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酝酿手机企业信用评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3:14 每日经济新闻 | ||||||||||||
黄婕 上海报道 事实上,“贴牌”手机现象早已有之,信产部对此也并非不知情。此前,业界一直将“贴牌”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封闭的手机行业准入制度”,手机审批制度一度遭到业界诟病。
今年2月19日,手机生产牌照“严格审批时代”在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文件之后画上了句号。发改委称,移动通信系统及手机厂商进入行业必须遵循《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这被业内认为是手机生产准入松动的标志。 然而,由于仍然设定了一定门槛,发改委此举并没有改变手机“贴牌”生产的现状。众多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危害企业的“贴牌”厂家仍然被拒在门外,这些抱着“赚一笔就走”心态的企业行为并没有因为新的核准细则而受到制约。 来自信产部的消息称,为解决手机“贴牌”带来的问题,信产部将着手建立手机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借牌手机厂商成为监管对象。信产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在公布2005年电信服务监管工作思路时对外称,信产部一方面要根据质量投诉、售后服务等综合情况建立厂家信用等级,对产品投诉率居高不下的厂家进行通报批评。另一方面加强对手机贴牌,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一国产厂商老总说,“相信托普只是第一家。”他介绍说,除了托普,CECT和桑达也是市场上知名的“贴牌大户”。“这场检查才刚刚开始,相信随后还有更多的措施。”该老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