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21世纪初的商界选秀,比《青你2》精彩多了

2020-04-23 13:58:18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青年横财发展会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金钱世界的经典狠人和狠事 

  作者/小熊猫   策划/编辑/大海骡

  来源: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

  不论你对娱乐圈八卦兴趣有多低,也无法在赛博世界里避开今天早上的热搜“大瓜”:

△ 知乎&微博上的热搜△ 知乎&微博上的热搜

  很多人也能想到,在这热搜之下,又是一个关于汪峰上热搜失败的心酸故事:

△ 汪峰老师再一次错过头条△ 汪峰老师再一次错过头条

  而在几天前,我的朋友圈则是铺天盖地的《青春有你2》,饭圈女孩们全力以赴安利自己pick的姐姐妹妹们,在社交平台刷起了花式彩虹屁。

  这些喧嚣的热搜和营销,不禁让我怀念起了我当年看过最上头的那档选秀节目。这节目既不是《超女》或《快男》,也不是《偶练》和《青你》,而是一档叫作《赢在中国》的商业选秀节目。

  早些年,《赢在中国》也曾经让无数粉丝热血打call,节目粉丝的热情完全不亚于现在的“追星女孩”。直到现在,还有人在怀念这节目。 

 △ 直到2020年,网友仍然在怀念赢在中国 △ 直到2020年,网友仍然在怀念赢在中国

  01

  《赢在中国》是个啥

  《赢在中国》其实可以说是商业版的《青春有你》。

  只不过,这节目在央视开播,在节目中pick各个创业选手的不是“全民制作人”,而是以马云、俞敏洪、郭广昌(复星集团老板)为代表的评委。 

△ 马云和俞敏洪,一起当导师的幸福△ 马云和俞敏洪,一起当导师的幸福

  选手们争取的也不是出道名额,而是最高可达1000万的创业资金。

  在那个年代,移动互联网尚未兴起,融资渠道尚未畅通,创业者寻求融资不那么容易。《赢在中国》就是个沟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桥梁。

  这么多年来,早年渣渣画质的《赢在中国》依旧让人回味,甚至还让我琢磨出一点不同的味道。这档商业选秀节目可以说是选秀节目里最全民化的,商业节目里最热血的,真人秀里最爱说相声的。

  参赛者上到70岁的老汉,下到19岁的美籍华裔少女,甚至男女老少,全家上阵,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收视风暴。 

△ 全家上阵支持选手△ 全家上阵支持选手
△ 为创业奋斗了十年的70岁选手△ 为创业奋斗了十年的70岁选手

  说起“造梗”和金句,《赢在中国》也是个中翘楚,一点也不比“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差,大佬们的故事也远比杨超越、虞书欣精彩。

  选手们口才极佳,留下了不少爆笑金句,有选手可谓天生段子手,每一个回答都让人笑得喷饭。

  一场商业辩论赛甚至能引发马云和史玉柱的金句battle。 

 △ “史玉柱先生说过,要改变消费者的习惯,比登上太阳还难。”“但是马云先生说过不是不可能。” △ “史玉柱先生说过,要改变消费者的习惯,比登上太阳还难。”“但是马云先生说过不是不可能。”

  选手们的冲突对抗、“勾心”也远比少男少女们的“C位”之战要激烈得多,汪小菲摔桌离席的场面就足够买十次热搜。 

△ 《赢在中国之蓝天碧水间》中,汪小菲愤而摔桌离席。△ 《赢在中国之蓝天碧水间》中,汪小菲愤而摔桌离席。

  不过,最为江湖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一名观众和慧聪网老总郭凡生的battle。

  在2006年第一届《赢在中国》节目现场,有不知名观众大胆质疑慧聪网老总郭凡生,认为慧聪网的经营模式有问题,五年内阿里必将整合完资源,腾出手吃掉慧聪。 

△ 感受一下郭凡生的无奈苦笑△ 感受一下郭凡生的无奈苦笑

  这观点当然是遭到了郭凡生的激烈反驳和嘲讽,台前台后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 “我都那么成功了,你都不信任我,凭什么让他们信任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 “我都那么成功了,你都不信任我,凭什么让他们信任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

  直到时间验证小伙子的预言,阿里确实将慧聪网拍死在了沙滩上。而当年籍籍无名被嘲讽的小伙子,又疑似是后来万网的创始人张向东,疑似上演了一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穷小子逆袭金手指爽文。 

△ 担任万网CEO的张向东△ 担任万网CEO的张向东

  其实,《赢在中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有梗和笑点,更多的是黄金时代的创业梦想,是一往无前的热血与激情。直到现在,《赢在中国》的经典语录仍然不时被各路人马引用,马云点评的视频剪辑更是躺在无数热血青年的收藏夹里。 

 △ 当年的《赢在中国》激励了无数青年  △ 当年的《赢在中国》激励了无数青年 

  然而,好景不长。任何一款节目都有其生命周期。《赢在中国》一开始只举办了三届。此后,王利芬离开央视之后又重新拾起了这个IP,举办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2016赢在中国》、新版《赢在中国》(2017),然而这些新版节目都不复曾经的辉煌。

  02

  创业大佬今何在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赢在中国》停播了,但是这档节目的影响力持续了十多年。曾经在节目里叱咤风云、承载了无数梦想的大佬们自然也没有被粉丝们所遗忘。 

△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在关注着节目选手的近况△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在关注着节目选手的近况

  其实,这么多年来,《赢在中国》选手的故事远比江湖流传的无名观众成功预言慧聪网走向的传闻要来得更为跌宕起伏。当年的学员,有的大发横财,有的混得尚可,还有一些彻底消失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节目的优等生大多都混得不差。第一届的冠军宋文明凭借着节目提供的1000万融资创办了自己的人力资源公司。

  第二界的冠军李书文因为浓烈的个人特征凝聚了一批死忠粉,创办的厚朴金控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两年来,李书文还效仿罗振宇搞起了跨年演讲,大有向相声界进军的趋势。 

△ 李书文演讲海报△ 李书文演讲海报

  节目中优秀的女性也不少,第三届的冠亚军就都是女性。冠军谢莉创办的奇火锅已经拥有超过两百家连锁店,资产上亿。亚军曾花创办的思凯乐户外品牌也发展得不错。 

△ 选手谢莉 △ 选手谢莉 
△ 选手曾花△ 选手曾花

  而在第一季斩获前五强的吴志祥大概是发展得最好了。节目结束后,吴志祥拒绝了节目提供的五百万风投,自己融资创办了同程艺龙。现在的同程艺龙市值已达268.74亿港元。吴志祥当年还是阿里的员工,被马云赶出阿里后进行了大概三次创业,当年参赛时吴志祥已经拥有了一家拥有80个员工的公司。 

△ 比赛中的吴志祥△ 比赛中的吴志祥

  但是,《赢在中国》不仅仅是成功者的故事,其中也充满了大起大落和创业的曲折心酸。

  第一季选手周瑾,参加比赛时怀有八个月的身孕。靠着顽强的毅力,周瑾最终杀入三强斩获季军。比赛结束后,周瑾不等钱到位就从原单位辞职,自投二十万,找了七个朋友在苏州注册成立了与女儿名字同音的"嘉汇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然而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她没有等来投资,公司资金链断裂,现在也没有水花了。 

  第三季闯入决赛的陈思达因航模发烧友的身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节目结束后,陈思达创办了自己的无人机企业,发展前景大好。然而,现如今陈思达却被法院列为限制消费人员,不知能否东山再起。 

  而更多没有杀入TOP行列的选手更是彻底消失在了人海中。

  03

  《赢在中国》启示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用来描述《赢在中国》恰如其分。《赢在中国》诞生在2006年,那是互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是新一轮创业潮的开端。

  那一年,有作者在博客(对,就是这种古早的平台)上写道:

  2006年的互联网,谁的野心最大?我曾想过也许是陈天桥,盛大公司力推盛大盒子就是一个明证。我也想到过张朝阳,他曾经放话出来要在两年内超过百度。

  很多人认为马化腾的野心才是最大的,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目前股票市值上看,腾讯已经稳据了中国互联网的头把交椅。

  那么以超越腾讯为目标的人一定就是2006年最有野心的人。这个人应该是陈一舟。

  (作者:天极网米晓彬)

△ 陈一舟老哥△ 陈一舟老哥

  陈哥在那会子确实春风得意,买下了王兴创建的人人网,号称“国内SNS社交网站大战已经结束了”。然而多年后的今天,当年忍痛割肉的王兴成了小巨头美团的当家人,陈一舟却已远离互联网商业battle舞台中央。

  是不是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2006年前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黄金时期,无数创业者写就了草根暴富的神话。投资并购政策的放开使大量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整个社会躁动着创业的激情。

  借着创业热潮的东风,《赢在中国》一开播就迎来了收视高峰。到了后来,《赢在中国》的续篇们收视大跌,有人说这是综艺节目固有的生命周期,有人说是后来的参赛者借着节目的流量打广告动机不纯。

  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那个创业的黄金时代不复。 

△ 人们当年信仰创业改变命运,现在却说创业导致阶层下滑(特指某位“L”老师)△ 人们当年信仰创业改变命运,现在却说创业导致阶层下滑(特指某位“L”老师)

  《赢在中国》的成功是时代下的产物。如今回头看看,无论是比赛本身还是结果,都带有无法忽视的时代烙印。

  比如在《赢在中国》第二季的冠军争夺战中,几乎所有评委都把票投给了李书文,除了IDG的熊晓鸽、软银赛富的阎焱和新东方的俞洪敏。 

△ 从左到右:熊晓鸽、王利芬、马云、史玉柱△ 从左到右:熊晓鸽、王利芬、马云、史玉柱

  熊晓鸽解释道,在场的各位都是做实业的,只有他和阎焱做投资,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太一样。阎焱也说,真正他看好的人已经被淘汰了。

  当年的《赢在中国》选拔的并不是明星项目,而是明星选手。参赛时的李书文从事的是比较传统的办公家具行业,给资本留下的想象空间不大,也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狂飙突进的脚步。所以熊晓鸽才会说那番话。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可以划分成两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重点是互联网上的“圈地运动”和平台战役。

  第二个时代的重点则在于基于平台衍生的细分赛道和内容竞争。

  在互联网的“圈地运动”中,微信电话、手机支付、网络购物……无数颠覆我们认知的互联网模式冉冉升起。那些年的互联网企业打的更多是争夺平台的战役,他们不需要占领用户心智,只可能重构用户心智,它们不是占领者,更像是开拓者。 

△ 2013年,手机支付还没普及,机皇还是三星△ 2013年,手机支付还没普及,机皇还是三星

  当互联网平台搭建完毕之后,公司们又一头扎进赛道细分和内容时代。回过头看,《赢在中国》中做得比较好的项目确实是吃了当时的互联网红利,走在了这两个时代的浪潮之上。

  吴志祥和他的OTA(Online Travel Agency,即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同程艺龙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互联网全面席卷生活之前,旅游行业看起来与赛博世界八竿子打不着;而当时代大幕缓缓升起时,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得理所当然了。 

△ 2018年同程艺龙赴港上市,吴志祥在港交所敲锣。图源创客公社△ 2018年同程艺龙赴港上市,吴志祥在港交所敲锣。图源创客公社

  不过对于《赢在中国》的选手和更多创业者而言,当个时代先锋去“做互联网公司”也不是必须的,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正应了马云那句话:“人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

  潮头飙浪或者发挥特长,都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参考资料:

  [1]http://politics.rmlt.com.cn/2017/1020/500475.shtml

  [2]https://www.sohu.com/a/201314061_104421

  [3]https://mp.weixin.qq.com/s/dFmmdrffkP52CYGuVcqq9Q

  [4]https://www.sohu.com/a/107560559_43493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