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南极近百个无名岛峰将取中国名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1:38 大连晚报
科技时代_南极近百个无名岛峰将取中国名字
记者航拍的拉丝曼丘陵地区地貌(图片来源:大连晚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在各国对南极洲进行的考察中,对一个地区进行地理测绘并留下测绘国家的测量标志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这项工作象征着该测量国家在这一区域的权益。自从登陆南极后,22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一直在着手进行对中山站站区及其所在的拉斯曼丘陵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目前航测的现场部分已经基本完成,测绘小组正在进行电脑制作地图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拉斯曼丘陵地区的几十个无名岛屿和山丘也将首次在地图上标注上它们的中文名称。记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跟踪采访了这个科考重点项目。

  -半个月内航测300平方公里,走遍上百个岛峰

  22次南极科考测绘项目负责人吴文会告诉记者,由于地面条件非常复杂,因此在南极进行常规测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直升机成为进行地理测绘的唯一工具。为了尽快拿出拉斯曼丘陵地区的直观影象图,负责测绘工作的黑龙江省测绘局一行3人先后乘坐直升飞机飞临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高峰和突出海面的大小岛屿。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的长途跋涉数百公里,在地形复杂、遍布冰雪的丘陵地区布设地面标志200多个,计量GPS地理数据近千个,随后测绘人员使用分辨率达2000万相素的哈苏相机对方圆300多平方公里的拉斯曼丘陵连续3天进行航拍,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枯燥的数字并不足以说明测绘人员工作的辛苦。测绘点标需要人力逐个放置在各个测绘节点上,很多节点是直升机无法飞到的山顶和海冰上的礁石,为了测绘数据更加精确,3位测绘人员只有徒步跋涉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将地标安装好,每个地标他们都要精确测量出所在位置的高程,并记录GPS数据。他们的工作一干就是一天,通常一整天都是在不断的行走和攀爬中度过的。早上直升机把他们送到指定位置就立即返回,到傍晚时分在将他们接回。为了布设地标,已经是省测绘局领导的吴文会两次险些陷进冰缝,2006年的第一天,3位测绘人员就是在冰雪中度过的新年。22次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博士告诉记者,测绘小组是中山站留守考察人员中最辛苦的一群人。

  -航测数据将建立电子图,南极考察有了“指示图”

  收集拉斯曼丘陵的大量地理数据并不是航测的最终目的。航测项目负责人吴文会向记者介绍说,在取得大量的现场照片后,他们将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几千张航拍相片逐一进行纠错,并将数据、相片注意输入电脑后生成航测的数字产品——拉斯曼丘陵地区的航空测量地图。

  据了解,这份即将产生的航测地图并非普通地图,项目完成后,航测项目组将为中山站地区提供一份以3维动画形式表现的立体模拟地图,同时提供一份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正射影象图,在这份高科技地图上,科考人员不仅可以放大任意部分的影象,还可以加载各个组成部分的细部信息,对开展野外科考和作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杨惠根博士说,在我国开展南极科考的头20年里,一直没有自己测绘出版的南极地图,科考中只能利用传统经验和GPS定位仪辩识地理位置;或者使用外国版本的地图。“这样不仅给科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使我国作为一个南极大国的地位无法得以充分体现。这次航空测量将使得我国的南极考察首次有了‘指路图’。”杨博士兴奋地表示,拉斯曼丘陵的航测,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地区进行航空测量,这次航测还结束了我国在中山站东部到附近海湾锚地无地图指引的考察历史,将为这一地区的科考工作开展提供详细的地图指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命名近百个无名岛峰,彰显国家在南极的权益

  打开南极洲地图,那1390万平方千米的冰雪高原,加上环抱着它的3500万平方千米的南极海域,以人名命名的例子屡见不鲜。乔治五世地、彼得一世岛,爱德华七世半岛。查尔斯王子山、玛丽皇后地、郎希尔德公主海岸、毛德皇后地、马撒公主海岸……南极洲的山脉、岛屿、海岸、冰架、海峡,就是这样五花八门的称呼。研究南极的地名是一项饶有兴味的工作,看看这些国王、沙皇、皇后、公主以及海盗的名字,如同翻开一部南极探险史。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这里很少能找到以中华民族命名的地名,哪怕是弹丸之地的小岛,或者一片荒凉寒冷的冰架。

  除了对野外科考工作有显著的指导性意义外,本次航测拉斯曼丘陵更将填补以上的空白,从而证明我国在这一地区国家权益的存在。1月3日,副领队杨惠根和董利站长等考察队领导随同航测小组一起飞临距离中山站15公里处的一座无名小岛,就此拉开了我国对拉斯曼丘陵地区几十个无名岛屿、山峰命名的序幕。据悉,在不久的将来,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岛峰都将拥有它们的中文“姓名”,并标注在该地区的地图上,这将充分显示我国在该地区的科考主导性地位。

  吴文会向记者透露,在未来2到3年内,航空测绘组还将在

长城站所在的西南极乔治王岛地区和未来内陆站所在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航空测绘并编制地图,填补这些地区的无图空白。

  12月5日 晴

  中山时间每天晚上10点,也就是北京时间的次日凌晨1点,远在南极内陆的琚宜太总要代表格罗夫山队给中山站大本营打来电话汇报一下当天的工作情况。最近几天的汇报内容是很让人兴奋的:新年当天到达1号营地就收集到了一块铁陨石,随后就天天都有斩获。目前陨石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5块,可是老南极们对此还是撇撇嘴说,上次内陆队出发两天就捡到了40多块,现在的进度怎么这么慢云云。

  可是前方的陨石收集工作却在后方的中山站里也掀起了一股陨石热。始作俑者是号称“常总”的飞行员齐涣清和哪里有热闹就出现在哪里的海洋报记者杨威。这两个平时没有什么正经任务的老兄由于是一种风靡南极科考队的扑克玩法——勾级的固定牌搭子,于是他们也经常“人约黄昏后”——到中山站附近收集奇形怪状的南极石。这一天,他们俩在中山站的后山发电栋附近各自找到了一块很像是陨石的石头,恰好当天格罗夫山队找到了17块陨石。

  老齐来劲了,当晚他打开电脑,把自己储存的所有关于陨石的照片全部调出来一一和自己手里的宝贝进行对比。黑色闪烁光亮?没问题,特征吻合;有灼烧过的陨石鞘?恩,这块石头上的这道划痕倒也有几分神似。据说当晚老齐一直忙活到凌晨两三点,终于下定了结论——他拣到的这个黑家伙就是陨石,按照国际上为陨石命名的通行原则,齐焕清同志为自己的发现命名为“齐焕清1号”。尤其让老齐欣喜的是:目前南极发现的最大陨石重量为16克,齐焕清1号足有半斤多重,个头破记录近20倍。正常的南极陨石在国际学界可以卖到4万美元一块,老齐则为自己的宝贝标定了心理价位——3000万人民币。于是,杨威也起哄说自己的陨石价值5000万元——他的“陨石”块头更大,有1斤多重。

  最近几天的中山站食堂里,一直能听到老齐在大声炫耀他的“齐焕清1号”,甚至连出售后的资金分配这位仁兄都想好了,最后他甚至向杨首席承诺,一旦极地研究中心可以帮助他寻找到陨石买家,他可以资助杨首席个人100万回扣,听得严谨的科学家眼神黯淡、有点迷糊,一时分不清是这位东北人在施展赵本山发扬广大的忽悠功夫,还是中国南极陨石收集工作真被一位外行人揭开了历史的新一幕。

  有较真的队员与老齐论辩:陨石都在格罗夫山地区,没听说过中山站附近有陨石啊,不然为啥我们不制订一个中山站陨石收集计划啊?可是老齐“常总”这个外号可不是白来的,来自哈飞集团的内部解释是:常有理,总有理。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告诉叫板的对手们:陨石长眼睛吗?只朝格罗夫山飞?中山站是禁止降落区?没有在中山站附近发现陨石是因为人们固守传统观念,没有在站区附近仔细搜寻,说不定咱老齐就成了中国南极考察史上的哥伦布呢。熟知陨石理论的“常总”一番雄辩下来,再加上不学无术的小眼镜杨威在一边推波助澜,当天到后山转悠的人猛增一倍。估计这份由内陆队丰硕成果引发的热情是琚宜太李金雁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老齐的四处炫耀终于把站上残留的半个陨石专家——杨惠根博士吸引进了他的房间,杨博士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一定要亲眼看看“齐焕清1号”,如果真是陨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是必须上缴国家以供研究的。进入老齐房间半个小时后,杨首席大笑出门,他对“齐焕清1号”作出的鉴定结论是——这是一块被发电栋锅炉焚烧过的炉渣。但是老齐大哥还在坚持他的发现,准备等待内陆队返回后请真正的专家再鉴定一番。无论结果如何,老齐的发现还是给近些天枯燥的站区生活增加了不少笑料和谈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