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手机低价冲击市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03:05 每日经济新闻 | ||||||||||||
黄婕 上海报道 “查得好!我们对‘贴牌’手机深恶痛绝!”提起“贴牌”手机,接受记者采访的国产手机老总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厌恶情绪。他们也正是这场“监管风暴”的直接推动者。 所谓“贴牌”,其实是未获手机生产准入资格的企业曲线入市的一种方式。简单地
对已拥有牌照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同意“贴牌”虽然可以赚到不菲的“租借费”,但由于“贴牌”手机质量不能保证,多数企业为维护品牌形象并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部分缺乏生产研发实力但却拥有牌照资源的手机企业例外。 手机型号、批量不同,贴牌费也有所不同,通常为每台几十元,而“托普”则更低些,通常为每台10元。 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彭新淼说,绝大多数贴牌的企业并不具备研发生产能力,他们通常从台湾进一些“供板”,然后委托代工工厂生产,贴牌之后入市。 来自中消协和信产部的数据均显示,在消费者投诉中,手机连续3年排在第1位。业内人士表示,正规国产手机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如此严重,贴牌手机的泛滥才是投诉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不过,让国产手机厂商真正愤怒的原因,还在于“贴牌”手机抢了国产手机赖以生存的市场。 “高端市场被洋品牌占据,低端市场被‘贴牌’手机冲击,国产手机怎么卖?”崔林说,“贴牌”手机在功能上通常要领先于国产手机,又省去了渠道建设、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成本,所以卖得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