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手机将无牌照限制 5号文件保护“事实失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7日 11:5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未来3G手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有可能突破5号文件的“防护栏”,造成其事实上的“失效” -本报记者 曹增光 在中国生产销售手机需要牌照这张“准生证”。由于早期牌照是政府扶持国内企业 这种怪胎现象有望在3G时代划上休止符,也就是说手机制造商生产销售3G手机可能会绕过牌照的限制,只需向主管部门申请销售资格,拿到“入网许可证”即可开张。 近日,记者在采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时,得到这样的答案。陈金桥个人认为,在即将到来的3G手机市场,国家不大可能设置牌照这样的门槛限制,借以规避在2G-2.5G网络时频频抬头的“借牌”“OEM”现象。 欲搭3G快车 国产手机“跑马圈地” 目前,电信运营商第二阶段的3G网络外场测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在今年9月份会有新的说法,到时主管部门给运营商是否颁发3G牌照这个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破题。虽然真正的3G网络距离步入正轨还有待时日,但是手机企业似乎已急不可待,以3G手机为题材的宣传频频上镜。 去年,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3G技术峰会上坦言,即使是技术颇为成熟的WCDMA网络,手机与网络设备及网络设备之间的互操作仍需要磨合。他还特别提到终端手机3G测试时出现的问题,终端比网络设备相对滞后6—8个月,而且在终端特别大的问题是款式比较少,高层业务互通困难。通话是没有问题,只是如果是多媒体,高层次的应用,几乎很难通。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刺激,导致在2004年众多的手机企业在运营商尚未谋划布局3G网络之前,便开始了3G概念手机在舆论宣传上的“跑马圈地”运动,试图在3G手机市场导入期“先上车后买票”。奇怪的是吹响3G手机号角的是清一色的国产手机厂商。 2月下旬,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抛出3G手机的大手笔计划,并为未来3G手机规划“出场”的日程安排表,一场3G手机的“比秀”活动拉开序幕。2月20日,国产手机商康佳投入5亿元,大张旗鼓地宣告启动3G“快车”。2月24日,联想也抛出3G计划,宣布正式从智能手机向3G手机开发过渡。借助和大唐的合作,联想希望成为第一个完全自主开发3G手机的国产手机厂商。 与此同时,夏新、迪比特、海信等国产手机厂商也信誓旦旦,宣称将以真金白银豪赌3G手机。对此,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表示,目前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3G手机,一些厂商扛着3G旗帜是在打“准3G手机”概念的擦边球,这只能算是3G前期国产手机的预热行为。 另外,陈金桥坦言,3G手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是国产手机厂商的软肋所在,和国外手机厂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NEC等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技术落差,根本就没有独立研发3G手机的实力。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放言,近期国产手机厂商对3G手机的异常兴奋,是典型的“皇上不急太监急”。 厂商“竞聘上岗” 3G手机无需牌照限制 在国内外手机厂商的合力推动下,3G手机呼之欲出。虽然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电信、铁通等运营商在3G标准选择上仍给外界传达着不确定的信号,但是信产部最迟明年初会发放3G牌照,已是板上钉钉的共识,而相对乐观的看法是,在第二阶段的野外网络测试完成后即发牌。 然而,悬而未决的3G终端手机准入规则尚未被提及,与在2G、2.5G网络上政府以手机牌照为限制的准入制度相比,3G时代又将如何设置进入门槛?会不会延用以往信产部发出的牌照继续为3G服役?还是另外制订一套3G手机的游戏规则来框定3G手机厂商介入的数量和资格? 显然,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对此,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在2G、2.5G网络上,国内手机厂商已凸现出手机制造产能过剩,借牌、OEM贴牌现象泛滥的问题。因此,规避这些问题是制订3G手机进入市场必须考量的因素,未来3G手机市场不能重蹈覆辙。 对于未来政府主管部门会不会继续发放类似于2代网络时的牌照来进行限制,陈金桥表达了个人的观点,政策上可能不会有过多的干预行为,从目前3G终端技术上看,3G手机研发的技术门槛很高,未来具备3G手机技术资质的厂商并不像现在2G的这么多,现在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都是贴牌生产销售,而在3G手机上钻这样空子的机会很小。 作为未来3G手机终端准入规则的操刀者,信产部将会有一套“成型”的机制来控制管理,现在的很多说法都是预测,陈金桥说。通过手机厂商自行申请销售资格等变通方式进入3G市场将可行,到时,国内外手机厂商可能会上演“竞聘上岗”的大戏,有能力者居之,只要能通过技术这道门槛即可。 同时,陈金桥认为,3G手机在渠道、销售上会与以往传统的营销模式差别很大,运营商为满足用户个性定制的要求,往往会采取向上游开发商定制手机的路线,这样就能避免出现手机厂商一窝蜂地上马3G手机市场的现象,摆脱过去重复投资、库存压力过大等市场包袱。 牌照资源稀缺 5号文件“事实失效”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挑起即将到期的“5号文件”话题,牌照资源一直是试图进入手机业的外部资本关注的焦点,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称,监管部门至少在今年不会发放新的手机生产许可证,今年到期的“5号文件”将继续生效。然而,未来3G手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有可能突破5号文件的“防护栏”,造成其事实上的“失效”。 1998年12月31日,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5号文件”。文件规定,从1999年起,信息产业部停止外资手机生产牌照的发放;除了严格控制外国移动通信产品的进口外,还规定在华外资企业的手机至少要出口60%,只有这样,合资企业才可以获得进口相关产品和元器件的配额。 如果在3G手机入网许可上主管部门“开闸放水”的话,“5号文件”以往用牌照资源来设置进入资格的方式将失去效力,而对一些有资金和技术实力却苦苦逡巡于市场之外的等待者来说,也是最好的消息。近日,明基与CECT(中电通信)成立合资公司,大唐借助深圳天时达牌照曲线杀入GSM高端手机市场,这些都表明国内外企业对手机市场急不可待的心态,也昭示出牌照资源的稀缺性。 记者了解到,受3G手机入网许可规则有望调整的刺激,许多以往没牌照资源的企业也开始涉水手机终端市场。据华为相关人士透露,近日华为已在国外和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合作推出了3G手机,这款3G手机将于今年六、七月正式批量生产,这距离国内3G手机市场也只有一步之遥。 可以预料,如果在3G手机准入规则上,没有牌照这道关卡挡路后,华为、中兴通讯等在3G技术浸淫多年的企业,会毫不顾及地涉足手机终端市场。 另外,有电信专家表示,依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将全面开放,届时信息产业部及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的“5号文件”的限制也会得以松动。 押宝3G 国产手机前景堪忧 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从4%、8%、15%、30%到50%,是一连串的跳跃式数字,国产手机厂商扶摇直上曾让业界人士嘘唏不已,但这样的现象可能会很难发生在3G手机身上,3G可能会变成国产手机厂商的掣肘。 虽然,国产手机也在3G战略上纷纷押宝,但核心技术的缺失会拖其3G手机的后腿;虽然,国家会给予国内的通信设备商及终端商政策上的倾斜,但弥补技术的空白谈何容易,而且国外掌握技术的手机制造商能否给予“施舍”也不确定。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GSM、CDMA时代,国产手机的崛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些日韩手机制造企业“用技术换市场”的策略,提供核心芯片、模块来换取牌照等资源,国内手机厂商有广铺渠道、市场反应灵敏等诸多优势,受这些因素的拜赐都造就了国产手机目前的辉煌地位。 然而,这一切优势有可能在3G手机到来时变得不再关键,国外企业也不会疏忽打盹,近年来的轻视策略已经让国外手机厂商懊悔不已。因此,在3G手机上国外厂商还能不能抱着同以前一样的合作心态很难说。 同时,电信运营商定制手机模式将在3G网络时大行其道。在2月12日的采购中,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NEC、索尼爱立信等5家国外手机制造商“中标”,国内手机厂商无一入选,而这恰恰是未来3G手机“选秀”的标准规则。此外,国产手机饱受诟病的质量问题也会突出出来,国产3G手机前景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