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LG电子CEO金双秀:LG中国是中国的LG(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7:31 北京现代商报

LG电子CEO金双秀

  金双秀,LG电子的传奇性人物,被誉为LG电子家电事业的“教父”。他曾带领LG度过韩国经济危机的艰难时期,并提出一连串创新举措,同时他是首位倡导家电走向网络化的LG领导人,所以被业界视为将LG带入数字家电时代的传奇人物。去年6月,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他为“亚洲之星(The Star of Asia)”。

  他在韩国企业当中首次通过引进100PPM、六个西格玛管理模式,带头实施生产现场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的经营改革。使LG电子成为亚洲地区运营费用最低、效率最高的企业之一。通用电气、丰田等大型跨国企业,也把金双秀在LG的改革措施视为自己企业的榜样。

  打造中国的LG

  记者:金会长,非常欢迎您来到中国。请问您此次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金双秀:这次我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中国记者朋友们见面,互相了解一下,并通过你们宣传LG电子。另外,我还会去惠州看LG惠州工厂,下午与LG在中国的经销商进行交流。

  记者:中国在LG全球战略中占多大的比重?能不能介绍一下今后LG在中国的战略是怎样的?

  金双秀:今年我们LG电子全球销售目标是32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我们出口和中国市场内需的销售将达到7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占LG电子市场20%的比重。LG电子到中国来,今年刚好整整11年,回顾我们的发展过程,当初来中国是把中国市场作为出口加工基地,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在中国,LG不是韩国的LG,它是中国的LG。我从来没有把中国的LG看成是韩国的事业。LG电子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并一直持续在中国进行投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在华的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

  记者:金会长多次强调LG电子在中国不是韩国的LG,而是中国的LG。会长有没有考虑过干脆把LG中国有限公司改为中国LG有限公司。

  金双秀:我觉得你这个创意非常的好,假如你的创意能在LG董事会通过的话,我肯定会给你一份非常丰厚的礼品。

  把LG最好的技术和人才送过来

  记者:今年我们看到韩国电子企业像三星和LG等迅速崛起,尤其是三星已经以820亿美元市值成为全球第五大公司,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以索尼、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子企业下滑。这是否意味着韩国电子企业已经取代了日本电子企业在显示类消费产品方面的霸主地位呢?

  金双秀:我想在这里说一下我们企业跟日本企业的区别。当年日本企业来中国打市场,他们把日本一些不太好的产品拿到中国进行销售,但是LG电子到中国来,我们是把LG最好的技术和人才送过来。

  在显示产品领域中,液晶显示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世界第一,等离子产品我们也想做到世界第一的位置。2004年奥运会期间,数码电视的市场需求是爆炸性的,我认为今年世界等离子电视销量至少要增长三倍以上,在中国市场同样也会有三倍以上的快速增长。

  为什么韩国企业在显示产品市场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好,首先是韩国企业在显示产品领域投资比日本企业更为果断。第二,固有的技术我们可能不如日本,但是生产及加工方面,韩国企业比日本企业更有优势。

  盼望能在LG电子北京双塔楼里上班

  记者:我知道金双秀先生在LG有长达30多年的工作经历,而且有非常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那么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金双秀:我在LG电子做了35年,但是我觉得就像是只做了十几年,怎么一下子就过了35年啊!当时觉得是很难的事,回过头想的时候,那些难的事都变成很难忘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我做白电事业时,当时LG只是进入了全世界前二十位,不是很有名的企业,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努力,LG电子成为全世界第三的一个品牌。现在的问题是其他领域,我都要把他们做到世界前几位,所以下面的工作仍然很艰巨。

  记者:明年LG在北京长安街旁建立的“双子星”中国总部就要竣工了,LG电子有没有把主要业务移到中国来的计划?

  金双秀:虽然中国是LG的第二大基地,但是现在来中国却没有我的房间。明年双塔楼起来之后,我就会在中国有自己的房间和工作间了。我的理想是等我退休之后,到LG电子北京的双塔楼里作顾问,在北京上班。J028商报记者常怡

  不说“我”的金双秀

  整个访谈进行了1个小时,记者注意到,除非一些私人性较强的问题不得不用“我”外,金双秀一直用“我们”而不是“我”来回答记者的问题。会后,LG的员工向我解释,金双秀认为有权威的人更不应该有权威意识,而要扮演主动为组织解决问题的枢纽,他还呼吁LG人凡事养成“不要说我,要说我们”的群体意识。

  由于访谈的时间有限,主持人只选择了不多的记者提问。然而就在主持人宣布访谈结束的时候,金双秀却提出了异议,原来他注意到一个坐在最边上的记者,从始至终一直高举着手臂希望提问,但由于她的位置较偏,主持人没有注意到。一直忙于回答问题的金双秀却注意到了,他要求延长时间,详细地回答了这个记者的提问。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中国记者的尊重给现场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