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 正文

Wintel架构强势入侵通信业 欲植入PC法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1:36 南方日报

  在北京通信展上,英特尔和微软两大IT巨头的出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英特尔是第一次参展,微软是第二次参展,双方同时占据了展馆中的重要位置,和电信、移动、联通、铁通这些大的电信运营商挤在一起。

  这两家公司称霸IT业,创造出了著名的Wintel架构。现在,它们双双出现在通信业的会展上,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信号:面对通信业的巨大市场机会,面对通信与计算机融合的大
联想网御 安全动力 爱情上上签魔法定情缘
握住情运脉搏看魔镜 登陆即获得1G免费空间
趋势,Wintel联盟不会再坐视不理。

  微软携29款智能手机亮相通信展

  作为手机操作系统新兴列强之一的微软,在这次的展会上更是一口气推出了29款利用其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Windows Mobile进入中国已经两年,从两年前笨重的掌上电脑到目前微软力推的智能手机,产品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功能上也应验了“把PC的尺寸缩小到可以放进口袋”的说法,一台PC具备的基本功能,智能手机也都基本上具备。

  据微软中国公司移动产品部总监韦青介绍,目前全球差不多有30多家厂商同微软合作,设计和生产智能手机产品,此次在中国展出的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些产品未来参展。“从这几个月的发展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微软的合作伙伴发布他们的新品——基于移动Windows的新产品。这个数量是不断地变化的,你今天看有29款,再过两个月还会更多,就目前来看微软智能手机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手机对于他们只是接听电话的工具,他们对增值功能并不感冒。但是韦青坚信:“智能手机必将会发展壮大。因为手机的发展以后会走两级化,一方面是面向大众的产品,很便宜,很时尚,大家可能很短时间就换一台;另一个就是走向高端数据应用,那样的手机更像一台电脑,而不仅仅是接听电话了。”他表示,随着高端用户群的不断增加,以及基于无线网络的带宽不断地扩大,掌上电脑的处理能力会越来越好用。

  就现阶段而言,微软能否把“PC手机”的概念和观念尽快销售给手机厂商和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这个PC软件巨人在移动市场上的胜败;但观念的“销售”相比产品的销售更加艰难,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漫长而缓慢。但韦青似乎很有信心,他说,“你将看到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相比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微软手机,目前智能手机的价格已经越来越趋向大众化。而且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加,它的价格还会更加便宜。

  目前,在微软的七个部门中,移动通信是其最小的一个部门,但发展速度很快。根据微软公司日前发布的200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报告,移动通信部门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达到6900万美元,亏损减少了40%,至2000万美元。移动与嵌入设备部门负责人、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在今年6月北京微软移动开发者大会上曾说:“这是微软最小的部门,却是投入最多的部门之一。”

  英特尔欲将PC法则植入通信业

  英特尔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北京通信展上。而且,它参展的方式非常“奇怪”——与别的厂商竭尽所能宣扬自己不同,英特尔的展台找不到多少它自己的痕迹。除了留给自己一块大招牌外,展台被平均分配给了其12个通信联盟成员,用来演示它们采用英特尔标准模块化平台构建的产品。

  英特尔隐身在联盟成员的背后,却根植其中,无所不在。这是一种写照——英特尔意欲在整个通信产业链上所扮演的角色,也正是如此。

  这样的角色,人们在PC业再熟悉不过了。通过近乎垄断性地提供标准化的电脑芯片,英特尔与微软构建起稳固的Wintel架构,主宰着整个PC制造业。问题是,这种产业法则,是否能够平行移植到通信制造业?

  当英特尔踏入陌生的通信业,人们最初以为,它的兴趣只是生产手机芯片或者在电脑芯片中集成通信功能。现在看来,英特尔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英特尔开始劝说电信设备制造商们放弃自己的专有系统,转而采用其模块化通信平台进行产品制造。一直以来,各大电信设备商都有一套自己专有的封闭系统,沿着自己的脉络垂直发展。“厂商各自为政,就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实现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与交换功能。”英特尔模块化平台计划总监鲍勃说,“厂商采购模块化平台后,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劳动,实现更大规模的量产,从而也可以使成本降低。”

  鲍勃称,摩托罗拉、惠普、凌华科技、新太等一批厂商已经采用了英特尔的这种解决方案,有的节省了50%的制造时间,有的则使产品的体积减少了80%。

  然而,标准化的制造在提高生产规模的同时,是否也会消弥厂商之间的个性与差异化?“恰恰相反,采购模块化硬件后,厂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开发个性化的应用,实现产品更大的差异性。”鲍勃说,“事实上,从硬件上讲,电信设备厂商之间的差异已经不大,真正的差异在中间件、软件、解决方案上,这才是应该下更多功夫的地方。”

  模块化的另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对于产业链的下游来说,新进入者不用再进行复杂的基础性开发,可以借助模块化的平台快速地切入产业。而产业的门槛降低了,竞争者会越来越多。业界所担心的是,当英特尔把这种PC业的产业模式移植到通信制造业,会将其变成另一个低技术含量、利润率不断下降的PC业。

  对此,鲍勃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应,只是表示,“每个行业的利润都在下降,但同时成本也在降低,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制造商都需要不断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优秀的企业就能在这种变化中取得成功并确保利润。”

  现在判断英特尔会否把通信制造业变成另一个PC业还为时过早。毕竟,通信业不是PC业,多少年来,多少大厂商都按照自己的生存模式和惯性在发展,英特尔是否能将新的生存法则灌输给它们现在还很难说。因为,现在就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新的模式一旦建立,英特尔对整个产业的控制力将会大大加强。通信厂商们会心甘情愿地欢迎并尊从这样的霸主吗?(本报记者 巫伟 陈亮)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