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现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1:21 金羊网-新快报 | ||||||||||||
听证会主要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定位,主要功能是教育还是娱乐? 2.北京普遍缺水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介入整治?
3.防渗工程、铺膜是否唯一的或者最佳的选择? 部分与会者观点 张正春(甘肃省植物协会副理事长) 圆明园的命脉和灵魂被彻底伤害 水是圆明园的命脉和灵魂,工程使活水变成死水,真水变成假水。可现在工程无论对圆明园的生态整体功能还是对它的美学景观都是彻底性的破坏。 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 我们缺审美,缺伦理,缺文化 “对待圆明园的态度,我问三个问题。第一,我们有钱缺什么?有钱缺审美。第二,我们有技术,有技术缺什么?缺对待土地的伦理。第三,我们有知识缺什么?有知识还缺文化。” 潘岳(环保总局副局长) 政府不能拍脑袋定项目 对政府而言,不能够拍脑袋定项目,而要多听听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公众而言,不能总是指责政府的哪些决策不对,而是要多提一些可操作的实质性的建议,去完善和修改政府的决策。这样才能形成政府和公众社会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沈志良(清华大学教授): 防渗工程必要应改善而非全部重来 整个圆明园的湖泊漏水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已经很长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圆明园的水需要保留下来,进行防渗工程是必要的。问题是防渗工程到底怎么做?采取的手段是不是一定要铺防渗薄膜?不是的,还有很多很好的办法。现在既然已经做了,花了大量的人民币。全部恢复原貌不科学。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们劳动的成果,不要轻易的否定掉。 博在衡(清华大学教授): 湖底防渗是否影响总体生态尚无定论 圆明园所处低端的地质条件不好,渗漏严重,要想留住水,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渗是目前有可能保持有水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否则河湖会干涸。作为防渗层可以利用人为的措施使其流动,避免水体变质。利用防渗层的表面覆盖的泥土,种植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防渗的方式不违背文物保护原则,不影响历史园林的保护。目前的湖底防渗是否影响北京市的总体生态?目前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不能从单方面的认识出发,毁掉防渗措施,使圆明园成为水体枯竭的历史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