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社会上对中国电信再拆分的讨论有两大焦点:垄断和资费。本报过去一周所举行的“电信拆分大家谈”,所探讨的内容大多也离不开这两个话题。然而,人们似乎忽视了另一个足以影响中国电信“拆”或“不拆”的重要因素:资本市场。
有关分析称,管理层此次之所以有意再次拆分中国电信,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希望把中国电信一分为三(市话、长话、数据)后,再将三家 公司别在美国和香港同时上市,从而在资本市场上“圈” 到更多的钱。
然而,对于中国电信的再拆分,资本市场会点头吗?
电信股已成“烫手山芋”
“中国电信拆分上市的方案,如果能于去年电信股被炒得‘风生水起’之际抛出,或许真能收到奇效。但在目前电信股成了‘烫手山芋’的市场气氛下,这个方案已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有海外财经媒体这样评论。
这段时间以来,有关电信股的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上周二,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芬兰诺基亚公司出人意料地发布了第二季度赢利警报。其公告称,由于移动电话市场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预期,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将比原先预期的低15%到20%。这一“利空”成为近期欧洲及美国股市连续下挫的导火索。
更大的“利空”来自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该公司本月16日拉响“警报”:预计二季度将创纪录地亏损192亿美元。北电为此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裁员10000人,而今年年初他们已经裁员达20000人之多,还推迟了分红日期。北电的股票曾于去年7月达到87美元。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碎,其股价飞速下跌到了目前9美元至10美元的水平,跌幅超过了80%。
最糟糕的可能还在后头。据报道,包括沃达丰、法国电信、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几大电信运营商,为竞投3G牌照付出了上千亿美元的沉重代价,并为此债台高筑。雪上加霜的是,原本预计2002年可投入实际运营的3G移动电话服务,由于种种原因将至少被推迟一年。有评论悲观地认为:“一批电信运营商可能未等到3G手机真正问世就已被拖累得彻底破产了!”
受全球电信股下跌的影响,中国电信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两只“旗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未能幸免于难,其股价近期在香港主板市场阴跌连连,中移动更一度带领恒生指数下穿13000点的心理关口。本周初,中移动(香港)在内地首发浮息企业债券,该公司董事长王晓初曾多次表示,希望中移动能在国内上市。从另一个角度看,王晓初的话可否被理解为:中国电信公司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或再融资已是越来越难了?
在国际投资者日渐看淡电信股的背景下,中国电信的拆分上市又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多大的惊喜呢?
投资者会买“拆分”的账吗?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电信再分拆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对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利好”。从大道理上讲,这似乎并没有错,但问题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买账吗?
去年底,手机收费“双改单”的传闻曾在香港引发了一场投资者对中移动和中联通股票的抛售潮,最后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作出“预计今明两年不可能提出移动电话资费调整的实施方案”的承诺后,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
按一般人的理解,手机单向收费可降低用户的通话成本,有利于运营商吸引更多的用户入网。但基金经理人对此的解读却是负面的:单向收费会导致中移动和中联通两大运营商的收入减少,盈利减少。
同样的矛盾可能会再现于中国电信上市的问题上。对于拆分电信,国内的消费者会认为是“利好”,但资本市场却可能理解成是“利空”,认为这样做会削弱中国电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电信上市承销商之一摩根士丹利分析,中国电信对投资者最吸引人处就在于它的垄断地位,在电讯类股指不景气情况下让拆分后的中国电信上市无疑生死难卜。是先拆分中国电信,还是先保留其垄断地位以冲刺股市,两者只能择其一。
这种矛盾的存在实际上也折射出当前中国电信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一方面老百姓希望政府打破垄断“坚冰”,使他们享受到更廉价、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另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的发展确实仍需维持一定程度的垄断。两者之间,决策者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目前国内电信业寡头竞争格局已现雏形的情况下,中国电信是否真的如一些“学院派”人士所言, “非拆不可”?(本报记者 刘健东)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