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专题 > 正文

《世纪之约》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任新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7:39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
科技时代_《世纪之约》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任新民
《世纪之约》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任新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1985年7月,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载人航天的话题第一次被中国航天界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任新民的倡导下,中国首届太空站研讨会在秦皇岛召开,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出的最早声音。

  记者:在您最开始倡议或者说建议提出载人航天工程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您的从长远发展的考虑当中,您认为这个载人航天的发展有哪样一些好处呢?或者说您为什么要提这
个建议?

  回答:从表面上看,就是围绕地球有一个平台,你可以在这上面做很多事儿,这是一个所谓民用说法。实际上要我想,还是为了打仗。因为打仗,现在真的要打仗,那个地方肯定要利用的,你说不利用它?它可以在上边弄了以后随时可以下去,你说这个为什么不用它?而且现在其它东西,还有什么什么激光啊,还有好多其它东西还可以用,就不谈了,这就更远了。要我个人的想法,它进可以国防,退可以搞科学研究。但是不是将来打仗要用它,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真要打起来,我估计来讲肯定要用到的。

  记者:

  所以这是您当时从一种国防考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发展?

  回答:

  这是一个方面,这是作为对国家的需要。同时对航天讲,你没有这种大的工程带动,航天下一步发展很困难。你

火箭还要不要再做大了?你要做大了人家说你做大了干什么?这都连在一块儿了,但是你没有一个远大的规划,你这个单位怎么发展呢?所以那个时候搞航天领导批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你没有大的任务,人员培养不出来,这个人员不是靠大学毕业搞个博士就可以出来的,是吧?必须有一个实际的锻炼,特别是锻炼一个队伍,那哪儿那么容易啊!所以这个东西有了这个基础,有了这个条件,你必须往前走,这是个动力,你不想走你没办法呀。

  记者:

  我看到过您自己说的一段话,在载人航天工程刚刚开始论证的这个过程当中,您说好事多谋,谋划的谋,先下一点毛毛雨。从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您对这样一个大的工程的起动,它的艰巨性以及所要经历的过程是有预见的?

  回答:不是说要先造舆论吗,而后要得到很多人支持嘛。最重要的还是领导支持。

  记者:您从1956年中国最早航天事业的起步一直到今天,所有的过程您都参与和经历过了。

  回答:

  基本上经历了,只不过有的时间早,有的时间晚,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

  记者:

  那么在半个世纪的这个过程当中,您觉得航天最辉煌的是什么时候?

  回答:当然最近最辉煌了。

  记者:您现在在看到这个最辉煌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回答:

  我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反正这个事,我不是老讲嘛。你在这个航天干事,你就不是你一个人干事,跟那个打仗一样的,打仗是一个队伍,你当一个兵。讲故事讲打仗,我老是觉得电视很有意思,玩武术,有本事,可是真正到部队里就不行了。你再大的本事,我一个队伍出来以后你就跑不了是吧?我就觉得干这一行就等于一个部队一样,它不是一个个人,不是说你有多大的本事就行多少,主要还是靠你整个的队伍。

  任新民,安徽宁国人。

  1934年考入中央大学(现

东南大学前身)
化工
系,

  1937年到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学习,

  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56年10月8日,参加筹建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的工作,并被任命为国防部五院总设计师室(从事导弹、火箭总体技术方案的研究设计工作)主任

  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

  1989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