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中国电子报:IP将主宽带接入沉浮 ATM趋没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 14:55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丁峰

  从2005年底、2006年初,中国电信宽带设备的集中采购中,记者观察到,中标的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设备全部为基于IP交换内核,而基于ATM内核的DSLAM设备已经不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了。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网络综合实验室负责人姜智峰告诉记者,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的业务策略来看,ATM交换技术目前也是日趋没落,属于次要考虑对象
,而接入网络IP化的趋势随着全网以及业务向IP网络转移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两种宽带接入各有千秋

  据姜智峰介绍,ATM交换技术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由ITU-T针对电信网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而提出的。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ATM技术已基本成熟。此后,ATM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全世界许多网络(公用网或专用网)都安装并使用了ATM网络设备。在1998年前后,我国最初在建设数据业务骨干网络时的8个最大的交换节点采用的就是ATM技术。

  在本世纪初,由于ATM交换网络的骨干网以及端局设备和技术都已经相应成熟,再加上当时我国电信运营商力推宽带业务,使ATM的每线成本大幅下降,因此基于ATM内核的宽带接入设备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据

中兴通讯宽带产品总监张心宇介绍,时至今日,运营商所使用的3000多万线DSLAM设备中,仍有三分之二的ATM内核DSLAM在役。

  另一方面,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强劲的生命力使另外一种交换技术也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IP交换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IP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电信行业的高度重视。IP技术的概念、方法与思想,例如其层次结构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以及简单、实用、有效的原则为其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随着数据、图像和话音等多种业务的融合,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运营商们希望能够借助IP来实现“every thing over IP”的最终目标。可以说,也许未来IP可以突破因特网的窠臼而成就一个新的电信领域。

  三大因素导致IP取代ATM

  虽然两种技术都已经相当完善,但从目前来看,以IP为核心的交换技术有着许多环境优势。赛迪顾问通信与网络咨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李辉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IP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IP骨干网络的日渐成熟,上行带宽达千兆、万兆交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目前基于IP的宽带交换技术的QoS有所提高,并且基于IP的DSLAM设备的扩容性较好,都是运营商看好IP交换的重点。

  姜智峰分析说,之所以出现IP DSLAM设备对ATM的全面取代,大致有三点原因。首先是数据交换核心网的变更在不断引发端局设备的改造。由于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已经拥有或者建成了相当规模的,以路由器为主导的大型IP数据骨干网(如中国网通的169、163以及中国电信的CN2),而且运营商新开展的越来越多的新业务都在向IP网络靠拢,如IP电话、因特网服务以及运营商正在全力推广的IPTV业务等,这些业务需求直接推动着ATM DSLAM向IP DSLAM的迁移,毕竟以IP为内核的DSLAM设备在连接IP骨干网接口的时候不需要特别网关的转换,节省了成本又便于维护。

  其次,在现有情况下采用ATM内核DSLAM设备相对IP内核成本较高,由于ATM技术较为复杂对硬件要求较高,相应导致芯片的价格较昂贵,一个端口容量为155M的ATM DSLAM板卡的价格接近2000美元,大概是同性能IP内核板卡的一倍,而且在扩容性方面,ATM的代价也较高,在IP内核的交换设备中,只需将传统以太局域网的主干设备加插千兆或万兆以太网适配模块即可升级现有网络,而在ATM技术升级扩容方案中,均采用ATM交换机形成网络主干,这样做显然不适合用户不断增长的带宽扩容需求。

  最后,ATM目前还存在技术支持匮乏的问题。随着各个国际标准组织的目光一致向IP交换技术的转移,ATM技术的响应者变得越来越少。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组织也未再对ATM技术做更多的完善或发展工作。

  ATM将长期发挥余热

  对于IP取代ATM的速度,各方观点不一,但是从保护投资和实际网络需求来看,这势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李心宇认为,对于目前2000多万线ATM内核的DSLAM设备,可从几个方面入手完成其正常的替代工作:首先可以做特殊的交换网关将其通到IP骨干网上;对于可以改造的ATM内核的DSLAM设备可采用中兴的“全IP”宽带方案对其进行简便、低成本的改造,把大量早期ATM内核DSLAM升级为IP内核DSLAM设备,从而大幅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对于一些过于陈旧且维护费用较高的ATM设备则直接推网更换成IP内核的DSLAM设备。

  另外,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ATM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据姜智峰介绍,对于带宽需求量小的低端用户,ATM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毕竟ATM采用流量控制技术,保证为每一个虚电路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QoS,这是IP DSLAM不能做到的。

  对于DSLAM设备整体向IP平移,姜智峰还是表达了一些忧虑。他认为,目前之所以IP DSLAM能够做得相当好是因为我们的骨干网络带宽还有一定的冗余,在高带宽的基础上,IP DSLAM可以做到优先级服务的QoS保障,但是如果我们的网络全面开放,建成一个真正的电信级的大网并且开展高带宽业务的话,现有的网络肯定是缺乏一定的QoS保障的。真正建设一个理想的全IP宽带接入网,还需要对现有的骨干网进行扩容改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