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互联网与人际交往:手机通话与短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7:40 新浪科技
6.1.1 手机通话与短信 在我们进行调查的7个城市中,被访对象除了工作需要外,因私人目的平均每天用座机拨出3.4次电话,用手机拨出5.1次电话、发出手机短信9.9个;因私人目的用座机平均接听电话3.9个,用手机接听电话5.9个、接收手机短信11.1个。下图显示的是这几项的比较: 图表 6-2: 因私人目的平均每天使用座机和手机的次数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短信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手机通话,固定电话的使用频率显著低于手机。在今年的所有被访对象中,87.8%拥有手机。网民的手机拥有率为93%,而非网民的手机拥有率则为77.8%。交叉分析显示:20-39岁的受访者中,手机用户的比例超过了94%,相比较, 在15-19岁和50-59的年龄组中,手机用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75%和77%;男性拥有手机的人超过了90%,而女性拥有手机的人则不到85%;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职人员拥有手机的比例都超过了90%,学生(15岁以上)中的手机用户达到了83%。尽管手机使用在中国已经普及,但是手机的使用率在性别、年龄、职业、是否为网民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正如图表6-1显示的那样,在手机用户中,用来通话和用来发短信的人都超过了90%。我们通过分析大量使用手机通话的人和大量使用手机发短信的人(heavy users)可以看到二者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 ,其中最典型的是二者在年龄上的巨大差别:在15-19岁年龄组中,手机短信的重度用户占了41.3%;手机通话的重度用户在这个年龄段所占比例最低,只占3.3%。而35-39岁年龄段的手机通话重度用户比例最高,占28.9%。下图显示的是手机通话重度用户和短信重度用户的年龄差异: 图表6-3: 手机通话和短信重度用户的年龄差异 同样,手机通话和短信的重度用户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收入等方面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年轻、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无配偶、学生、收入较低的人、体力劳动者更倾向于收发手机短信,相反则更倾向于用手机通话。 手机通话最主要的对象是比较亲近的朋友(67.5%), 情人或恋人(64.4%),同事、同学或业务关系(63.1%),和同居的夫妻或恋人(60.2%),其次是亲兄弟姐妹(54.1%)和父母(40.3%)。可见,手机通话首先联系的是社会或工作、学习中的关系,用来联系亲属也非常普遍。 图表 6-4: 经常使用手机与不同人群通话的比例 虽然手机短信主要联系的对象仍然是比较亲近的朋友(48.6%),情人或恋人(45.9%),其次是同事、同学或业务关系(35.2%)和同居的夫妻或恋人。但是在血缘亲属间使用手机短信联系的现象显著少于手机通话。同时,一方面,通过手机短信联系的所有对象的比例都少于手机通话的对象,而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收发短信的次数要显著多于用手机通话的次数。由此可见,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交往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图表 6-5:经常使用手机短信和不同人群联系的比例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