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科学探索:唇枪舌战专题 > 正文

回应:从太空能否看见长城纯粹是科学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07:26 新京报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4月30日在《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质疑肉眼从太空看到长城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解释。

  我在两年多前杨利伟太空之行后,就已得出“太空中肉眼看不到长城”的结论。今年年初我对华裔宇航员焦立中博士进行电子邮件采访之初,也没有想到去问这个问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张建生博士提醒了我。但焦博士后来的答案令我始料不及。

UC:激情网络生活 05年百姓赚钱直通车!
快上榜OPPO给你颁大奖 看比分直播用点点通

  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找出真相,尤其当真相不能清晰而有规则地切合我们的意图时。太空中肉眼看长城曾经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议题,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西方都曾流传长城是从太空用肉眼能看到的人造建筑。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但被我们当作事实写进了教材。当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等专家提出反面论据时,他们是在用科学来解开一个满足我们民族自豪感的神话。尽管戳穿这个神话会令人失落,但他们从事的是科学家的神圣事业。

  但是,当我发现结论并非简单的“看到”或“看不到”时,我意识到这已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命题。因此,我认为,“长城的伟大不在于能否从太空用肉眼看到”。

  比如,杨利伟的原话是:“地球很美,但我没有看见长城。”他阐述的是一个事实,但我们很多人当初从这句话中得出了“看不到长城”的结论,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一个人在一天中没看到,未必能证明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无法看到。焦立中的解释提供了旁证:他在太空的半年中,有一半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看到长城的。

  尽管焦立中也是科学家出身,但我仍采访了有关这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关键人物,包括最早声称从太空用肉眼看到长城的宇航员塞尔南、为“太空肉眼看不到长城”提供强有力证据的王渝生先生,还有确证欧洲宇航局所谓长城照片存在严重判断失误的遥感专家魏成阶教授。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是,很多结论是有详细前提的,而我们普通人喜欢黑白分明的结论,因此会有意无意把这些关键前提省略掉,变成容易消化但未必准确、且能符合先入之见的结论。

  在采访中,我遇到过另一种采访对象:正因为先前的“长城是能从太空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建筑”是不科学的论断,因此他们表示任何“可能看得见”的结论都是别有用心。更有甚者明确跟我说:“你无需向我出示照片证据,因为照片是可以作假的。”

  从葛教授的文章中,我猜测他没有看到我在4月19日《中国日报》发表的英文全文或4月26日《北京青年报》的中文全文。在这两篇文章中,我已说明,从太空用肉眼可以看到很多人造建筑(如机场、高速公路等)。关于这一点,证据是非常充足的。

  □周黎明(北京 记者)



评论】【通讯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