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宝航发送绝密情报:希特勒将突袭苏联(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4:54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供稿 | |
![]() 阎宝航的照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 1995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授予阎宝航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谨以此片献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199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仪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应邀到来的中国代表团带来了一份特殊礼物。从此,一段发生在六十多年前反法西斯战场背后的神秘传奇,第一 第一集 字幕:1941年6月,延安枣园,中共中央社会部 机要人员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翻译成俄文的绝密情报。很快,情报被交到一名苏联红军的高级军官手中。在1941年的延安,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这些苏联军人的真实身份。 采访谢建华:当时在延安枣园中央社会部驻地有一座小洋房,里面住的是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驻延安的一个联络小组。也就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情报人员,为首的是一个苏联红军少将基斯连科,当时我们社会部派了几位同志到里边工作给他们当翻译,配合他们的工作。 负责翻译这份情报的人叫刘毅夫,当时是中共中央社会部年轻的机要人员。直到六十四年以后,他对当年所发生的一切仍然记忆犹新。 字幕:2002年4月 北京 刘毅夫 84岁 采访刘毅夫:中央获得的情报 中央书记几个成员都轮流看,毛主席看,总司令看,任弼时看,康生看。就是这几个人看,负责给苏联提供情报工作这一部分,是由康生负责,他就批给我。他一批,在电报上一批,就是告友人,就是告诉朋友。告友人,同样出现在1941年6月14日,一份来自重庆的电报上,这暗示情报与苏联有关。 采访刘毅夫:这份电报是周总理从重庆发给中央的电报上说,德国要在6月22号进攻苏联。 刘毅夫难以置信。自己手上的这份情报,可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走向。 字幕:莫斯科 1941年6月的苏联,正沉浸在最后的和平之中。这里的人们无法想象,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即将笼罩家园。 表面上,苏德两国相安无事甚至分外友好。自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生效以来,大量来自苏联的粮食和石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与英法交战的德国。 与此同时,一个庞大的阴谋却在希特勒的指挥部内悄悄酝酿,虽然斯大林对此早有提防,但形势的发展还是比他预计的要坏得多。 1940年12月18日,一个突袭苏联的计划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宣告完成。 这将是希特勒在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闪电战,他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在三周之内攻占莫斯科。 为此,德国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与苏联决战前的一切准备。 德军统帅部调集了152个师和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到史无前例的305万。 更可怕的是,当这支庞大的突袭军团悄然向东开进的时候,分布在广阔国土上的数百万苏联红军还没有进入战备状态。 采访谢建华: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1941年的6月22号德国向苏联发起了全面突袭。苏联卫国战争在这一天爆发了,而这一切,恰恰与中共中央发给苏共中央的情报完全吻合,而且这份情报是周恩来亲自从重庆发到延安的。 重庆,地处抗战的大后方,1938年,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临时都城。自从迁都重庆之后,日军对这座山城的狂轰滥炸便没有中断过。 然而随着全国战事的不断吃紧,重庆反倒汇聚起日渐升腾的人气。 采访徐焰: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都重庆,到了重庆又处于一个新的,暖风吹得游人醉,真是把渝中当下江。这么一种新的环境之中,重庆人口原来刚四十五万,抗战初期一下子暴涨到一百二十万人,灯红酒绿,也是很繁荣的。特别是国民党上层活动,主要是在渝中区这个圈子里边,像曾家岩、上清寺附近的一些地方,原来有些关系比较疏远的达官贵人,这个时候因为他都是集中在这个圈子里,活动更密切了。上层往来的这个圈子显得联系更紧密。 此刻,德国法西斯的军队正横扫整个欧洲,在中国战场,日寇的疯狂进攻迫使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 这一切,使原本亲近英美的国民政府人心浮动。 采访徐焰:1940年夏天到1941年夏天,这段期间国民党上层在政治态度方面出现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因为当时这个国际大气候也出现一个变化,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日本加紧南进政策。同时对国民党政府诱降,当时蒋介石正好觉得自己奇货可居,他在德意日和英美阵营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来讲他觉得跟定英美阵营,他觉得还是好处大。所以说他还是坚持了原来的抗战立场。但另外一方面他又接受希特勒的调解,因为希特勒当时急于调解中日讲和,然后合力对付苏联。 由于德国不断诱降,在国民党上层,一股反共反苏的逆流开始涌动。1941年1月14日,奉调北上的新四军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重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受到军统特务的严密监视。 1941年初夏的一天,夜幕低垂,一个欢迎德国军官的酒会正在进行,客人中不乏一些国民党的上层人物。 欧亚大陆上动荡的战局在这座遥远陪都的夜晚,化作了觥筹交错之间的心照不宣。但没有人知道,一个几乎决定整个战争命运的时刻,也将在今晚出现。 酒会渐入佳境,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内。在场的很多人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身边的红人。 阎宝航,委员长行营少将参议,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蒋介石钦命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此处是否是总干事,阎部长认为总干事无误)。 采访谢建华:这个新生活运动,是由当时蒋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龄,亲自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蒋介石在这个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自任总会长,宋美龄是指导长,阎宝航是书记兼干事,就可想而知阎宝航当时的重要地位。据过去一些老同志回忆,当时的新生活运动总会,蒋介石和阎宝航这些总会的头目当时都是共用一个大办公室。 在陪都重庆,阎宝航是各种高级聚会的常客,潇洒的谈吐和豁达的个性总能使他成为焦点。但今晚,一些德国人的到来和国民党高官们的兴奋表现,让他感到这个酒会的气氛有些异常。 与希特勒握手人的是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站在两人中间的叫桂永清,当时是国民政府驻德国使馆武官。1941年的初夏,正是他将一个天大的机密带回了重庆。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最高层的巨大震动,他们感到,整个战局即将发生巨变。 桂永清带回重庆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日子: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向摇摆不定的蒋介石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苏联很快将被灭亡。 采访徐焰:至于说希特勒想灭亡苏联,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人来说都不是秘密。因为早在一九二三年,希特勒写的 《我的奋斗》里面就已经说明,他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德国要向东方夺取土地必须消灭俄国,但问题就在于什么时候下手,这就是个秘密了。一九四一年春夏之季,斯大林非常清楚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就是苏联了。尽管一九三九签订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双方都是缓兵之计,双方都很清楚。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春夏的时候,斯大林千方百计要争取时间,希望通过一些外交努力使希特勒不要马上对他发动进攻。因为在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零年,苏联和芬兰的战争中间充分暴露出苏联军队的种种的弱点。对付芬兰那么一个小国当然因为发动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造成那么严重的军事失败。希特勒看了之后就看笑话,觉得你这个苏联军队这么无能。斯大林自己也感到非常震惊,希望能够抓紧有个那么一两年时间,能把部队很好的整顿一下,装备充实,干部赶快培训,但这需要时间。希特勒就不给他这个时间。 但是,在1941年6月中旬的报纸上,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消息。 采访徐焰:苏联塔斯社以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声明,就是正式辟谣说国际上有人要谣传,德国要进攻苏联,苏联政府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德国政府也不会这么做。 1941年6月21日凌晨,数百万德军悄然完成了进攻前的最后准备。 苏联元帅朱可夫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的:6月21日,斯大林从一个德军投诚人员口中得到确切消息,德军将于22凌晨向苏联发动进攻,这使来自中国的情报进一步得到证实。他随即下达命令: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进入一级战争准备。 采访谢建华:朱可夫在回忆录中提到的,来自中国的情报。正是周恩来提供的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时间,这份情报紧急电告延安,并由党中央立即通报了苏联。 朱可夫回忆,由于及时接到命令,在开战前的最后时刻,各军区司令员和他们的参谋长都坚守在各自的指挥所内。后来的一切证明,正是这短暂的备战时间,使苏联免遭灭顶之灾。 采访谢建华: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共中央立刻给中共中央发来了感谢电,感谢中共的这份电报使苏联红军提前二十四小时进入战备,但遗憾的是这份电报的原件在战争中散失了。 时间回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重庆,在那个欢迎德国军官的酒会上,一个细节被在场的所有人忽略了,就在这个反共聚会上,一位共产党的高级情报人员早已光临多时,他正是阎宝航。 多年以后,阎明复为我们回忆起父亲阎宝航曾经对他提到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采访阎明复:在酒会上我父亲见到于右任,就问于右老,为什么大家这么高兴。于右老趴他耳边跟他讲,说是德国马上就要进攻苏联了。大概是在六月二十号的前后一个礼拜。我父亲听了以后,他后来回忆的时候,他心跳都加速,这么一个重大的会影响全人类命运的事情要发生了,那么他就想,于右任谈的会是真的吗,一定要核实,那么他转眼一看,孙科在那儿,他就去找孙科,孙科说你跟于老趴耳朵说什么呢?他说于老讲德国要攻打苏联会是这样吗?他说是的,他说委员长亲自告诉我的。 整个欧洲战场的最高机密,就这样,在战争爆发前夕进入了中共情报组织的视野之内, 这些与阎宝航称兄道弟的国民党大佬们做梦也想不到,真正了解阎宝航的人,此刻正在重庆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里。他们是中共南方局的领导核心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还有李克农。 字幕:2005年 重庆 六十多年前,在重庆的两路口一带,曾经有一个非同一般的居住区重庆村,这里聚集了当时众多上层人物和重要机关。阎宝航的家就在重庆村十七号。 采访阎明光:我们家住在重庆村十七号,当时是东北流亡老乡的避难所。也是很多知名的人士,像被特务跟踪的陶行知、沈钧儒、沈钧儒的子女、范长江、李公朴遇难以后他的夫人、杜重远在新疆牺牲以后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儿都住在我们家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当时的不认识的,只要是知道阎老佛,阎家老店,都自动的要求住在我们家里,每天都是川流不息,我的母亲、父亲都尽一切力量来帮助他们,走的时候还给他们钱。 阎家老店很快成为大批进步人士的聚集之地,主人阎宝航的热情好客更是远近闻名。 采访阎明复:其实(我家)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经常是人来人往特别热闹 我记得那时候,经常会有一个浓眉毛的叔叔来到家里,还问我去不去延安….. 阎明复记忆中的那个人正是周恩来,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阎宝航的人生轨迹。 采访谢建华: 1937年9月,阎宝航由周恩来、刘澜波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工作,周恩来指示阎宝航。 1941年,经过中共中央慎重研究,决定由周恩来授命阎宝航在重庆秘密组建情报小组,重点进行国际情报的搜集。 重庆村十七号阎家老店作为秘密联络点,同时,阎宝航又在重庆郊外的北碚设立了一座工作电台和一座备用电台,与苏联驻华使馆武官罗申直接联络。 采访谢建华: 当时在重庆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为了开展统战和情报工作。我们的一些重要关系直接负责对情报系统的领导,但是,阎宝航却属于周恩来亲自掌握特殊关系,他是不归地下党领导的,而是周恩来直接单线掌握的特殊关系。像阎宝航这样的身份如果有了情报来源,就是重大情报来源,具有战略性的情报。 采访阎明复:有人对阎宝航身份复杂的说法,周恩来是如何驳斥的。阎宝航交际广泛,朋友众多,在社会各界都声望颇高。但在这一切背后,却隐藏着他中共秘密党员的真实身份。 当年只有十岁的阎明复依稀记得,家中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普通的客人是不许上楼的。 在二楼,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始终让年幼的阎明复感到有些神秘。 采访阎明复:我自己还记得这么一个细节,因为我们家有做饭的,也有打扫卫生的,我们叫佣人吧,现在叫阿姨。那么一般好比扫地,倒痰桶都是阿姨的事情,我记得那个人姓李,叫李嫂,都是李嫂的事情,唯独二楼这间房间的痰盂每天是我妈妈来打扫,我有时候还说,这挺脏的,是不是,你不让李嫂去打扫, 多年以后,阎明复才真正了解在这个小房间里发生的一切。 采访阎明复:1940年,阎宝航大女儿阎明诗在周恩来的安排之下,从延安回到重庆,协助阎宝航进行情报工作。她负责将情报翻译成密码,交给北碚的电台或秘密交通员。 在重庆郊外的北碚,秘密电台台长张知敏与妻子纪华共同负责向苏联使馆发报和掩护电台。 李正文,从苏联回国的地下党员,在情报组小中负责秘密交通。 沈慧,原名笪幼芳,东北大学学生,情报小组的秘密交通员,在她的家中隐藏着一座备用电台。 高维升,阎家的远亲,负责秘密交通和警卫工作。 在这个严密的组织当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阎宝航的夫人高素,她一边操持着阎家老店的日常生活,一边不动声色地掩护着家中进行的所有秘密活动。 出于对阎宝航情报小组的高度保密,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寥寥无几。但即便如此谨慎,恐怖的阴影依然笼罩了阎家老店。 1942年仲夏,一个与阎宝航接触频繁的地下党员突然失踪,而他恰恰知道这位重庆村17号主人的真实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