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 正文

2004中国国际通信展:低端手机力拼性价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09:0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上周六,本年度亚洲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国国际通信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运营商、电信设备及终端商、电信增值服务商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厂商争相在此次展会上“搭台唱戏”、比美斗艳。据组委会统计,至少30万人次参观了这次盛会。其中最抢大众眼球的无疑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新品。相映成趣的是,此次通信展亮相的手机呈现出低端、高端“两头热”的现象。

联想网御 安全动力 握住情运脉搏魔镜指点
近视眼恢复如初 事业爱情财运全面解析

  低端手机力拼性价比

  通信展开幕的前一天,索尼爱立信在北京举办全球新品发布会。不过,与以往索爱动辄发布售价三五千元甚至七八千元的机型不同的是,这回该公司推出了两款上市价1000元出头的低端手机。这也是索尼爱立信首次专门针对低端手机召开全球发布会,足见其重视程度。索爱中国区负责人古尼拉称,其中一款新品J200c在年底前面向亚太地区市场推出,另一款产品T290c将在2005年春节前率先在中国上市。

  无独有偶,摩托罗拉北亚区中国移动业务部总经理任伟光在通信展首日表示,摩托罗拉将在第四季度推出包括C网和G网在内的9款低端手机新品。任透露,摩托罗拉将在未来1-2年内推出全新的低端手机平台,“并将打破现在的设计常规”。

  联想到低端手机为诺基亚抢占市场份额立下汗马功劳,不难看出,尽管中高端手机毛利相对丰厚,但定价在千元左右甚至几百元的低端机同样是手机企业“必争之地”。个中原因,任伟光一语道破“天机”:首先,低端手机虽然利润微薄,但对市场份额贡献明显;其次,低端手机由于上量,可以拉低厂家的生产成本和零部件采购成本,这在目前一些零部件短缺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另外,低端手机可分摊市场推广费用。一市场资深人士还道出了低端手机另一大重要性:吸引第一次购机用户,培养潜在的换机用户。

  京瓷振华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部总经理孙有安表示,一味偏重中高端手机,显然不合中国国情。孙表示,京瓷最迟在明年初会推出几款价位在1000元-1500元左右的CDMA手机。

  尽管是低端手机,但在性价比方面却对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通信展亮相的低端手机多在实用功能和时尚外观上做文章,“其实,低端手机做起来并不容易,甚至有些地方比做高端手机还难。”孙有安举例说,比如生产适合民工使用的手机,成本不能太高,但还要考虑防尘、防汗水等性能,因为这些人群常在户外劳动。

  高端手机斗法新功能

  像素比拼无疑是拍照手机市场的核心话题。

  三星在此次展会上,一举拿出了500万像素照相手机和324万像素的3倍光学变焦手机等两款“惊世骇俗”之作,彻底的双面设计加上超强的镜头配置,使得这些产品向真正的多媒体终端迈进。LG也首次展示了其300万像素手机的新品,之前在国内市场名不见经传的韩国第三大手机厂商Pantech也拿出了400万像素手机向三星叫板。连在国内市场表现平平的三菱也展出了一款200万像素拍照手机。

  照相还刚刚开始,手机的动态影像应用也紧随其后。三星已经在韩国上市的手机V500,使其成为了首款宽屏幕电影手机。此外,NEC的N940也将无线电视信号接收功能整合了进来,在运营商“手机电视”业务之外另辟“电视手机”之路。记者在现场看到,基于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缝移动”战略,用户通过一款V600手机,可以将从网络上点播的电视节目,根据自己所在位置,自动切换到手机上、家里不同房间的电视上甚至是车载视频上。

  面对越来越近的3G通信时代,一些厂商在终端产品上做好了准备。除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西门子等传统的洋巨头外,夏新、联想、中兴等为数不多的国产品牌参展商也首次向公众亮出了各自的3G样机。其中,动作最大的要数夏新。去年,夏新选择了3C融合的战略转型。显然,做好3G手机将是3C融合的最好归宿之一。此次展会夏新首次公开集中展示3款分别支持三种技术标准的3G手机和7款百万像素拍照手机,其中,一款型号为H9的夏新WCDMA/GPRS双模手机在网络条件匹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流媒体播放和多方可视电话等功能。展会现场,“3G,夏新准备好了”的巨幅标语随处可见,算是给国产品牌长了一回脸。而IT出身的联想,则将3G与“关联应用”结合起来,让洋巨头们不可小觑。

  (记者 吴雷)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