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将于9月16日出版的《财富》杂志将刊登封面人物文章指出:作为纽约州首席检查官的艾略特-斯比特森(Eliot Spitzer)在华尔街可谓是声名赫赫,那些假账公司都对他惧怕三分。然而与前任首席检查官表现所不同的是,艾略特-斯比特森认为他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把那些问题公司公之于众,而且还应该让政府和人民懂得,合理健全的金融制度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假账的产生。他还认为他个人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些问题公司能重新振作起来,给他们一个机会,而不是对他们置于死地。
艾略特-斯比特森(Eliot Spitzer)关于反对金融腐败的谈话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频繁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他的努力使得不少问题公司的假账浮出水面。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权利显赫的艾略特-斯比特森在他调查公司假账的过程中竟然没有对一个问题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发出过逮捕令,也没有起诉过任何一家投资银行及投资银行中的任何职员。
艾略特-斯比特森的上述行为也反映了他为人处世的性格,这就是他一直是从全局来考虑与反思美国经济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这些问题公司的未来发展。如果要评选出在过去的一个月当中谁使美国的企业开始了大幅度的调整步伐,恐怕只能是艾略特-斯比特森当之无愧。
艾略特-斯比特森的所作所为也被一些人斥为狂妄自大,并认为他是在为自己意图参加2006年的纽约州州长竞选增加砝码。但不管怎样,艾略特-斯比特森一直在孜孜以求让那些问题公司们终止自己的假账作为。
今年43岁的艾略特-斯比特森是个具有政治热情的人,“准确”、“透明”以及“批判”成了他为人处世的信条。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有着多年的法律工作经验。他曾经自嘲地说他的一半朋友是投资银行家,另一半是替这些投资银行家工作的律师们。
在一般人的眼中,首席检查官的任务就是把问题公司的老总们送上法庭、关进牢房。但艾略特-斯比特森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样做于事无补;他更关心的是如何亡羊补牢。艾略特-斯比特森认为他所做的一切是对不健全的金融制度进行修补的工作;抓人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首要的工作是如何让这些问题公司及处于低迷状态的美国企业迅速恢复元气。
情况确实如此。由于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各大企业假账迭出,使得这些公司及其高层领导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根据最近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在假账事件频繁发生之后,人们认为律师行业的信任度最高,其次是经纪人,再次是会计行业,而企业公司老总们的信用度最低。
站在旁边指手画脚、大发“人心不古”的感慨,这谁都会。发现了问题固然不易,但解决问题是难上加难。对于假账问题的产生,有两种平民化的理论。一是“几个烂苹果”理论,即认为胆敢违法乱纪的公司高层领导人毕竟只是少数;二是“一堆烂苹果”理论,即假账的风气已经在美国各大公司那里演变成了一场瘟疫。不管是“几个烂苹果”还是“一堆烂苹果”,持这两种观点的人给出药方都是把那些“害人虫”扫除干净就算完事,然后世界一片太平。这种把问题简单化的论点不免失之武断。
艾略特-斯比特森却认为几个或一堆“烂苹果”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这些导致了假账产生的公司高层领导人其实与我们一般老百姓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也想把事情做好,只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不得不做出假账。他觉得应该大企业说假话与真正道德水平低下严格区分开来。象臭名昭著的证券分析家格鲁布曼(Grubman)别有用心的所作所为当然是罪有应得,但艾略特-斯比特森反对把华尔街的丑闻看作是问题公司高层领导人道德水平下降的结果。之所以如此,其中必另有原因,他指出假账的产生主要还是来自必须大唱赢利高歌的压力以及对新技术的过分自信。
艾略特-斯比特森坚持相信问题公司的高层领导人都有愿意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因此他的任务不是去惩罚这些人的错误,而是去梳理金融制度上的漏洞以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艾略特-斯比特森还认为,如果法规条文很明确,这些人就不会去以身试法,假账也就不会产生。而且评论界一直在旁煽风点火,大唱凯歌同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艾略特-斯比特森认为如果不去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是放手抓人,问题公司不但彻底垮台,而且金融制度上的漏洞并没有堵住,显然这并非良策。
据说艾略特-斯比特森在哈佛大学法学院上学期间,由于一帮男生不想去上课,就出注意每次轮流派一个人去听课记笔记,作为大家对付期末考试的共同材料。此议遭到了艾略特-斯比特森的坚决反对,原因是教学制度将会受到侵犯。由此也可以看出艾略特-斯比特森是不但看重自律的道德法则,而且更看重制度的尊严。他相信法规的尊严,并且要努力去完善它。
尽管有人指责艾略特-斯比特森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进行政治投机,为自己的将来参加竞选添加实力,果真如此,他完全可以下手更狠些。如此看来,这个艾略特-斯比特森还真有点不寻常。(清晨)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