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木北京3日报道]截止到昨天收盘时,纳斯达克再次创下2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782.88点,其中新浪和搜狐小幅微升,网易与前一交易日持平,中华网却未能避免大盘的颓势,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9美元,收盘于2.25美元。
尽管整个纳斯达克大盘的跌势令人心寒,尽管中国概念股作为美国市场上的非主流投资对象、其下滑趋势同样惨烈,但中华网近来的命运似乎要比纳斯达克整体状况和中国概念 股的综合表现还要令人担忧。
公司状况危如累卵
关于中华网的种种疑问由其迟迟无法公布的2000年财务报告而引发,而且推迟的原因还出现在最关键的审计环节。
据悉,投资人对最早声称将在2月中旬发布的财务报告的审计问题上产生分歧。当对中华网的各种悲观猜测漫布于报端时,中华网董事局主席钱果丰和中华网首席执行官叶克勇终于带着财务报告出现在北京。
财务报告称,2000年第四季度,中华网亏损额增长至1.332亿美元、每股亏损1.3美元,而1999年同期分别是1300万美元和0.15美元;第四季度营收为3440万美元,低于同年第三季度的3650万美元;第四季度的赢余结果还计入了1.09亿美元的商誉摊销费用和投资项目贬值,而此前对此数字的估计是7000万美元。
叶克勇还预计2001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将比2000年四季度再下降25%;
中华网黯淡的财务报告甚至低于某些分析师的最低预期。德意志银行从事互联网分析的副总裁称:"赢余数字固然黯淡,不过更加令人失望的还是该公司对于下一季度的预期。另外,投资界原先估计的摊销费用是7000万美元,实际公布的1.09亿美元也实在太多了。"
财务之外,钱果丰和叶克勇此次北京之行还担负着"救火"任务。一贯为中华网所倚重的股东新华社抛售其所持有的141万股中华网股票,这对正为财报焦头烂额的中华网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即使,钱果丰和叶克勇拜会新华社领导得到了"一如既往支持中华网"的承诺,但抛售股票却明白无误地显示出新华社对于中华网态度的某种转变。
紧接着,中华网中国首席执行总裁李永长坦承中华网有被收购可能。
最近,一向财大气粗的中华网也举起了裁员甚至关闭旗下部分网站的大刀:
3月28日,中华网首席运营官宣布裁掉其2400名员工中的15%,并出售非核心资产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早已风传的关闭国中网之说,也由国中网页面成为中华网网上商城而得到部分证实,尽管中华网称之为"调整"而非"关闭",但一部分国中网职员已陆续离开公司;
3月30日,中华网位于台湾的分公司"台湾网"开始裁员,将20多人的编制缩减到了4人,另外,被中华网收购的两家小网站也同时进行裁员。
投资模式导致积重难返
中华网走到这一天与其上市、或者说诞生伊始就确定的经营模式有关。中华网上市之后不久就着手收购一系列规模较小网站、参股一些在当地市场有影响的网站。鼎盛时期,股东结构中有中华网的网站在东南亚一带星罗棋布,据称总数达到七八十家之多。
仅从操作可行性来讲,中华网的确有这样做的资本:上市募集资金本身就已比其后上市的新浪、网易和搜狐多出几倍,又在网络股牛气冲天的时候适时拆股,再次从公开市场上募得大笔资金,获得了收购的弹药,即便是此时互联网哀号一片时,中华网还坐拥4.3亿美元现金;中华网董事会成员的国际背景很强,其在华尔街的经验也是几家中国门户中最丰富的,这从它几次投资之"准"足见一斑;此外,"中华网"、"台湾网"和"香港网"这三个天然具有中国概念标签的域名又是它进一步扩充的根基--投资界很讲究钱的品牌,而中华网的种种优势又使它能以少量资金获取相对较多股份。
从网站投资上,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华网起码获得三部分收益。
首先,中华网投资的这些网站在后续融资中进一步升值,中华网原先投资的资金也随之升值,这会反应在中华网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项目中,使得中华网本身价值也得以增长。
同时,由于中华网的概念是门户,所以它又能获得其它投资公司无法实现的利益。
中华网投资、参股的网站要扩大知名度、提高页面浏览量,自然要去已经被认知的网站上做广告和买链接,中华网本身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具备这种条件。业内人士称,中华网投资到这些公司的资金再由这些公司以购买中华网广告的形式回到中华网帐面上,为中华网几千万的广告收入做贡献。
这些网站的网站建设、页面制作也由中华网旗下另外一家收购来的公司Web Connection(现已更名为Ion Global)承担,据中华网自己提供的数字称,Web Connection创造的收入已经占到中华网总体收入的60%以上,这部分同样也促使中华网的收入以千万单位傲视其他中国概念门户。
以上资源的迭加效应加速了中华网打造"投资生物链"的进程,但是,构筑在网络股神话尚未破灭时的美妙情景往往环环相扣,一旦其中一环断裂,原先依赖资本市场上的技术手段支撑时日的体系必然无以维继。
先是其投资的公司由于网络股的整体缩水,价值也大打折扣、甚至连原先投资时的水平也难保,当时反映到中华网帐面上的投资增值部分真成了纸上财富、迅速蒸发。
中华网投资的一系列网站由于无法继续融资,无钱支付网上已经实施的网上广告费用,也给中华网造成一部分应收帐款未能如期收到,一旦这部分帐款拖欠超过90天以上,就被归入呆帐、坏帐(Bad Debt)之列,这是很令投资银行的分析师和投资人所头疼的迹象。
Web Connection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中华网的网上广告来源减少,它能承接到的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的业务量同样大打折扣,即便是这部分资产是中华网最扎实一块,现在也由于源头缺水而干涸。
纳斯达克今天已经跌到了2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如果真如市场人士预测的那样,这种凄迷状况至少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中华网的噩梦就真的还没有到头。
重塑的希望:创造拳头产品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早在中华网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对它做出悲观预测,他说:"当初还只是基于经验的猜测,现在一切都清楚了。"
谢文称,没有拳头产品、缺乏明确的主业脉络是中华网走到今天这种状况的根结所在。依靠投资概念可以短期在资本市场上红火一阵,但只要资本市场有风吹草动,花钱买收入催生出来的高市值就会应声下落。
"雅虎、亚马逊现在这么惨,起码还有一个基本面,但中华网的模式连编故事的余地都没有了。讲网站建设,肯定有各种排名拿它和新浪、搜狐、网易比,讲投资概念,资本市场本来给它的定位是网络公司,不会按照对投资基金的指标来要求中华网。当时估值造成的是虚胖。"
那么,是不是说中华网就坐以待毙了吗?
谢文也不认为中华网的故事将就此终结:"毕竟,它还有4.3亿美元的现金,这起码是打持久战的粮草。不能确定它是否还要走买网站的收购道路,但有收购价值的网站本来就不多、两个、甚至三个公司融合的代价也不低。所以,中华网董事会其实应该自救,开发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上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关键在于是不是愿意埋头做事。"
记得新浪刚刚上市时,王志东声称,新浪的本业是做网站,不是做投资公司,王志东当时的说法是否意有所指不得而知,但起码证明了一点,市场总会在恰当的时候给出相对公正的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