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IT观察:从换帅风波看联想亚信战略得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16:33 人民网 | ||||||||||
据媒体报道,1月4日,联想亚信宣布董事长、CEO兼总裁俞兵辞职,组建由联想亚信新掌门人齐舰、 联想集团副总裁张荣宗、联想网御总经理任增强三人构成的联想网御重组委员会。次日, 三人重组委员会中的任增强突然辞职,随后联想亚信的支柱之一――联想网御的近百名员工一并请辞,以齐舰替代俞兵的换帅风波最终演变成一场人事地震,这对近年一直状态不佳的联想亚信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
一、联想亚信换帅人事风暴的五个标志 首先,联想亚信在自身运营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推出的换帅举措因为策划、操作、协调不力等方面原因,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大规模的人事风暴,标志着联想亚信本次人事安排的失败,堪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战略的一个典型负面案例。 其次,俞兵、任增强和其他请辞员工多是联想集团出身,联想系人马的集体出走标志着联想亚信自2004年将联想IT软件服务部门纳入囊中以来,在战略、文化、人才、资源等方面整合不成功,最终导致目前的矛盾表面化。 第三,换帅风波也是联想、亚信作为合作双方在联想亚信发展思路上存在分歧的一种激化表现,并且为双方未来的合作之路投下新的阴影。 第四、换帅风波最终演变成人事风暴,是联想亚信近年来在战略转变、行业并购、赢利等方面频频失手、步履维艰的危机总释放,标志着联想亚信以一场阵痛性的代价开始自身收缩战线、产业转型的新征途。 第五,俞兵等的退出也标志着联想从联想亚信的大规模退出,亚信集团已下定决心利用自身的元老力量开展新的资产重组,重新专注于几项主营业务,以重振联想亚信。 二、联想亚信换帅演变成为人事风暴的几个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联想亚信近年业绩下滑作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亚信自1995年把Internet引入中国,先 后承建ChinaNet等六大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工程,一度被业界称为“中国互联网建筑 师”。但近年亚信业绩一直无起色,至2004财年亚信营业收入连续4年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不前,公司股价也从最高近100美元下跌到现在的5美元以下。在2006年1月4日晚发布的公告中,联想亚信将收入调期从18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调低到1600万美元至1700万美元,第四季度的亏损状况从原来预计的每股0.38美元至0.49美元变成了每股0.90美元至0.95美元。作为亚信旗下骨干的联想亚信最近同样发出了调低赢利预期的信号,称信息安全产品在第四季度出货量降低导致2005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低于预测。俞兵上任一年多所交出的答卷不够理想,无法为扭转亚信业绩全局的下滑作出贡献,以致亚信集团顺势出此换帅之举。 2、亚信集团自身的战略摇摆 在过去的10年中,亚信集团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从系统集成领域到软件领域,从网络领域到全电信战略,直至目前的“软件+服务”战略。因为战略的不延续性和战略转型中的衔接问题,以及频繁转型在组织结构、人才团队、财务费用、文化塑造等方面所付出的成本都相对较高,造成阵痛,客观上影响到亚信及其旗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决策的延续性。如2005年4月,有着浓厚技术背景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张振清被推上前台,更进一步强调为“软件服务”的决心,直接面对IBM、惠普和爱森哲这样的国际软件巨头的竞争,可惜大半年挑战强者的系统运作至今并没有让投资人看见切实的成效。 本次换帅风波的实质同样属于在战略转型中发生的人事阵痛,无论新战略最终是否成功,至少目前已经给亚信和联想亚信带来了人才、业绩和舆论上的新损失。 3、坐拥现金的财务压力 亚信来坐拥1亿美元左右的现金,却无法转换为优势项目,大量现金存在银行客观上拉 低了赢利水平,从财务角度反映出亚信在战略和项目选择上的犹豫不决和稳健财务政策掩盖下的保守倾向。比如较早上市的中华网就因为融资圈来钱以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做大,陷入自生自灭的状态。日前盛大被传出正准备收购电信增值服务商华友世纪,其目的也在于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以提高赢利财务指标。亚信的保守战略客观上必然影响甚至干扰联想亚信的很多方面的拓展,会加剧联想亚信管理层在开放与保守之间的战略分歧,最终为换帅风波的发生埋下潜伏的根子。目前看来,唤醒战略决策能力和冒险精神,转向积极的财务政策,通过重塑战略信心、发现优势项目来提高现金利用率,应成为亚信走出停滞的主要策略。 4、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业绩压力 投资人树立长远战略眼光,自觉自律,减少对上市公司的干涉,才可以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战略延续性。但事实上,上市公司在投资人业绩预期压力之下,一直面临长期发展 与短期赢利的两难选择。亚信连续4任频繁更迭的首席执行官、每个季度不断要迎合华尔街投资人的预期,都迫使他失去了认真做好一个有持续性的长远战略规划的能力。即使近年亚信向电信等新领域进行多元化拓展,仍然时不时的必须考虑中短期财报和华尔街股价变动的外部影响。应该说,作为上市公司的旗下企业,联想亚信间接性的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战略和执行上的短期行为也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5、历年人事演变导致团队弱化 伴随着亚信上市和近年不断变化的战略调整,昔日的创业团队趋于解体。目前,前CEO张醒生、董事孙强和独立董事吴鹰已经先后退出,丁健作为亚信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则投 资一家IPTV公司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创业元老的流失随之而至的是创业精神、工作激情、核心凝聚力、开拓意识和铁腕控制者的流失,制度运作日益走向行政化、集权化, 团队效能也开始走向平庸。而亚信的这些变化如果加之以亚信对联想亚信的强力干涉,那么理想亚信不仅仅遭遇亚信战略摇摆的影响,也要遭遇其内部结构变化的消极影响, 经营中的束手束脚、首鼠两端也就在所难免,对其高层的心态也不能说全无影响。 6、内部整合不力 有消息人士称俞兵的“管理方式可能并不能整合联想亚信整个团队的力量”,侧面印证了亚信在俞兵到任后并没有成功打破公司政治、树立相对稳定、权威和统一的内部核心。据透露,在合并之初亚信曾承诺“让联想亚信在两年内保持独立运作”,然而从第一个季度开始,亚信就将财务、合同管理等权力全部收回集团统一管理,俞兵的辞职不可能与此事毫无关碍。出身联想的俞兵必然会受到联想的东方式集体主义的、有激情和理想主义的文化的影响,而业绩不佳、文化趋于保守的亚信是否能让俞兵及其拥带于者们心服,首要前提在于亚信是否能够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和联想系人马真诚以待。比如去年亚信公开高调宣传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的信息安全产品是其核心业务,导致许多客户产生疑问,也让很多联想系员工为其疑似“外行”之举而感觉不屑。再比如联想通过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向国际化大步迈进,来自原理想的员工当然更加为自己的联想出身自豪,而尤其严重的是亚信却不能够给予他同样的自豪,甚至不能够给他们以足够的安全感,离心倾向当然日益滋长,最终酿成人事巨变。 三、亚信并购的几大败笔 亚信集团的并购与其自身的多次战略转型密切相关,但几次战略转型和并购重组并没有给亚信的财务报表带来改观,即使在用换股的方式获得了联想IT服务业务之后,亚信的营业收入也并未明显增加。相反亚信花费巨资在电子政务、金融、IT服务等领域陆续收购的许多新业务,虽然多具有一定概念和想像空间,但是并不能够按照预期带来真正的利润,加之亚信对收购业务整合不力,最终大多以出售告终,产生了很大的投资损失。 2004年亚信以15%股份作价三亿置换联想IT服务业务,成立了专门从事非电信IT服务的联想亚信,运作至今并没有如预期对亚信作出新的业绩贡献,以前收购的联想IT服务业 务目前只剩下金融服务和信息安全产品;2004年亚信以900万美元收购太平洋软件的人 力资源管理系统(HRM)和商务智能(BI)业务,而2005年10月26日亚信将其作价1500万元出售给上海和勤软件公司,造成损失5000多万元;2005年初,亚信公司将桌面电脑软件等业务进行了转让;2005年又将品牌投入过亿的汉普咨询业务以2500万元人民币卖给了管理层;同时,亚信还把电子政务业务资产处理给了长天科技。 电信业务一直是亚信的强项,目前亚信收缩战线,从一系列多元花资本运作中挫败而回 归到自身的电信核心业务,虽然是付出巨大代价后的不得以之举,但是在人事风波过后 ,人们还是宁愿相信亚信能够重整旗鼓走出困境。经过一系列调整,目前联想亚信只剩 下信息安全和金融IT两大部分,其中信息安全部门的客户渠道、市场运作、内部管理都相对独立,但信息安全业务市场的拓展不力已经影响到其实际业绩。联想亚信的信息安全等产品业务虽然目前保持赢利,但是在亚信集团回归电信产品服务战略中并不能够构成集团的核心业务,而且最近业界更传出甚至亚信也可能被收购的传闻,因此联想亚信在目前人事大地震后是否会被出售,仍然是业界关心的焦点。 综合上述观点,联想亚信换帅风波绝非偶然,最终酿成人事地震的根本原因,既与亚信的战略和并购政策的失败有关,也与亚信自身团队、文化、效能的下降有关,更与亚信 对于联想亚信的整合失败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