目前的做法,发改委对申请厂商一批批审核,审核合格后再一批批地公布。这样一来,似乎越早获得牌照的厂商越有实力似的,这就造成了目前众多厂商拼命往前挤、互相攀比争牌照的局面。而且,部分厂商利用了这个机会,在结果尚未正式公布之前,纷纷宣称自己已经获得了第几批的手机牌照,利用媒体的关注为企业宣传造势。废除手机牌照集中公布制之后,这些情况将有望得到缓解。 其二,真正地实施核准制。笔者认为,今年年初,国家取消了实施长达6年之久的严格审批制度,实行核准制,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市场进入的门槛。企业只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就能够向发改委提出申请报告,并且在通过了答辩和专家组的现场评审后获得相应的手机牌照。但从前两批手机牌照的发放情况来看,核准制似乎并没有真正实施。手机厂商还是跟以前一样,按批审核,按批公布。尽管有报道称发改委在核准的问题上一直是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运作的,并非按批核准,而是按照企业的申请顺序和企业情况来定,但这里面是否存在审批制下靠关系、走后门才能获得牌照的“猫腻”,我们不得而知。取消集中公布制,按照核准制的程序来走,也有利于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其三,体现核准制的“灵活性”。笔者认为,核准制的“灵活性”体现在厂商可以掌握申请牌照和公布结果的主动权。因为,核准制意味着厂商通过发改委设立的门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如果企业自身的条件尚不具备,企业完全可以推迟拿牌照的时间;一旦时机成熟,企业随时都可以向发改委提出申请,而不必跟其他企业一起同时接受审批,并且在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向外界公布结果。无论是申请还是公布,都体现出核准制相对于审批制的“灵活性”优势,还能省去不少的麻烦,何乐而不为? 国家实行核准制,目的就是要促进国内手机厂商的有效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造就一批实力雄厚的国产手机企业。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保留与核准制不相符的集中公布制呢?因此,笔者对“废除手机牌照集中公布”的做法投上赞成的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