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联手干预电信资费 详细规定明年出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9:27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曹增光 一场有关电信资费价格的管制风暴袭来,国内六大电信运营商都坐到了火山口上。 6月24日,发改委联合信产部发文插手电信资费价格指导领域表明,而以往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东家”国资委和“管家”信产部等发号施令者可能不再是一家说了就算的。
发改委以价格主管身份的适时而动透露出了强烈的价格干预信号。据广东电信一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6月24日,国内六大电信运营商在同一时间接到了来自于发改委和信产部的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204号文件 。 204号文件的突然下发令六家运营商措手不及。在严格电信资费价格把关的204号文件下达到运营商手中仅仅四天后。6月28日,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铁通、卫通在内的六大运营商的集团高层领导被信产部及发改委秘密召集起来,传达了有关204号文件的电信资费前期整顿情况和要点。 该人士还表示,近年来,由于信产部在资费管理上采取了粗放式的“默许”态度,造成地方上的电信公司在资费价格上已经游离了主管部门划定的框架。不正当竞争,靠打价格战挖竞争对手用户资源等行为频频发生。此次,发改委联合信产部的204号文件可能只是个前奏,更详细的规制措施可能还在后面。 运营商资费优惠偃旗息鼓 在28日信产部和发改委召集各大运营商高层的两天后,6月30日,即宣布204号文件7月1日执行的前一天,几乎在同一时间,六大运营商集团总部纷纷召开了面向全国范围省地市级分公司的内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旨是传达204号文件内容,特别要求地市级分公司加强资费管理,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并严格遵守204号文件。 广东电信下属分公司的一位市场部人士在第一时间向记者透露了这个消息。同时,在中国电信集团上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宣布了新任集团副总裁孙康敏和市场总监何志强,而在前段时间,关于中国电信副总人选由国资委委派的呼声还此起彼伏。 何志强作为新任市场总监传达了204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在记者拿到的文件中显示,各级电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2002年9月出台的《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关于印发<电信资费审批备案程序规定>试行 的通知》(简称通知),按照电信资费管理权限,未经审批或备案的电信资费,各级电信企业不得宣传和实施。 据该人士透露,集团领导在把握204号文件的同时,还传达了对地市级公司在7月1日前后资费促销等行为的谨慎态度,特别是对大的资费价格优惠措施和套餐新业务一律亮出红灯,至少在204号文件发布前后对任何可能“触雷”的资费方案一律不批准,并禁止地市级分公司自行推出类似业务,必须上报集团总部审批。 同时,204号文件的下达对运营商间相互间的约束力也是存在的,而寻找对方“漏洞”向主管部门告状已是不二法门。在中国电信总部传递过来的信号的言外之意即是,要求对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移动、联通最近推出的套餐、促销类业务实行严格监测,并上报集团总部,而这在以往早已是联通惯用的上层策略。 与204号文件相照应,就在7月1日,由上海电信推出的固话包月“话匣子”业务重新包装上市,在被当地电信管理局叫停后,再次浮出水面的“话匣子”业务已经远没有当初的包月资费优惠来的猛烈。相信,在204号文件的前后段时间内,各大电信运营商,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物价部门权杖在握 以前,各地电信分公司权力过大,虽然在政策上规定必须经总部报批,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推出资费优惠方案,但往往在操作层面上分公司操刀的权力很大,而只许经过当地的电信管理局备案报批后就可实施,甚至有的当地分公司实行先斩后奏的策略。显然,这令2002年就已发布的资费审批通知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另外,据该广东电信人士表述,在电信资费管理上,发改委和信产部基本上框定了一个大体的原则,就是固话资费要比小灵通便宜,移动和联通的手机资费要比小灵通高,联通相对来说可以原则上比移动的资费灵活上下浮动。在这个原则体系上不许越界。但各电信运营商定资费策略必须与物价部门协商。 204号文件对资费管理的急刹车效应恰恰是为了杜绝在各地上演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很明显,204号文件加重了集团总部对分公司资费价格管理的权重。而且物价部门作为价格主管方也开始真正参与资费价格制定中来。以往,物价部门更多的是个摆设,电信运营商在资费制定上一言堂的现象很严重。 记者在204号文件中看到,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的涨价方案、增加电信业务收费项目的资费方案以及下列范围的短期促销、资费套餐、大客户优惠、用户积分、手机租赁等资费方案,各省级电信企业在履行电信资费审批备案程序时,应当同时提供其集团公司的书面意见,未经其集团公司同意,各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经集团公司同意的资费方案,各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应当将其书面意见抄报信产部和发改委。 可见,运营商集团总部审批和物价部门协商共同把关成为资费管理中的新条款,严禁地方运营商分公司自行制定资费策略扰乱市场,进而挑起运营商间的跟风和恶性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以前相比,这次掌握资费价格的权杖已经被上缴。 此外,对于以后出现的资费恶性、不正当违规行为,信产部将会有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而不是如以前那样象征性的罚款再各自打几十大板就能了事。尤其是在204号文件下发的前后,相信六大电信运营商都不会在资费管理上顶风作案,自己往枪口上撞。 详细规定明年初出台 那么,204号文件能否在电信资费监管中起到个分水岭的作用?有电信专家表示,204号文件缺乏实质性的硬规定和明文提示,与2002年颁发的通知在内容上区别不大,更多的是传达政府资费监管层态度由松散向收紧转化的态度。在内容上,204号文件过于笼统和空泛。 而且,在还未出台的《电信法》草案中,电信资费管理这块基本上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政府干预尽量少,由市场调节价格。但这和204号文件的思路也不是背道而驰的,特别是规制地方电信分公司硝烟纷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推出和叫停中间,运营商收入损失巨大不说,消费者最终完全失去了选择权和使用权。朝令夕改的做法已经严重侵害了用户的权益。 这也是204号文件紧急出台的背景所在。据广东电信市场部人士透露,发改委和信产部也给予了六大运营商一个过渡的时间段,当然也是一个反省期。集团下达对新的大幅度资费优惠业务不放行政策也是为了在这段缄默期能表现好点。 从7月1日起,要求六大电信运营商针对204号文件进行全面的“纠查”和“整顿”工作。预计本次“普查”将持续到12月15日,最后“自查”的结果将提交反馈到各电信集团总部,再由总部提交给发改委和信产部。作为204号文件的“始作俑者”,发改委和信产部的初衷可见一斑。 而目前的共识是,作为电信资费主管方的发改委和信产部,204号文件的目的更象是一次摸底行动,收集包括六大电信运营商各方的反馈信息和用户意见,在本次摸底截止期12月15日后,将会有更为详细的规定来完善文件内容。同时,还能对现在风起云涌的地方资费非理性冲动起到遏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