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4邀请专家分析发现号为何迟迟无法返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10:09 CCTV-4 | |
CCTV-4邀请航天专家分析“发现号”反航不定因素 由于天气原因,“发现号”航天飞机迟迟无法返回地球,让所有关心“发现号”的人的心又揪了起来。 中文国际频道(CCTV-4)邀请权威嘉宾到演播室,在“关注‘发现号’返航”特别节 参与讨论的嘉宾: 吴国庭:中国载人航天专家组成员、飞船防热专家 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际太空》杂志的主编 焦维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 徐 健:中央电视台驻美国记者 主持人:王世林 王世林:经过13天的太空飞行,备受瞩目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北京时间8月8号16:46分返回地球。那么我们的特别节目将会从现在开始持续两小时10分钟,让我们一起来等待并且祝福发现号和它搭载的七名勇士平安归来。 我们都知道平安号此次太空之旅历时13天,13天的发现之旅究竟有哪些悬疑?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又完成了哪些使命?这些都是我们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所要关注的话题。今天在演播室,我们特别邀请来了三位嘉宾,首先我来给介绍一下。一位是中国载人航天专家组的成员之一飞船防热专家吴国庭先生,您好。还有一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际太空》杂志的主编庞志浩先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每次航天节目都来参与我们的节目。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的教授焦维新先生。 发现号返航的过程中有几个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所以有必要给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一个是预计15:43分发现号会点火脱轨,那么在16:08分的时候会载入大气层,16点34分我们就能通过画面看到飞机了,在16点46分,发现号会落地,17:00的时候还会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观众特别想知道发现号现在的位置和状况是什么样的,几位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 吴国庭: 按照返回的过程,按照现在应该是差不多倒数最后一圈了。那么再过十几分钟,在返回到地面前面的一个半小时、90多分钟就进入到最后的一圈,就进入到,到了最后一圈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到了3:45分,它就开始点火,这个点火使得它的速度下降到环绕速度7.8公里,然后再慢慢地再下降。下降到16点08的时候载入大气,在100公里左右进入大气层,这样一个程序下去。 王世林:利用这个时间了解一下发现号在执行任务中的一些情况。我们通过各种新闻报道了解到在完成了各项预定程序以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北京时间8月6号15:24分和国际空间站脱离了,踏上了返回地球的航程。发现号和国际空间站对接8天多来是7名机组成员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一起搬运了数以吨计的补给品和垃圾。这个对航天员来说,我们感觉好像是一个力气活,要搬很多东西,但是在太空搬运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感觉轻松一点? 庞之浩:是轻松一点,但是它首先是把一个多功能的后勤舱对接,而不是直接从航天飞机搬上去,对接了以后航天员进到舱里再搬。 王世林:实际上不是用很多力气,关键是要技术操作。 吴国庭:靠机械手。 焦维新:机械手把整个舱段挪过去,然后还要从那里取出其它物品。 王世林:除了搬运数以吨计的补给品和垃圾以外,航天员还对航天飞机进行了全身的激光扫描、拍摄和照相,完成了三次太空行走以及维修国际空间站和发信号,还共同纪念了牺牲的航天先驱。发现号指令长克林斯在回顾紧张的行程之后说这是一次狂野之旅,她说现在是为这次重返任务画上句号的时候,我们地面上再见。可以说克林斯作为一名女指令长,对于这次完成任务,信心还是非常足的。但是她也讲到了,这次太空之旅是一次狂野之旅,你们几位专家对于发现号的太空之旅怎么评价? 吴国庭:疑虑重重。 王世林:疑虑重重,始终是悬疑。 庞之浩:始终令人揪心,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 焦维新:悬疑要从两方面看,一个确实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航天飞机的返回造成影响。但另一方面并不等于说以前就没有这些。以前没有采取这么多手段进行过观察,因为美国宇航局的一些专家也说了,以前返回的时候经过检查实际上它也是很多伤痕的,只是我们没有关注。所以我觉得不要因为有这些伤痕,我们觉得这个危机就了不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底这个危险程度到多大。 王世林:本来做了一次对外太空的一次探索的飞行,而且是跟国际空间站接轨,有这么多在太空中执行的一些任务。那么大家所关心的话题本来应该是更多的比如说太空行走,是在太空中的这种试验等等。但是由于发现号可以说是带病发射,那么很多人一直是揪着心,现在人们更多关心的还是发现号的安全问题。现在发现号据你们了解的情况,作为专家了解的情况看,发现号本身自身的安全状况,整个的机体的状况到底怎么样? 吴国庭:美国航天飞机的防热系统始终是美国航天飞机研制过程中的一块心病,可以说这块心病到现在还没有安全解决。据我了解美国航天飞机在上一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时候就要发射,后来就是因为防热瓦不断地调整,延迟了好几年。这个问题之后始终基本上没有解决。到了2003年的2月1号的时候,哥伦比亚失事,这件事充分暴露。等到它在暴露的时候,很多人出来就把他们对航天飞机的防热系统的一些劣迹的记录都公开出来了。比方说美国有一个大学一个教授,当年反对防热瓦这种方案。后来航天飞机防热瓦上去以后,他每次都跟踪这个防热瓦,按照他的记录,航天飞机每发射一次平均的损伤就是25次,所以可以说每次发射都有防热瓦有损伤,只不过没有损伤到要害。而到了哥伦比亚号,2003年的2月1号,砸到了致命的地方。 庞之浩:这次其实防热瓦受到损伤的地方比较小,据说25处,原来平均计算100多处,140多处,有的时候能达到200多处。但是这次还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泡沫绝缘材料掉的块虽然小了,但是还是比较大的一块,接近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泡沫绝缘材料的那一块。现在令人揪心的地方,一个是隔热毡的一个地方这次没有修,据说隔热毡对航天飞机的损害性可能是百分之一点几,即使掉下来,可能也没有什么大的损伤,所以就没有进行第四次太空行走。但这是一块心病。据说现在有47处异常,但是好象对航天飞机威胁性不大,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 王世林:在等待与发现号和他搭载的七名勇士在地球上和我们相间令人激动人心的一刻的时候,确实我们也会把思路往回扯到发现号当时发射的时候的情况。因为发现号可以说无论是从它发射还是到现在,一直是,一个是一律重重,悬疑重重,再就是一波三者。所以我们编辑了一个背景短篇和观众朋友一起了解一下一波三折的发现号。 王世林: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连线本台驻美国的记者徐健。徐健您好。我们知道今天发现号的返航世界都在瞩目,能不能介绍美国的媒体和观众对这件事的关注情况。 徐健:好的,因为主要是航天飞机是美国的,所以美国非常关注。那么现在实际上记者都在等着什么呢?实际上现在大家最关键就是等宇航局最后决定,是不是在航天飞机发信号是不是在第一时间,今天凌晨的4点46分降落。宇航局表示,它会在降落前的80分钟做最后的决定,现在就是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了,他们很快要做决定。因为主要现在航天飞机是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已经做了很多电脑的模拟的降落,主要就是看天气。现在电视上都是天气预报,都在详细地讲佛罗里达的天气。因为在夏天佛罗里达的天气不太好说,所以大家现在都在等着到底是不是能够按时降落。如果今天在4点46分不降落的话,下一个时间还是今天早晨的6点21分能够降落。那么现在你打开电视、收音机、报纸,全都是有关航天飞机的,有记者的报道,也有纳斯尔官员的发言,也有专家的解读来解释,还有电视上专家在辩论,就是说有的说发现号这是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了,航天飞机不是很安全,以后应该用机器人代替,这样能降低成本,也有人说探索太空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家长也表示,我这次不想让孩子看了,因为我们大人已经看过两次出事故了,如果小孩看的话,万一有什么问题心理给他阴影。也有人说不行,哪怕四点多钟也要起来看,我们都是爱好者,也要让我的孩子看,美国宇航局非常热闹。像华盛顿邮报发表的文章说,这次发现号不仅仅带着七名宇航员和几吨坏的设备和垃圾回来,主要是承载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未来。《纽约时报》说航天飞机这一次是使整个航天飞机的计划正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所以,宇航局的官员说,他们是怀着紧张和兴奋的心情等待着航天飞机回来,但是只有等待航天飞机降落了,轮子停下来之后才能说这一次任务彻底完成了。 王世林:非常感谢徐健在美国给我们介绍的情况。我们在这儿也一起祝福发现号能够平安归来。刚才我们记者谈到介绍的情况有三个中心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现在发现号是不是今天一定要着陆,最后还没有确定,就是说要等宇航局的命令。 再一个我们的记者也介绍了天气情况也非常重要的。如果天气情况不允许的话,很可能还要推迟到明天,这也是第二个悬念。 庞之浩:还有一个点是推迟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中间有两次降落的机会。 吴国庭: 再有我们的记者也谈到了,现在美国的民众由于看到过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号的悲剧,所以有些人不愿意让孩子去看了。另外,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一个时间,从凌晨那个时间来看,不是很合适。但是我们作为在北京看航天飞机返回时间点还是比较合适的。 焦维新:航天飞机返回,中国老百姓没有见过。但是平时比如出差或者是坐飞机,这也要受到天气的影响。比如最近雷雨交加,飞机没法停。前几天我们也看到一个报道是返航的一个飞机在快要着陆的时候被雷击起火,所以雷电会对它的影响造成影响。第二,比较大的降雨。包括我们的飞机也是,如果是机场都积满了水,落下来以后可能会冲毁了跑道,特别是航天飞机速度特别大,如果地面积满社,显然不适合于航天飞机的飞行。所以应当说天气对航天飞机着陆还是有直接的影响。 王世林:如果说天气影响不能降落,有几种影响? 庞之浩:一个是推后一个到两个小时,如果不行的话明天,明天如果还推后不行,它不在肯尼迪机场降落,在加州爱德华或者是新墨西哥州白沙机场,有几个备用的降落伞。 王世林:我们看到双视窗里是现场的一个信号,专家能不能介绍一下。 焦维新:这是观察的W57,观察飞行的情况,有一个红外遥感器。 王世林:从这个画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这个飞机现在起飞了,这个起飞是不是意味着宇航局已经下了命令。 吴国庭:还不行,一定是到航天飞机着陆之前,如果有一点影响它的安全,我想它会放弃。刚才庞教授已经讲了,它可以推迟一圈,再绕一圈,第二圈以后就不能按照预定的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了,因为沿着地球转,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就要到另外一个机场。如果在那个机场再不能降落的话,它就要没有美国国内的机场就不行,还得推迟一天。 刚才我倒很注意刚才美国的民众,很多不同对航天飞机各种各样的争议。因为这次美国发现号再返太空,主要还是要解决哥伦比亚失事以后,解决防热瓦受损的问题。受损主要还是因为外储箱外面的泡沫塑料,泡沫材料掉了以后砸了。看来这次发现号泡沫塑料掉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只不过这次掉的稍微小一点。但是这个小也是很悬的,我这里有一个数据,这次掉下来的这块东西才半米长。 王世林:50厘米。 吴国庭:半米,这么一个厚度的东西。 王世林:您见过防热瓦。 吴国庭:我见过这个防热瓦。但是上次哥伦比亚出事的时候,掉下来撞坏的东西几乎跟这个大小差不多,我这儿有一个数据。2003年2月1号,那次把防热瓦撞热的泡沫塑料只有0.76千克,不到一公斤。它的大小是900多一点,0.9米,这次是0.5米,稍微小了一点点。 王世林:它很大,但是很轻的一个泡沫塑料。 吴国庭:你想想如果万一再大一点,或者是撞击的速度大一点也有可能撞坏,这次幸好没有。准备推迟两年发射重返太空要想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所以美国的争论我想还是有它的道理。 主持人王世林:刚才我们听到降落的时间是在东部时间5点20分左右。 庞之浩:中部时间、西部时间、东部时间怎么换算?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一次返回的路线跟上一次比较不一样,上一次哥伦比亚号是从东部到西部,碎片到美国的境内到人口密集区,这次在大洋上空穿过中美和古巴,引起中美国家的关注,别到时真出事掉到我们国家引起地面恐慌就麻烦了。 王世林:通过刚才对话的情况来看,你们觉得今天整个返航的过程会不会按照原计划进行? 焦维新:因为现在还不知道天气的情况。如果按照计划,还有16分钟就要脱轨点火了,估计很快就会决定到底在这一圈要不要返回。 王世林:对,要不要16分钟的时间里要决定是不是点火。如果错过这个时间,还要90分钟。因为在航天飞机环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地球也是在自转的,所以你要错过了这个点。 吴国庭:错过这个点,降落的点等于从肯尼迪往西移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