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胡鞍钢3G报告依然是诚实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03:49 北京晨报 | ||||||||||||
文/焦立坤 “胡阚之争”已进入白热化,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主编的《中国3G世纪报告》成为众矢之的。这份报告最核心的主张是中国应尽快上马3G。在中国相应决策正在秘密进行时,这个话题特别敏感。 但我们认为,论据上关于印度数据的“小硬伤”并不能全盘否认其价值,因为它依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位经济学家的3G视角仍是诚实的。相反,有些学者对他的“追杀”却
胡鞍钢的3G报告是诚实的,因为那些数据上的“硬伤”出于无意,并非谎言。 报告中称,远远落后于我国电信业的印度“到2003年底已经有了七家3G运营商”,而我国至今没有一家3G运营商。显然,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论据,自然动摇了论点的权威性。不过,这恰恰暴露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全球3G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并没有足够权威的公布,我们耳濡目染的更多的是外国电信设备商提供的数据,而它们要服务于自己的利益集团,其客观性令人怀疑。可以说,国内外3G信息的不对称才使这份报告受到攻击。 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胡鞍钢的3G报告是诚实的,背后没有商业利益和利益集团,他的动机比较真诚,希望中国能在全球电信业的“制高点”——3G上控制话语权。 对于他被“炮轰”的观点——3G就业论,驳斥的声音指出,几千亿元的投资,投哪儿都会增加就业和拉动GDP。这完全是一种辩论术,如果那样的话,国家可以把钱投入到所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什么要投3G呢,这是两回事儿。 过去几年,全球电信业深陷低迷,尤其欧美电信业付出沉痛代价,在这场全球电信业大洗牌中,中国电信业成功规避了风险并迅速赶超。1G、2G时代,运营商建网设备基本来自于洋巨头,民族制造业很难挤进。而3G带来的洗牌机会,将彻底改变这种难堪。投资于这样的行业是否更具战略眼光? 胡鞍钢的3G报告是诚实的,还因为他在恰当的时候贡献了一个独特的声音。 回顾中国电信业不长的历史,每一次重大变革之前,比如打破垄断、南北分拆,都有学术“论战”伴随。这次“胡阚之争”注定也将成为一个“前奏”。 3G发牌,是中国电信业即将迈入的一大门槛。它涉及庞大的投资,发牌时间、牌照数量都将深深影响未来中国电信业的格局。不同的阵营,不同的立场,每个发言都将是一次利益平衡的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