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听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信产部整治资费竞争专题 > 正文

新闻调查:谁来监管“电信价格监管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7: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志刚 北京报道

  监管者有太多的理由选择出手——产业安全、国际竞争力或者规范市场竞争,任何一个口号都足以掩盖运营商拉开价格竞争的战鼓声。

  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张沛看来,当下恶性价格竞争下的电信资费体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轻松填问卷开心拿大奖
系已经处于“严重扭曲状态”,电信运营商低于成本价的互相打压,对电信产业的茁壮成长构成了相当的威胁;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在电信领域的逐步开放,“我们不得不考虑的还有国际化竞争中,国内产业的竞争力问题”。

  目前国内家电产业已经在恶性竞争中伤痕累累,罪魁祸首就是价格战,这足以为鉴。而不比家电,除却产业安全,电信还关乎国家安全。

  问题是,一纸令牌就能万事大吉?

  答案似乎并不肯定。张沛认为,“204号文件”最多只是一个开始,显然不能指望它一招定乾坤,“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必将随后出台一系列措施,将价格监管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

  而据电信研究院另一不具名人士透露,电信监管部门目前正有意考虑,在对电信资费价格上限进行限制的同时,对资费下限同样划线标定。

  Frost&Sullivan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则指出,政策的出台无疑为运营商的市场决策行为多设置了一道关卡,这一道关卡恰恰又给运营商和监管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合谋”机会,监管者的监管力和执行力到底有多大,决定了政策的具体实施效力。而在《电信法》出台之前,人们很难为这种执行力做出是否有效的绝对判断。

  自古疏胜于堵。作为一种武侠境界,最好的监管手段应该是让价格战打不起来,而不是以战抑战。

  而倘要疏通,价格混战的祸首在哪里?

  张沛将矛头指向了正值风光的小灵通业务。他认为,小灵通虽然被定义为“固定电话的延伸”,但从业务状态来看,现在已经完全偏离该法定内涵,漫游、短信等服务已经让它完全具备移动电话的特质;而在结算上,小灵通目前仍以固定电话为标准,实行零结算,也就是说,小灵通在任何时候不必向其它运营商交纳结算费用,但其它运营商只要和固定电话发生关系,就要被固话运营商抽走每分钟6分钱的互联互通费用。这为小灵通拉开低价战幕提供了天然条件,而接下来如火如荼的价格战的直接诱因也源于小灵通的蔓延和威胁。

  虽然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主持新的互联互通成本核算,但张沛认为,基于成本的结算政策的实施将对恶性价格战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并不能治本。

  而为了治本,“国家监管部门有必要对小灵通重新定义”,通过结算费的扣除,提高资费门槛,让运营商从伤人伤己的价格漩涡中全身而退。在日本,小灵通被定性为移动业务;而印度,小灵通运营商同样要参与互联互通结算。

  不过,这条道路走起来显然相当漫长。小灵通牵扯的利益纠葛从来就难以厘清。

  或许可以实际一点,参考一下国外的做法。

  目前欧美电信运营商推出的资费套餐都有合同期规定,一般为两年;不如国内,一旦拥有,终身享受。其实,时间限制对于商业合同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它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老客户始终有机会享受到最新的优惠政策。

  如是这般,在推出新的资费套餐时,运营商就不得不打打算盘:“如果所有用户都按照目前的资费标准,今年的财务报表该如何交代?”

  现实是,在现行资费政策下,我们的运营商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得以展开价格拉锯的成本正来自于忠诚老用户的高资费收入。

  王煜全指出,一旦电信监管部门一纸强令,要求运营商的任何新资费政策对所有用户开放(尤其是老用户),价格战应该不会如此般嚣张,因为它们很难承受全民优惠所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压力。

  而不可否认,作为具体的解决之道,这种借鉴同样可能存在操作性问题,群体性利益协调始终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我们忍不住要发问:信息产业部到底是电信运营商的信息产业部?还是广大消费者的信息产业部?产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相比,到底哪一个更有说服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电信资费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