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如何跻身手机三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 13:55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刘燕 权威人士分析,目前国产品牌手机的生产能力达1亿台左右。这么多的手机如何销出去?如何继续争夺被“洋手机”所占领的国内市场?这是所有国产品牌手机厂家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近日,信息产业部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司公布了最新手机厂商产销情况,报告显示,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波导。波导采用的销售手法在国产 普遍认为,国产手机翻身的重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营销能力。 营销向来是 国产手机的强项,目前国产手机普遍采用的是波导式的“自建营销体系”,即“自建通路控制并服务终端”、“小区域封闭式经营”的策略。很多人称它为“保姆式”的营销方法。1999年,波导将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由寻呼机转移到手机上,在营销上放弃了“洋品牌”普遍采用的代理分销方式,采取了“自主通路”的策略,自己组建销售公司,并且避开大城市,专攻地市级城市、内地城市及城镇,搭建以自己“子弟兵”为主体的销售服务网络。经过一年多时间,波导建立了28家省级销售公司、300多个地市级办事处,把销售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发展起5000多人的营销服务队伍,拥有5万个零售终端,号称“中国手机第一网”。 波导自己的销售人员直接到店面进行服务,进行促销,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服务店面,贴近用户。波导采取这样的营销策略,建立这样的营销服务网,比洋品牌的层层代理制具有更大的营销和服务优势。它避免了洋品牌的多级代理、层层加价,减少了中间费用,使最终零售价相对下降;厂家直接到店面服务,更贴近用户,避免了洋品牌通过代理商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掌握了销售通路的主动权,销售、服务反应迅速;形成了以信息流、物流为核心的超高速市场反应体系。终端信息处理可当天完成,产品全国终端分销可在5天内完成。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庞大的销售网的建成,使之与“洋品牌”抢占市场份额过程中取得了主动。波导去年销售手机282万台,应该说,波导独特的销售体系为销售的迅速增长立了大功。 国产手机崛起的另一个原因是软投入,一直以来,国产手机靠“物美价廉”的优势与国外产品进行抗衡,但国产手机也意识到“软投入”的重要性。波导认为,一方面要依靠销售渠道去做“硬推销”;另一方面必须依靠渠道的“增值能力”——售后服务去做“软推销”,其去年投入近亿元打造“服务品牌”,并为此专门购买了200多辆依维柯“流动服务车”,分派至各地的客服中心,仅这一项开支就花3000多万元。 另外,性能价格比已成为中外厂商比拼的重要砝码。国产手机无论在哪个档次,总是能比洋品牌同档次的手机便宜。2002年波导几次降价,让利给中国消费者,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使波导受益,销售量大增。 据 信息产业部的统计,目前国产手机的份额已逼近30%,在上海之外的中型城市和广大农村,国产手机悄悄蔓延。以波导股份为代表的国产手机迅速占领了二三级城市,继而向中心城市挺进,“全国中心城市”之势业已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