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关防现密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08:50 新京报 | ||
保存者称此印为一代理副都统所赠 本报讯(记者 刘英才)一方乾隆年间的铜制“关防”在密云县发现,保存者称此“关防”为檀营八旗驻防营最后一任代理副都统所赠。 昨日,密云县委工作人员杨富文说,最近密云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在一 这方铜制“关防”长9.5厘米、宽6厘米、高10厘米,为乾隆年间所制,全身呈黄色,保存完好。“关防”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刻有“密云县管理镶黄正白满州蒙古协领之关防”,两侧分别用汉字刻有“乾隆肆拾伍年玖月、乾字壹万伍仟贰佰贰拾伍号。” 今年78岁的杨金声老人说,自己的汉名叫杨金声,满名叫尼玛察氏金声,满姓的由来是以地名为姓,因为先祖居住在黑龙江边的尼玛察地区,故此姓尼玛察氏,属镶白旗。这方“关防”是檀营八旗驻防营最后一任代理副都统何贵庭在1948年临终时所赠。 杨金声老人介绍,在清代,等级制度森严,我们今天所统称的印在当时分为五个等级,皇帝所用的称为“玺”,工、刑、兵、礼、户、吏等六部所用成为“印”,三品官员副都统所用的称为“关防”,三品以下所用称为“图记”,普通百姓所用的称为“章”。 “我之前还特意设法找过其他三方,但没找到,”老人说,1780年,在檀营地区开始设立八旗驻防营,当时有“关防”四方,每方管理两旗,“关防”主要的作用是向六部及下属各地行文所用。目前其他三方不知是已丢失还是有人保存,他希望4方“关防”能重新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