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东操:成都市正在兴起一股社区宽带网建设的热潮。网络公司投巨资把宽带网线路铺设到居民家门口,却不要用户出一分钱。然而成都地区的部分用户对送上门来的“免费宽带网”并不领情,反而认为网络公司铺设社区宽带网损害了自己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正当权益。
成都市大邑县的一位用户向本报反映,电信公司铺设宽带网线路前并没有征得用户的 同意,而且铺设社区宽带网所签协议剥夺了消费者自己选择宽带网服务商的权利。
通过有关方面,记者拿到成都市大邑县一份关于宽带网建设的协议书。协议的甲方是大邑县有关的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和街道,乙方是四川省电信公司大邑县分公司。协议规定,乙方全额投资建设甲方区域内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建设,网络全部接入成都电信宽带网;甲方承诺在合同有效期内不与其他相关电信企业就相同项目进行合作。协议的有效期是20年。同时协议还要求甲乙双方对协议内容保密,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否则承担赔偿责任。大邑电信公司正把宽带网线路朝已经签订协议的社区和单位铺设。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整个成都地区,一场宽带网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长城宽带等重量级的公司纷纷在成都进行社区宽带网的“圈地运动”。有关人士透露,现在电信公司出巨资“无偿”建设社区宽带网,目标正是今后长期从社区住户那里获取的宽带网络服务回报。为了占有宽带网社区的更大地盘,电信公司不惜让利给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以换取他们在宽带网建设上的合作。
电信公司要赚的是未来宽带网用户的钱,真正的消费者是街道或小区的住户。但建设社区宽带网的协议完全撇开了消费者,而且对今后20年的宽带网络服务作出限制,这样合理吗?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该部副主任韩华胜认为,宽带网消费是社会网络化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就目前来看还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宽带网的最终消费者是小区居民,无论是房地产商还是物业公司都没有权利替小区居民签订一个长达20年的消费合同。
他说,从目前社区宽带网建设的协议来看,房地产商和物业公司所承诺的条款超出了自己的权限范围。小区物业管理的真正主人是业主和住户,但现在许多房地产商和物业公司还没有这个意识,在很多事情上都直接替居民做主,由此引起的纠纷并不鲜见。目前这个协议并没有涉及到消费者,即使电信公司将宽带网线路铺设到自己家门口,消费者也有权拒绝使用。背着用户签订“秘密协议”,就等于把某个公司的宽带网业务强加给了用户。宽带网业务提供商还是应该让最终消费者了解它所可能提供的一切服务,否则将来也可能引起纠纷。
韩华胜提醒宽带网业务提供商,不要用陈旧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宽带网建设问题,企图用一纸协议就把消费者“锁定”20年是不可能的,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最终还在于提供尽可能完善和高质量的服务。他认为,对于社区来说,为居民联系网络化建设是一件好事,但应该让居民知晓社区内宽带网建设的情况,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越权替居民做出决定和承诺。由社区出面进行公开招标的方式比较妥当,要增加社区宽带网建设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有关专家指出,社区宽带网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各大网络公司高举“宽带”的大旗在社区“跑马圈地”,在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激烈争夺。有人甚至把2001年称为中国网络的“宽带年”。社区宽带网的建设和竞争是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但是,网络公司为了占据更多社区宽带网地盘而强行“拉郎配”,不仅不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对于网络公司自身发展业务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小知识
社区宽带网
现在大部分网络用户通过电话线上网,其传输速率只有64K,而接入社区的宽带网能够为用户提供10兆至100兆的网络带宽,上网速度将是目前的100倍以上。社区宽带网还可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视频点播、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网上物业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服务。
目前社区宽带网有3种接入方式:ADSL、Cable Modem和以太网技术。第一种方式是对传统电话线进行改造,实现宽带接入;第二种是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为用户增加一个有线调制解调器;第三种则是重新铺设线路,光纤到楼、双绞线入户,为用户提供独享带宽。由于前两种改造需要昂贵的费用,一般多采用以太网技术实现社区宽带网接入。
社区宽带网要收取用户的入网费和上网费。上网费多采取包月制,不同的网络服务商收费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