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天书畅销引思考:网络语言是否需要正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4:51 南方日报 | ||
本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刘妍 -O-“最近有什么可以818D?”(最近有什么八卦啊?) “听说AMM稀饭BGG~~.~”(听说A美眉喜欢B哥哥噢) ⊙o⊙“OMG!!!”┬_┬“偶也稀饭BGG……”(作瞪眼吃惊状ohmygod !我的天啦,作泪流满面状,我也喜欢B哥哥啊……) 您看懂上面的对话了吗?看不懂?感觉上有没点当年《林海雪原》里面两人接头时念几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味道?这可是最近网络上最流行、孩子们最擅长、家长们最头疼的“符号天书”。这种语言最早源自韩国,随着以韩国少女作家可爱淘领军的“韩流”青春系小说进入中国,模仿《那小子真坏》、《狼的诱惑》之中满篇网络聊天符号的小说,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热销。这种用符号语言写出来的、外行人猜不透的书,被媒体封为“符号天书”。 从今年年初以来,关于“符号天书”的报道和评论频频见诸报端。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副校长林伦伦教授说,符号天书兴起的背后,是中国一亿多网民交流使用的“网络语言”。如今,网络语言正在成为一个人数庞大的团体使用的、不可小视的“社会方言”。 “符号天书”畅销全国 如果要追溯“符号天书”的渊源,很多拥趸都会提到一个名字“可爱淘”。对图书市场稍有关注的人也许还记得,2004年,韩国作家“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开始在中国图书市场热销。小说中时常出现一些符号语言,例如“:)”表示微笑,“///”表示下雨,“TOT”表示流泪和大喊……那时,一页文章中出现的符号大约10来个,在小说写作中加入网络聊天的符号语言,也被作为可爱淘写作的“青春特色”而大加宣扬。 由此开始,以校园爱情生活为主题、用符号表达小说内容的青春小说、网络小说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畅销书架和读者的视野之中。聊天符号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步提升到1/3强,由段首、句末偶尔“点缀”,变为整句整段使用,有人统计过,符号使用得最频繁的时候占据的篇幅高达80%! 记者在广州购书中心和一些书店里看到,《局外人》、《泰迪男孩》、《恶魔之吻》、《我爱FOX》、《天使街23号》、《麻雀要革命》等青春小说,均被摆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上,平均价格在20元上下。随便翻开任何一本,印入眼帘的都是“==、┬┬、~*.*~”等各种表情。时常可以看见身着校服的男孩女孩在书架前一边翻看一边窃笑。 据广州购书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符号天书”非常好卖,一个证明是最畅销的书开始不断地出版续集,可爱淘系列图书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已超过200万册,《那小子真帅》已经出到了第3本。少女作家郭妮在2005年使用笔名“小妮子”出版了《恶魔之吻》、《龙日一,你死定了》等6本“符号”图书,掀起了一股“小妮子狂潮”,单本最高销量超过60万册,成为2005年图书市场绝对的畅销作家。 出版社应为“天书”把关? 对于一个喜欢上网聊天的人来说,“符号天书”中夹杂的表情符号,并不稀奇。“7456”就是“气死我了”,“886”就是“拜拜咯”,“ft”是“晕”,“BT”是“变态”,“PK”是“单挑”……这些在年轻人看来生动、诙谐、有趣的搞怪语言,在网络乃至于日常生活中都非常流行。一些中学生在跟记者闲聊时直截了当地说,“这些都是大人看不懂的畅销书,只要我们自己明白就行了”。 据了解,作家出版社、接力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各大知名出版社都有出版“符号天书”类的刊物。广东人民出版社虽然没有出版类似小说,但副社长陈锐军认为,国内“符号天书”风行的现象并不值得惊奇。它只不过是把网上的小说转变成了纸面的小说而已。现在的青少年是网络的主体,这种“网络天书”当然符合了他们的阅读和欣赏习惯。 可由于消费群的年龄段非常低,“符号天书”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争议。从学者到坊间忧心网络语言的失控对汉语纯洁性造成严峻挑战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当一些孩子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把“=_=!(流汗)”、“顶”(支持)写入作文的时候,对此难以忍受的家长和老师们开始质疑网络书籍的社会效益。他们当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意见是:语言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鲜明标识,掺杂过量网络符号的文章,降低了汉语的表现力与完整性。在学生中间大量流行这类文学,可能会让他们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在一篇名为《不该出版符号天书》的网文中,作者疾呼:“连不规范的汉字都禁止使用。那么,符号天书岂不是比繁体字以及其他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走得更远了吗?” 网络语言需要正名吗? 符号天书面临的争议远不局限于出版界,对于符号天书的态度,其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网络语言在中国语言体系中的尴尬位置。 一方面网络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上上QQ,聊聊MSN,逛逛名人博客,流连天涯社区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似乎还是处处受到“特殊待遇”:今年3月,《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出台,规定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除客观需要外)不得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这也是国内首部将规范网络语言行为写入法律的地方性法规,把乱用网络语言首次提升到“违法”的高度。 林伦伦教授对此项规定的反应是“多余了”。他的态度是:语言的流行是约定俗成的,哪些被淘汰,哪些被保留,以致成为规范,不是靠官方的力量可以左右。“50年前电话叫德律风,水泥叫士敏土,那时候大家说这些很时髦,可是现在大家不说了,大家都直接叫电话、水泥。” 林伦伦认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使用、理解和交流,网络语言已经达到了它作为语言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从更积极的角度去看待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呢?” 链接 网络常用语 据统计,目前流行的网络用语有3000多条,其中分为数字词语、常用符号、字幕词语以及汉字词语,常用的如下: 偶——第一人称,我。 稀饭——喜欢。 果酱——过奖。 片片——照片。 灌水——指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意义不大的文字。 潜水——喜欢看别人灌水而自己不灌水。 水手——版中的芸芸众生。 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为失常。 东东——东西。 如花——源自周星驰电影,指丑女。 小强——蟑螂,来自于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 恐龙——长相困难的女生。 青蛙——长相可怕的男生。 我倒——表示佩服,或出其意料之外。 我闪——表示惹不起躲得起。 沙发——指论坛里抢得第一个回复位置的。 置顶——将某个帖子放在列表的最上方。 驴友——旅游者。 水蒸气——比 纯净水还纯的水,就是无文字及任何内容的空白帖子。干色摸——干什么,也写作“干虾米”。 烘培鸡——Home Page,个人主页,也叫“竹叶”。 笨拉灯——本·拉登。 温酒吧——Win98,类似的还有瘟都死——Windows 。 K——象声词,咳嗽声。比如:KKK……无聊。 BT——变态,偶尔有“扁他(她)”的意思。 GF——girl friend,女朋友。 BF——boy friend,男朋友。 PK——player kill,单挑、对决。 CU——see you,再见。 DL——down load,下载。 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 PF——佩服。 PM——两个意思,一是Private Message,私人消息,就是论坛上的悄悄话;二是Pardon Me,原谅我。 SJB——神经病。 ing——表示进行时,比如,无限郁闷ing。 zzZZz——睡觉的状态。 4242——是啊是啊。 7456——气死我咯。 748——去死吧。 886/88——拜拜,再见。 847——别生气。 55555——哭。 1414——意思意思。 3166——日语撒由那拉,再见。 9494——就是就是。 8错——不错。 3H学生——三好学生。 me2——me too,我也是。 见习记者/陈祥蕉 实习生/向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