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阎宝航(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4:54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供稿
科技时代_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阎宝航(2)
片中截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第二集

  字幕:1942年秋.重庆两路口

  一个中年男人趁着夜色匆匆走来,他要去的地方,就在不到一百米外的重庆村十七号,今晚,只要他跨进十七号的大门便可以确保安全。

  被逮捕的人是国民党官方出版社正中书局管理处处长徐仲航。但采取这次行动的军统特务却不这么认为,此前的秘密调查显示,徐仲航很可能是东北救亡总会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撬开他的嘴。

  采访阎明复:就这么两三天的时间,有三个东总的人被捕,一个叫徐仲航,徐叔,另外一个叫李羽军,还有一个叫孙复启,这三个人到现在我的印象还有,徐叔、李叔、孙大哥。

  位于重庆歌乐山的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反共魔窟。被关进这里的共产党人大多九死一生,除非叛变投敌,能活着从渣滓洞出去人的几乎没有。

  作为东总地下党党组成员之一,徐仲航掌握重庆村十七号里的很多秘密。他一旦叛变,阎宝航的情报小组将被立即摧毁。此刻,渣滓洞监狱里的情况还不明了,平日里熙熙攘攘的阎家老店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采访阎明复:那天爸爸回来,他平常回来都跟我们打打招呼,怎么样今天?学习怎么样?有没有挨老师打,我们那时候上小学,淘气的话,老师拿教尺打手心的。这次回来阴沉沉的。

  此时的阎宝航陷入巨大的矛盾和焦虑之中,按理说,应该立即撤离重庆,但这样一来,自己领导下的情报小组将不复存在。时间几乎停滞,一场浩劫随时都会到来。

  深夜时分,楼下突然有了响动。

  采访阎明复:我知道有一个叔叔是谁来了,是专门帮总理搞情报工作的王梓木,王叔叔,他在战争当中丢了一条腿,那时候条件简陋,是用木头做的假腿。

  阎宝航吃了一惊,来的人正是

周恩来的机要秘书王梓木,每次他的到来都意味着周恩来会马上出现。

  采访阎明光:我父亲从楼上奔下来握着王梓木叔叔的手,哎呀你怎么来了,在这个时候总理怎么能够来啊,太危险了!说着说着周总理进来了,立刻要我父亲布置撤退。

  字幕:渣滓洞监狱

  此时的渣滓洞监狱杀气腾腾,徐仲航等人被分别关押。一旦劝说和拉拢失去作用,等待他们的就只有酷刑。

  果然,军统很快得到一个好消息:孙复起自首了。

  就在十年前,由于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被捕叛变,使上海党中央险遭灭顶之灾,最后被迫全部转移。此刻,阎宝航的情报小组也面临同样的考验。

  采访阎明复:但是孙复启不是党员,他叛变没什么,东总的事他都讲了,但是他不知道我父亲是地下党员,他也不知道徐仲航是党员,所以他的叛变没有起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他就是禁不住拷打。

  孙复起自首的消息传来,使渣滓洞里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难料,与孙复起不同,李羽军和徐仲航都知道阎宝航的真实身份。

  采访阎明复:当时有一个最不利的一个情况,有人跟我父亲讲,徐仲航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对你不满,就是对我父亲,这个不去说他了,因为任何人,即使是圣人背后也有人议论,我父亲说这个不要再考虑了,徐仲航不是这样的人,不会出卖我,那么当时商定就是进一步了解徐仲航在监狱里的表现,那么这时候,原来张学良将军的秘书王化一,王叔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化一,军统少将。军统东北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想了解渣滓洞里的情况顺理成章。但此时的王化一并不知道老朋友阎宝航的真实身份。

  字幕:渣滓洞监狱

  一个奄奄一息的犯人,被拖入刑讯室。他正是和徐仲航先后被捕的东总地下党员李羽军,公开身份是中法比瑞文化协会秘书长。

  采访阎明光:敌人把李羽军…..吐血而死。

  李羽军的牺牲将他知道的一切全部带走。在此之前,孙复启虽然早早自首,但知之甚少。现在特务们全部的希望都在徐仲航一个人身上。

  与此同时,在王化一的帮助下,阎宝航密切关注着渣滓洞里的动向。

  时间一天天过去,酷刑几乎用尽,但负责审讯徐仲航的特务仍然一无所获。正当他们气急败坏的时候,一纸放人的命令突然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采访阎明光:要从渣滓洞救出一个人来时非常非常难得。我父亲当时就找到在国民党很有影响的,德高望重的李济深,我父亲给他说,徐仲航是跟我多年抗日的老乡,他怎么会是坏人呢。

  国民政府战地动员委员会主席李济深,正是他亲自拨通了军统局局长戴笠的电话。

  采访阎明复:李济深把徐仲航叔叔保出来了,保出来之后住那儿,徐叔一直没结婚,没有家,后来妈妈说就接到这儿来吧,一回来我看了一眼,我就跑,吓坏了,遍体鳞伤,特务用竹杆子把他肋条骨之间的肉皮都给他割掉了,打得不像人样,但是他是条好汉,一句话没说,保全了组织。

  在一张六十多年前的照片上,正中站立的人是蒋介石,他的侧后方有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名叫沈安娜,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的机要速记员,而她和丈夫华明之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负责直接领导他们的正是那个被捕的徐仲航。

  采访沈安娜:1942年秋天,我们约好的时间他不来联系了,徐仲航被捕后的危机情况。

  由于徐仲航始终严格执行地下工作的纪律,阎宝航与沈安娜尽管多次见面,但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

  采访沈安娜:对阎宝航的印象,徐仲航事件之后,沈安娜依然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继续着她的传奇经历,直到解放。

  而同样躲过一劫的阎宝航开始反思家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

  阎宝航当时的六个子女中,有四个被送到了延安。他们是阎明诗,阎明英,阎大新和阎明智。

  采访阎明光: 哥哥姐姐去延安以后 我父亲就发现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 原来在我们的十七号斜上方都是我们熟悉的一块儿玩的邻居,到1943年的时候,就是我大姐从延安回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担任情报工作。这个地方搬来了新的邻居,并且常常在深更半夜,他们拉着窗帘,有灯光,有的时候仿佛有人往这里看,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父亲就把我们家的窗帘增厚了。

  这天,阎宝航意外的接到了重庆卫戍司令刘峙的邀请,约他到司令部见面。

  采访阎明复:我父亲一下车,看这个势头不对,门口站满了持枪荷弹的国民党兵,一路到了司令的办公室,他身后还站了两个持枪荷弹的。我父亲一想来势不好,到底怎么回事,司令就说我是军人,说话直来直去,他就讲阎先生你膝下六个孩子,四个都到延安去了,你是不是共产党?我父亲反问一句,你看呢?你看我像不像共产党?他说你现在还有两个孩子,长大以后是不是你要把他们送到延安去,我爸爸说,孩子长大了去不去是他们自己决定的,我也不能够拿脚镣、手铐把他们拷上,不让他们自由行动,刘峙说孩子大了以后往哪儿去?是不是共产党在那儿指引方向啊,结果惹我爸爸生气了,我爸爸就说,我阎某人这么多年来,跟日本人斗,主张抗日,疾呼抗日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收复失地,为了收复我们的白山黑水吗?为了收复我们的肥沃的中原。他说如果这个就是共产党,那你把我抓起来,你把我送到委员长那儿还可以记你一大功,结果刘峙没办法,他说好了好了好了,不谈,我把你送回去。

  这段时间找阎宝航谈心的还有军统的戴笠,康泽和中统的徐恩曾。但谈归谈,却没有谁敢冒犯眼前这位老兄。一方面找不到确凿证据,另外,阎宝航与上层的渊源他们都很了解。

  字幕: 辽宁省海城县 牛庄北 小高力房村

  这是一片背靠堤坝的河滩地,由于时常河水泛滥,早在一百年前这里便很少有人居住。1895年农历三月十二,阎宝航就出生在这个村子。

  从少年时代开始,阎宝航便目睹了国家和民族的悲惨遭遇。因此,在他的人生履历当中,充满了对光复故土的一腔悲情和对众多友人的豪侠仗义。

  在沈阳的基督教青年会,他的人生轨迹和张学良不期而遇,在张的鼎力资助之下,阎宝航创办的贫儿学校名噪一时。当时的东北正在被日寇践踏,共同的国难家仇使两人从此结为至交。

  采访阎明复:青年时代的阎宝航做过的抗日行动,烧鸦片。

  1930年3月10日,在张学良的暗中支持之下,阎宝航亲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行动。

  采访阎明复:但这次行动彻底激怒了日本侵略者。因为在此之前,阎宝航就已经在太平洋国际会议上翻译并散发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使日本的侵略野心曝光于天下。

  于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天,日本人悬赏五千大洋,四处捉拿这个反 日先锋。无奈之下,阎宝航只得撇下家小,孤身逃离沈阳。

  采访阎明光:九一八当天发生的事情,1934年,蒋介石在全国发起了新生活运动,宣传礼仪廉耻,推行西方的生活方式。

  表面上为了拉拢张学良等东北人士,在夫人宋美龄的极力推荐下,蒋介石任命阎宝航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兼干事。

  采访阎明复:因为实际上蒋介石也好,蒋夫人也好,拿这个新生活运动,来作为对我们共产党宣传的一种抵制,他搞什么新生活运动,所以具体的事情都让我父亲做,这样我父亲就很自然的和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后来蒋介石又任命我父亲做委员长行营的少将参议,实际上是大副官了。据一些老人回忆,当时有一些达官贵人,他们的夫人要想见蒋夫人,都要先在我父亲那儿登记,打电话,然后我父亲请示蒋夫人来排队。

  从此,阎宝航成为那个动荡年代政治舞台上的耀眼明星,但在令人羡慕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无人知晓的巨大秘密。在阎宝航与国民党大员门一道迁往重庆之前,他的身份已经是中共秘密党员了。

  北碚是距离重庆不远的一座小镇,环境优雅,温泉遍地。和其他的大人物们一样,来到重庆之后,阎宝航也在此购买了一处幽静的房子,他时常带领全家来到这里度周末。

  采访阎明光:我姐姐回到重庆以后,她经常的每一周要去两次到北碚,有的时候爸爸一块儿去,我们化妆的非常的漂亮,父亲给我买的小白鞋、白衣服,打着小洋伞,我们全家出动坐轮船的船头,是一个非常有钱、有势的一个上层家族出去旅行。沿途没有任何的检查,都是放行,顺利放行,到了北碚以后,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的孩子们就在很宽的一个院子的前面,石板地上我们在那儿跳房子、在那儿跳绳,爸爸和姐姐他们到院里,我们总是在外面玩到黄昏。

  但年幼的明光和明复并不知道,就在这座幽深的院落之中,隐藏着整个情报组织的心脏,秘密电台。

  由于电台是最重要的物证,一旦被敌人发现,整个情报小组将万劫不复。为此,电台台长张知敏和夫人纪华,不断地变换着居住地点,并在每一处住所内暗设机关。

  室内的地板下甚至盛米的木缸中,都是电台的藏身之处。

  采访张丹:我看过那米缸,晚上就把那个拿出来,白天你装上米根本看不见,我父亲很得意他放的那地方,一般看不出来,是苏联给的,那个电台体积很小,就在木制的米缸里头,它是在夹层里头。

  一天夜里,当纪华刚刚回到北碚的家门口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立即警觉起来。

  采访张丹: 那天正好他上街了,回来之后就看有一个姓袁的,是个长工,他爬我们房上去,把瓦籀下来,把天线就给拽下来了。

  纪华看到,这个人手中的东西竟然是秘密电台的天线。

  采访张丹:妈说你别拽,那是我们的线,他说你的线你搁到房顶上干什么,因为那时候天线比较粗,跟别的线不一样,怕他拿走了之后容易发现,我妈管他要他不给,完了我妈也着急了,后来看那边有电线杆子就想起来,那时候北培老停电,那个电线杆子的电有时候还给,路灯有,完了就说往电线杆一指,说我们这边灯不亮,晚上看不着,准备把线接到那个电线杆子上去,完了后来那是长事啊,他还是不愿意给,完了我正好放学回家,我管他要,完了后来给了。

  为防万一,张知敏决定立刻收拾行李,离开这栋房子。这是情报小组的秘密电台在重庆期间的第五次转移。

  尽管万分谨慎,危险还是一步步逼近。这天,张知敏像往常一样准备发报,突然,一个奇怪的强烈信号出现在附近。

  采访张丹:我父亲刚打开

  采访谢建华:地下电台

  就在险情频繁出现之际,一份暗杀计划摆在了军统局局长戴笠的案头。制定计划的是军统局少将,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这一次,他的猎物正是阎宝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