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强/文
“公司发展早期还是需要一些风险基金。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被它们控制,无论从董事会票数上还是股份上,都一定要让它们围着你来转。”——童家威
王志东突然离职新浪,结合前不久美商网原全球总裁童家威第四次辞职终于生效,以 及Chinabyte原CEO宫玉国在天极网与Chinabyte合并之后的黯然离去等等这些事件,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中国的互联网业界,已经进入了第一代创业者集体性淡出阶段,第一代互联网创业也终于步入尾声。
虽然置身于这样一个成长性的行业,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多一点前瞻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审视一下这段沸扬的第一代创业之后所沉淀下来的故事与人物,确实也一定可以挖掘出很多的经验与启示。
比如说,童家威。
依然记得去年8月美商网在当时中国概念股已经被美国股市冷眼相向之际,成功融资3000万美元的往事;依然记得当时在美商网办公室采访童家威之际,童家威对摩托罗拉、花旗银行等大集团的策略性投资的一再强调;也依然记得童家威在勾勒美商网已经立足中国并向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国家拓展自己的商务平台之时,眼神里的那种激越之情。
今天的童家威,除了还是美商网的第二大股东、保留美商网的董事长职位,“过问一下战略方向”之外,和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关系。
童家威坦言:“下来后,心情不舒畅,这是肯定的。”不过,此番在星巴克咖啡厅接受采访,倒也未见其流露多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似的伤感,毕竟,他要开始新的活法了。
风险投资值得怀疑
新浪、搜狐和网易都去了NASDAQ,美商网的方向也一定是NASDAQ吗?当2000年年中,中国概念股已经在NASDAQ上开始一蹶不振之时,原本已经做好上市计划且由美林银行担当承销商的美商网,不得不搁置上市计划,寻求其他融资渠道。童家威在此问题上给风险投资定的基调是:“值得怀疑。”
因为这名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金融学MBA看得很清楚,美国的股市往往随着股票分析员的口风而动,基本上是股票分析员带动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向。可是,这些分析员做出判断的依据却是资金运营的角度,即风险基金的角度。如果股票市场里某一类股票下滑,股票分析员就会找出很多理由来证明这类股票“不好”,这是他们的工作。但其结果是导致大家更不愿意再次投资。当大家都不看好时,风险投资商也就无法套现,因此,股票分析员的判断往往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商的投向。
于是,美商网高层将眼光转向了策略投资商。因为,策略投资商的投资目的不是单纯直接地从资本市场“套现”,而更主要是建立起商业联盟,并谋求从相关合作中获取超过其投资额的利益。
而当时美商网的融资形势的确很喜人,第一个表现就是超额认购,原本计划融资1000~1500万美元,但由于投资商的极度踊跃,董事会连续召开两次会议最后决定扩延融资至3000万美元;其二是投资者结构变化,大部分投资者都声称自己是策略投资者;其三,大客户即买家也介入了投资。比如说,当时美国一家有150年历史的老企业斯坦利与美商网签订了通过美商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采购8亿美元原材料的订单,这份订单意味着将支持中国上百家中小型五金企业的全年的生产,并将斯坦利拓展了9年的现有的中国交易量一下子扩大了两倍多。与此同时,斯坦利作为客户对美商网投资了500万美元。
因此,当时的童家威很自信:“只要踏踏实实做事,钱不成问题。”
策略投资也值得怀疑
不过,现在看来,尽管当初要钱不成问题,但是在钱来了以后,问题却接踵而至。
问题在于,美商网融来的这些所谓“策略投资”,其性质却并不那么单纯。
在融资期间,美商网与这些策略投资者都强调双方在投资上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在服务上的互补性。比如与花旗银行、First Leader(美国第一数据集团公司)以及摩托罗拉的合作,其目标都是为了完成服务功能的整合所带来的互补性。摩托罗拉希望把电子商务使用的电子邮件或网上信息转化成无线通讯的方式,First leader则渴望解决网上其他支付平台的问题。First Leader是全球最大的进行网上支付数据传输的公司,市场份额高达52%,其下属公司First Union是专做跨国间以转帐支票进行支付业务的公司,它的开发方向是通过网上信用证、非信用证之外如T/T这种支付体系、支票转账支付体系进行交易。与花旗银行合作主要解决了网上信用证系统的建立,当时,与花旗银行合作的网上信用证系统已经开发出来,由于美商网是在网上第一家与之合作的公司,因此花旗银行对此也非常重视,融资期间双方还召开了深层会议探讨网上信用证的使用方法。探讨达成的共识是美商网将买卖双方吸引到网上来,花旗银行则为网络公司投资开发专门适用的应用平台。当时花旗银行方面也认为,这一套解决方案带来的成效绝不仅仅是花旗银行投资的几百万美元所能覆盖的。
而斯坦利与美商网的合作,则是直接的贸易合作。斯坦利是一间有150年历史的五金公司,它所从事的低附加值工具型产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空间非常小,尽管是世界知名品牌,斯坦利也仅仅只能靠品牌效应和质量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这样的公司对降低采购成本的需求非常迫切。在与美商网合作以前,斯坦利公司在中国已有9年的采购历史,在国内有13个合资企业,但公司高层已经决定利用互联网变革原有的采购体系,通过美商网的平台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而美商网则可以借其订单收取实际的交易费用。
但是,“现在看来,真正从策略投资上考虑问题的,只有斯坦利一家。”童家威说。
也许过程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美商网与花旗银行的合作,先是通过花旗银行的电子商务董事;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也是首先通过摩托罗拉的无线事业部。这些公司虽然声明自己的投资也是策略投资,但是实际的投资却都是通过公司下属的风险基金来操作。因此,现在总结起来,大致可以断定,虽然美商网寻求策略投资的思路正确,但是实际的运作却隐含了很大的问题。因为花旗银行、摩托罗拉等公司的所谓“策略投资”,还是通过它的风险基金部来投的。这些公司风险基金部门对美商网的“策略投资”,与它们其他投资的最大区别,也许只是途径上的不同,不是经由自己挖掘而是在经相关事业部劝说之后进行。而且,投资之后,代表这些公司进入美商网董事会的成员,也都是相应风险基金部门的主管。
因而,即使策略投资的原本定位就是对所投资项目的直接盈利性并不特别看重,但当美商网迟迟未能盈利,同时美国投资界普遍对网络公司前景不再看好之际,花旗银行等公司的风险基金部门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毕竟,这里面有个业绩衡量的问题。“他们希望我们早点上市或者早点卖掉。”童家威说,“但是斯坦利不一样,我们和公司的CEO、COO、CFO、CTO这些人都见了之后,他们说这个东西好,值得投资,然后是由总裁亲自决定投资的。而且,这时就更能看出区别来了。”
斯坦利公司使用美商网平台进行采购,使用了9个月之后,成本下降22.7%。因此,斯坦利对美商网是否盈利并不在意,而且还在计划追加投资,以便将更多客户引进来。
于是,童家威坦言:“现在看起来,其他的策略投资实际上和风险投资的性质差不多,结果反正是这样的。只有斯坦利是最伟大的。”
其实也很好理解,摩托罗拉等公司的投资就算是纯粹的策略投资,但是无论摩托罗拉意图通过美商网推广的无线交易平台,还是花旗银行希望推广的网络交易信用证,都并没有通过美商网获得多少像斯坦利公司所获得的这样实际的收益,因此,它们的信心和耐心能维持多久,也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它们的急于变现,也就变得完全可以被人理解。因为,风险投资也好,战略投资也好,都是殊途同归。通过投资获利,为股东创造价值,本就是现实的商业游戏规则。
而从童家威这样的创业者角度来看,则认为如果董事会中的成员起决定作用的是斯坦利这样的真正的策略投资人,那么“我肯定不会选择离开,因为策略投资者会不断调整策略。”
但遗憾的是,斯坦利虽然投资500万美元,但它却不是公司董事,连表决权都没有。
因此,虽然童家威在董事会还是董事长,而且还是第二大股东,但是董事会最后还是渐渐被风险投资商所控制。
事实上,2000年底,童家威请来职业经理人搭建好新的组织架构之后,就已经萌生去意。“NASDAQ好的的时候,大家同床同梦。风险资本要到股票市场套现,我也是,上市后可以融到更多资金,而且上市后,公司可以变得更规范,可以进行收购、兼并、换股等资本运作。但是NASDAQ下来后,风险资本为了套现就想把你卖掉。而我们想缩小经营成本,慢慢在经营中赚钱,可是风险资本不干了。”当发现大家已经开始同床异梦之时,他终于提出辞职。但是投资方不同意他立刻辞职,还是让他做全球总裁。后来,又经过三次辞职,童家威才终于黯然离开美商网。
创业者要掌握主动权
离开美商网,带着这么多的经验教训,童家威何去何从?
对于他这样的人而言,摆在面前的无非三条道路:一是给别人打工做职业经理人,二是到那些需要充足的电子商务公司中任总裁,三就是二次创业,从头再来。
童家威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创业是一个单程车票。像我们这样以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为长的人,已经不习惯给别人打工了。”童家威说。而他的第二次创业,依然还是和互联网密切相关。“我相信电子商务在中国绝对有做头”。
其实,今年年初,童家威在美商网萌生去意之时,本着“广种薄收”的思路,他和其他两名美商网创始人,加上到美国找到的一些天使投资人,就已经在投资开发“商政网”,其主营业务是让供应商可以参加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目前,“商政网”正在进行市场测试。
“这一次,心态上来讲,还是像以前一样兴奋。我觉得这里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童家威说,“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知道好多事情该做不该做了。”从融资的角度而言,童家威对该做不该做的解释则是:“公司发展早期还是需要一些风险基金。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被它们控制,无论从董事会票数上还是股份上,都一定要让它们围着你来转。”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