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坐堂:散热器选购需注意的六大要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11:22 IT168.com | |
作者: 小鱼儿 转眼间又到了7月,虽然这几天广州有连续的降雨,但炎炎夏日终会到来,超频玩家开始要注意整机的散热问题了。尤其是像CPU这样的发热大户更是需要多加“照顾”,若CPU温度过高,不但可能会造成整机的不稳定,而且对CPU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能否为CPU安上一款好的散热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然而尽管CPU散热器只是一种相对较小的配件,但市面上可选择的产品数量之多却是令人诈舌。而且散热器这种产品虽小但也存在不小的学问,如此多的参数和规格往往令购买的消费者感到茫然。其实散热器的选购也没那么“神秘”,只要把握清楚本文中提到的6个要点,相信消费者会买到物美价廉而又称心如意的产品。 选购要点之一:散热片材质 一般不太懂行的消费者比较注重散热器风扇的转速等指标,对散热器所采用的材质反而不太关注。其实散热片作为CPU的传热介质,其传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目前市面上风冷式散热器常见的采用的传热介质有铝、铜和银等。不过受成本、制作工艺、介质质量和硬度条件等限制,很少是单纯使用某一种材料的散热片。 散热片材质 其中铝是最为常见的传热介质,它有成本低廉、质量轻的优点。但铝是这三种金属中导热系数最低的一种(这也是它价格低廉的原因),而且由于金属硬度比较软,我们一般能见到的铝质散热片其实是掺杂了其他金属的铝合金。而铜的导热系数界乎银和铝之间,也是中档散热器最为常用导热介质。银材料当属三种介质中导热系数最高的一种,不过众所周知银的成本很高,因此市面上以银为主的散热片几乎没有,多数是把银掺杂在其他材料中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通过散热片的颜色(铜是橙红色,铝是银白色)来判别它主要使用的材质。然而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些“五彩缤纷”的散热器。其实那只是在散热片上涂上镀漆,消费者可通过比较重量的方式来辨别(一般采用铜为主的散热器质量较重)。对于超频玩家而言,推荐使用铜质为主(夹杂银)的中高档散热器。而对于普通的用户,廉价实用的铝合金散热器即可满足散热要求了。 选购要点之二:散热片接触方式和散热面积(压固法、热管技术) 散热片的接触方式和散热面积也是一个较为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一般来说,散热器底部越厚,则热容量越大,它能储存的热量就越多;而散热片的面积越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越大,散热能力越好。不过读者需注意不要因此而认为散热器又厚又大的就是好,其实那些切割工艺非常精细的散热片内存和空气接触面积是非常大的,而且散热器过于笨重的话可能会对CPU造成损害。 说到散热片的设计,笔者顺便介绍一下两个常见的名词:压固法和热管技术。所谓的压固法就是将许多的金属片叠加起来,另外一面则伸展开来作为散热片的鳍片,各个鳍片之间通过压固的方式的接触。再在两侧加压并将其截面抛光,这个截面与CPU核心接触,实现各个鳍片和CPU之间快速传热(使用铜介质效果更好)。 而热管技术则是通过把纯水注入管内,并把管内空气抽出使其内部成真空状态。利用真空下水的沸点较低的原理进行热传导,然后按照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让热源在管内自行循环进行散热。这种设计不但有传热速度快的优点,而且可大大降低散热器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