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外国南极科考站:女性队员比例很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4:55 大连晚报 | |||||||||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中国南极中山站电 在南极大陆上建立常年固定的科学考察站,是世界各国拥有南极事务发言权的重要先决条件。登陆南极后,记者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随同22次中国南极科考队到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科考站和即将建站的选址进行了采访和参观,对世界各国的极地科考活动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20多个国家近百个考察站在南极扎根 中山站站长董利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在南极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乌拉圭、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百个科学考察站,主要分布在西南极的乔治王岛,和东南极的拉斯曼丘陵、协和半岛一带。其中,我国的中山站和长城站两大考察站就分别坐落在这两个地区。董站长说,目前南极的各国考察站从功能上主要分为3类:常年站,也就是可以容纳越冬队员,并进行常年观测的大规模考察站。其次是度夏站,这类考察站的规模较小,一般只承担短期度夏考察和深入南极内陆的中转补给任务。此外,暂时设置的无人观测站也是科考站的一种。董站长告诉记者,目前近百个考察站中,大规模的常年站并不多,令记者感到自豪的是,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是规模在南极屈指可数的常年站。目前正在筹划建设的中国冰穹第三站也是常年越冬站,今年格罗夫山考察队还将在内陆山区设立一处短期度夏性质的中继站。董站长说,在南极条约签定以前,不少国家建立科考站除了容纳工作人员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划分“势力范围”,以便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但在1999年的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世界各国约定永久冻结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使得各国的科考站科学研究功能更加突出,性质更加纯洁,但科考站至今仍是一个国家在南极享有权益的集中体现。”董站长表示。 -走进外国考察站:技术先进管理严格在科考站还象征领土要求的年代,澳大利亚是对南极领土主权要求范围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澳大利亚出版的1999年版的南极地图上,超过4分之1的南极大陆土地被标志上了澳大利亚领土的颜色。而在南极条约签订后,根据谁在科考上贡献大,谁享受权利多的南极考察原则,为了获取更多的南极权益,澳大利亚投入巨资维护整修几个常年科考站,其他一些世界科技大国的南极经费预算也在一天天加大。记者在参观走访外国站时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这些外国站先进的技术设备、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体制。在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记者注意到该站的规模比相邻的中山站大上3倍有余,与规模庞大设备齐全的戴维斯站相比,中山站成了“小弟弟”。 在戴维斯站,进入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脱掉鞋子,只穿袜子进屋;为保证南极的环境不受任何污染,戴维斯站没有垃圾处理装置,甚至连各国考察站都很常见的垃圾焚烧炉也没有。所有的生活垃圾和科研垃圾定期用考察船运回国内,保证不从南极带走一物,不给南极增添一物。在戴维斯站的每一个队员房间里,都可以实现高速宽带上网,在戴维斯站附近,还建有固定翼飞机场,使得国内与南极的交通非常方便。“除了寂寞,我们要让考察队员的生活和在国内一样舒适。”戴维斯站的乔治站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戴维斯站的管理制度也非常严格,曾有位中国队员在参观该站时准备拣回一块站区的南极石作为纪念,但没上飞机就被站区管理员礼貌地要了回去。如此先进的站区建设在发达国家的考察站里还属于“二流”,即使是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南极拼命发展占地,其中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已成为各国新站瞄准的“风水宝地”。连近些年经济紧张的俄罗斯也在进一步扩展进步2站的规模,并在着手建设新的进步3站。 -来自德国的女子越冬队 在对各国考察站的走访参观中,记者发现外国站里的女性队员比例很高。在戴维斯站的66名度夏队员中有12名女队员,其中包括来自澳洲几所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女队员中还有3位准备留下越冬。在紧邻中山站的俄罗斯进步站,也有2名越冬女队员,直到去年12月30日她们才结束为期一年多的越冬期回国与家人团聚。 21次越冬队的中山站站长叶加平告诉记者,在各国考察站里,女性越冬队员已成为南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4年,德国达尔曼站甚至还专门组织了一支由10多位女性队员组成的女子越冬队,其中有不少是20多岁风华正茂的姑娘。叶站长评价说,女性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承受能力和韧性让他们这些男子汉也感到敬佩,在仲冬节时,各国科考站不约而同地给女子越冬队发去了问候电报,并邀请她们来本站做客。 -中国南极人的成就 在各国考察站享有盛誉在走访外国考察站时,记者发现我国的考察站在各国南极人心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这种声望来自于两方面。戴维斯站的乔治站长表示,首先,中国科考工作者在相对艰苦落后的环境里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让各国南极人对中国朋友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十分敬佩。其次,我国的极地科考人员在历年来的工作中,对外国朋友的困难一直给予无私的帮助。例如我国中山站常年为澳大利亚的考察站提供气象观测数据,共享科研成果。对于一些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外国站,雪龙号科考船还常年帮助他们向国内清运无法处理的垃圾,形成了我国在南极独特的“垃圾外交”。“我们在南极各科考站中的声望来自于我们一直坚持的南极精神,更是出自于20年来我们和外国朋友共同工作并肩战斗的经历,这种在风雪大陆上形成的真挚友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22次科考队副领队杨惠根总结说。 1月4日,阴转晴 在国内的港口建设行业中,中港航3公司是赫赫有名的一支生力军。在上海各个港口漂泊多年了雪龙号今年建设的全新母港就是由该公司的金晓博工程师主持设计的。在22次的科考队队员中,中港航3公司的两位工程师也随队出征。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距离中山站不到1公里的鸳鸯群岛上建设新的卸货码头。鸳鸯岛,距离中山站的直线距离只有700多米,是一群露出海平面的小岛砣,从今年开始,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准备用三年时间,在这里建一个大约18米长小码头。建这个码头的目的,是为了把给养运到南极洲以后卸货方便。具体方便在哪里是一言难尽,我听了一个多小时才明白:现在的中山站振华码头常年封冻,雪龙船的卸货工作艇年年科考都无法靠岸,为了卸载补给物资的需要,鸳鸯岛码头是非上马不可了。 话说回来,中港航3公司是业界的翘楚,承接过广西北海港、上海新华码头等多个大工程项目的设计动工,这样的小码头搁在金工程师那里简直不算是正规工作。更何况上海的东海大桥跨海四十公里,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就通车了,怎么一个18米长的码头得干三年?别吃惊,金工说得没错,他说三年最少就得三年——东海大桥的设计他就参加了,干完亚洲最大的桥,他就来了南极洲,设计这个他在半辈子职业生涯里干过的最小的码头。金工程师说,鸳鸯岛码头工程每年只能在度夏期间开展两个多月,今年主要任务是完成码头的高程、水深等各项数据的测量,然后施工单位才能拿出图纸,并进入实施阶段。他开工的同时,中山站到鸳鸯岛的“疏港路”也开始建设——一台推土机,一台铲车,修这条路时,开铲车的郑龙伟和驾驶推土机的张长顺就象蚂蚁搬家,驾驶着沉重的铲车在已经脆弱到听得见海水渗透声的冰面上运输填海用的土方——这条疏港路要跨越鸳鸯半岛的主岛和另一个小岛之间的海湾,也算得上是“跨海公路”了。 1月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2005年12月24日开始测量起,跨越2005、2006两年的鸳鸯岛码头跨海公路工程在当天傍晚7时正式合龙了。虽然工程不大,但却是本次南极科考中第一个产出成果的项目,这也标志着港口建设的3年计划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面对记者们的镜头,辛苦了1个多周的施工队员们兴奋地举起啤酒庆贺,欢腾的啤酒泡沫比香傧气泡更加丰富,一下子把合龙仪式现场的气氛烘托到了最高潮。要说首席科学家就是精力旺盛,主持过公路合龙仪式后,杨博士又扛起两根鱼杆走进了发脆的海冰层,他要把鱼杆伸进15米深的冰海中钓鱼,杨博士兴奋地说,南极的鱼可是真正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钓上来的鱼用面粉一裹,滚油一炸,可是非常不错的下酒小菜。听21次越冬队的队员说,南极的海水虽然很冷,但鱼却很多,又傻,有铒就咬。只要钓鱼的人灵醒些,提防好时刻准备下来抢食的贼鸥,今晚的加餐肯定是有着落了。杨博士的钓鱼技术还真是争气,3个小时功夫愣是柃上了9条各长40公分的小鱼,还把自己冻的够戗。这些鱼都被熬成了鱼汤,慰问当晚加班的工程队队员了,我也厚着脸皮盛了一碗鱼汤,别看产量不高,鱼汤的质量却是绝对一流的!鱼汤的鲜美已经成为了2006年南极给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 在澳洲站航拍, 代表团与澳洲站人员合影内陆队出发抵达2号营地,白化天气继续困扰科考队,但队员克服天气困难继续开展工作,陨石数量已增加到25块,从5日开始,内陆队将兵分3路内陆考察工作将全面展开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中国南极中山站电北京时间1月4日晚6时,22次中国南极科考队内陆分队顺利抵达格罗夫山2号营地。最近几天白化天气一直在困扰内陆队探险勇士,但内陆考察工作仍在顺利开展进行之中。于此同时,以22次队副领队杨惠根和中山站新老站长组成的探路队再次登上海冰,准备为归来的雪龙船探出一条冰上输油路线。内陆队队长琚宜太在给中山站的每日情况汇报中说,内陆队于4日清晨离开1号营地,但4日当天格罗夫山地区仍出现了白化天气,能见度非常低,队员外出必须携带GPS定位装置。因此到达位于东经72度59分,南纬75度11分位置的2号营地用了整整12个小时。 虽然天气情况比较恶劣,但内陆队仍在继续开展工作。琚队长报告说,截止北京时间1月5日凌晨1时通话时为止,内陆队已在2号营地安营并开始升起炊烟,目前全队收集到的陨石数量已增加到25块。据悉,1月5日内陆队将把11名队员分为3个小组,同时进行卫星遥感测绘、地质勘探测绘、陨石收集等3项工作,内陆考察活动将全面展开。在内陆队全面开展科考工作的同时,中山站驻守人员也再次踏上海冰,准备为雪龙船归来后的二次卸货工作探路。但探路情况并不乐观:中山站海外的海冰层正在大面积融化,而二次卸货主要是运输柴油,需要在冰面上铺设输油管道。探路小组负责人,22次队副领队杨惠根说,目前海冰层上是大片的潮间带,人员行走都非常危险,寻找输油线路几乎不可能。目前科考队正在积极筹划对策,以顺利完成二次卸货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