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危局
杨大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中国宽带热潮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尽管他借以在中国来实现宽带网梦想的天宇公司的前景变得日益微妙,甚至可以说已进入危局。
到目前为止,天宇公司在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投资是深圳招商天宇网络公司对蛇口有线 台进行的HFC双向改造,投资200万美元,开通一年多,发展了1000多用户。但现在,杨大明表示2001年不会再追加投资了。这个屡次被他作为榜样向国内大小有线台展示的项目,在近日杨大明向记者介绍时,变成了“一个没有示范意义的小试验”。
随着这个他们活动了1年多才在东部沿海拿到的唯一项目的暂时搁浅,杨大明对东部失去了信心,“我们要到西部去”。杨大明西探成都、重庆、贵州。投资成都双宇公司,进行成都市青羊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花了计划投资额570万美元中的210万美元,几乎没有用户。与昆明市有线电视台谈判一年,项目最终被北京的一家公司抢走。一年多下来,对有线电视的合作前后投下约500万美金,收入不足10万。
一切似乎都在以杨大明意料不到的速度向杨大明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有一种力量左右着杨大明,左右着中国有线电视网乃至整个宽带网的发展,无论他怎么扭转腾挪,最终不得不承认,“头痛,一团乱麻。”
而他那远在美国OTC板上市的中国宽频公司也不帮忙,由于在中国开展的主营业务的表现,报表显示天宇去年共亏359万美金,每股净亏从上一年的0·14元升至0·2元,处境不妙。
加拿大天宇公司与中国宽带网的蜜月期似乎走向了尾声。
天宇之道
杨大明刚成立中国宽频公司进入中国内地时,可不是这种情形,那时候他躇踌满志。
杨大明1980年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到了加拿大,并于1992年注册成立了中国宽频(CHINABROADBAND)公司,公司10位高层人员中,两位分别来自思科、北电,其余8位及投资银行。但此后8年,中国宽频公司一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经营活动。2000年,通过与加拿大天宇网络公司(BIGSKYNETWORK)之间的一系列收购与反向收购活动后,中国宽频取得了天宇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杨大明及其弟杨伟、杨凯分别持股10%。资产重组后,新公司以中国宽频公司名义在美国OTC市场上市,融资1·2亿美金,并与北电网络签下采购总金额为2·5亿美元的协议(协议注明合同金额不做硬性要求)。
2000年,中国宽带热潮兴起。就在全国的有线电视系统纷纷进军互联网业务,急需资金和技术进行网络HFC双向改造之时,杨大明一手拿着在美国上市的招牌,一手拿着与北电网络的合约登临中国,开始了建设中国高速宽带网的淘金之路。
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之后,杨大明对东部沿海作了重点“搜索”,在广东转了两圈之后,终于与深圳招商局的蛇口工业区达成了婚约:蛇口工业区以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的550—860频段,天宇公司以设备和人员折合投资,双方成立深圳招商天宇网络公司,全部投资由加拿大天宇公司负责,公司设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责任制,进行股份制经营管理,对外则宣称只是一个项目合作。成立合作公司的好处是只需外经委审批,免去了外资进入广电业务的政策风险。ISP牌照则由中方申请。收入主要来源为用户安装CABLEMODEM(有线调制解调器)的初装费和包月上网费,外中双方对收入直接分成,共分三个阶段,比例分别为7:3、5:5、3:7。
合同签约后,天宇公司开始投入。其中重点投入的机房设备和接收设备包括SUN公司的交换机、恩科公司的专用CABLEMODEM和分前端设备和台湾一家公司的家庭用CABLEMODEM,没有北电网络的设备。据曾前往参观的湖南长沙广达公司的徐总介绍,这些设备估计至少值1000万人民币。
当年5月,深圳天宇开通了中国最早的有线电视宽带网。打开了这口子之后,杨大明开始把网撒向全国各地。据介绍,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人到蛇口来参观。
但是一切变化得太快了。他们很快发现,东部各地的有线电视改造似乎一夜之间都起来了,中信泰富、聚友、银河科技等等纷纷与有线电视合谋共进。当杨大明再一个个有线台地“猫”过去时,发现谈判已变得日益艰难,或者已有人提前入局。
杨大明醒悟了:自己刚刚在开垦出来的处女地上播下第一颗种子,还远未到收获之时,更有实力的“大鳄”却已被他们的声势唤醒了。改建一个网络、发动用户、每月坐收月租,这种ISP们玩惯了的赚钱手法让很多公司开了窍。并且后来者更加凶猛,大都直接入股有线电视,“他们直接分成收视费、广告费,比起我们单一依赖于互联网络接入收费,更易收回成本,后劲也更足,况且这些公司几乎要么是上市公司,要么背景深厚,没法做。”杨大明感叹不已。
悬殊的力量对比。“东部的竞争太激烈了”。天宇只好退向西部。
在成都,他们把预期和谈判条件都降低了,青羊区的有线网是需要全面改造重建线路的工程。他们计划两年投资570万美金,同样成立合作公司,收回投资时间提升至7年,头7年外中双方按6·5:3·5分成,中间6年变为5:5,后7年为3·5:6·5,而每户的改造成本为200元人民币,每户收初装费500元,每月月租100元。
杨大明希望能借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之机,在西部还不太拥挤的市场以自己降低了的门槛多获得几个合作伙伴。
但此时,更大的变数出现了。
大势之逼
转向西部后,他们先后获得与华宇公司的合资,与德阳广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湖南广电传媒也签了超过1亿美元的框架协议。
但是,这些已合作和即将合作的协议都将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在杨大明他们马不停蹄地西进时,国家广电总局传来消息,徐光春宣布将成立全国广播集团,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将由全国统一部署,不许广电以外的资金进入广电系统的网络改造,已经进入的必须退出。
对于天宇来说,执照上没有明确的合资,但出设备、出人、出技术地参与HFC改造却已是事实,一旦广电总局的诺言实现,天宇恐怕“难逃法网”。即使广电愿意对已改造的部分作价回购,天宇恐怕也只能收回投资而已,这可不是他们所愿意接受的。
杨大明告诉记者,不到6个月就可见成败分晓————“要等我们对全国市场作一个可行性研究和计划后才知道。”在投资了500多万美元,合作了两个公司,签了多个协议后,还要再回过头来做一个全国的可行性研究和计划?而且天宇的项目计划收回投资期限3至7年不等,又如何能在3至6个月后即知成败?
杨大明言之凿凿:“如果成功了,可以为中国宽带网作点贡献;失败了,则会为大家留点教训。”
3至6个月,是个什么样的大限?(李波)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