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文
宽带终于热起来了,似乎给身处严冬的互联网带来了一丝春意。在一片对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反思,批判,调侃和嘲讽声中,正经八百地研讨宽带的文章,报告,采访和消息渐渐多了起来,连我这个近来颇感寂寞的前朝遗老好象也被媒体想起来了,电话和邮件接连不断,都要讨论一下宽带。真让我受宠若惊,有点时光倒流的感觉。
原来就有全国网络运营权的,没网络的建宽带,有网络的加带宽;原来没干过网络的,利用各自的种种资源,一个个城的攻,一个个村的打。原来就有影视片源的,把片子转换制式,准备当网上的时代华纳;原来没有多媒体资源的,到世界各地去签约,一心做中国的迪思尼。原来做窄带做的气喘吁吁的,准备借宽带重振雄风;原来做窄带被踢出局的(例如鄙人),也打算靠宽带卷土重来。
谁能做宽带?谁都能!
做宽带的接入和运营真能赚钱?难。不管什么解决方案,宽带的接入比用现成的电话线贵多了,也麻烦多了;宽带的系统投入和运行比窄带贵多了,也难多了。唯一的出路是疯狂扩大网络新客户的规模,把系统投入和运行的成本摊薄。根据现有的经验,这个规模恐怕要以千万计,而且不是接通一千万户,是真有上千万付费用户。在中国,目前有这种实力的,大概只有电信和广电两家,而恰恰是这两家,由于体制和其他原因,动作很慢。其他中小接入商,恐怕要把算盘打到现有网络用户身上。结果必然是接入价格大战,中国电信岿然不动,中小商家悲壮战死。
做宽带影视点播真能赚钱?难。且不说现在没有多少值得人们一看再看的东西,就是有,上有国法管着,下有打不死的盗版市场,中有数以百计的电视台,留给商家的经营空间也没多大了。而真正属于宽带的互动式视频节目,好象还真没什么人在做。
做宽带门户或是单个频道真能赚钱?难,难上加难。如今风险基金都改名叫无风险基金了。除非能够证明你公司开张第一天就赢利,基金的门短期内很难打开,其他资金来源就更不容易了。用各公司自己手里的钱做,大家心里都有点哆嗦,不敢大做。结果出来的东西除了加了点图,多个视频播放窗口以外,和原来的窄带门户也差不多。
谁能做宽带?谁都不能!
天下什么行当都是既有风险又有诱惑,象宽带这种新东西更是如此。带宽在一天天的增加,技术在一天天的进步,需求在一天天的扩大,宽带总是要有人做。不管谁来做,有什么样的资源,恐怕总有几个门槛要过。
首先要解决好宽带和窄带的关系。带宽是逐步加宽的,运营经验是相通的,客户资源是累积的。完全没有窄带经营经验的人上来就做宽带,感受不会太愉快。如何把现有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提高和丰富,是任何宽带经营者都必须解决的。一门心思搞影视,搞出来的或者赚不到钱,或者不是互联网服务。
其次要解决接入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关系。现在有个很流行的比喻,把接入服务叫修路和收过路费,把增值叫开车和收服务费。这恐怕是个过分简单的误解,它的前提是垄断。如果有若干条路通往一个客户,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客户不用付或者付很少的钱就可以上路,选哪条路走就取决于哪里风景好,服务多了。其实用有线电视来比喻宽带服务更贴切一些。世界上好象还没有只把线路接到用户家就收钱的运营商,他们同时还要提供几十个基本频道服务,然后和频道提供商共享基本服务费。
第三要解决经营规模和经营特点的关系。同现有窄带服务相比,宽带服务的投入要大的多,对综合资源的依赖要大的多,所以应当是巨人们角逐的战场。没有一套现代企业机制,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公司不可能大,也就不可能在宽带战场上取胜。但是光靠大也难保证成功,大而无当的公司并不少见。大公司还要有经营特点,有所谓拳头产品和服务。从历史经验看,经营特点往往和企业兼并相联系。如何成功的收购一些具备经营特色的中小公司,把它们成功的整合到大规模的运营体系中去,是在未来宽带巨人们争斗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一环。对中小宽带公司来说,如何尽快地投入大公司的怀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话说回来,谁能做宽带?谁都能,谁都不能,看你作谁了。
(作者为原中公网CEO、国内最早的宽带ICP之一宽信网际的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