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的职业化革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 10:13 财经时报 | ||
这几年,中国的“刘老根”们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国产”家族企业却鲜有巨大者,而“洋”家族企业的经历无疑会提供一个借鉴样本。 □金错刀 很难想象,羊年伊始,一部名为《刘老根新传》的电视剧会如此甚嚣尘上。
不可否认,这个讲过“没事到大城市铁岭去旅旅游”的刘老根是一个土人,更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土人却有着商人最宝贵的品质:创新。 在戏中,刘老根担任的是龙泉集团的董事长,在这个公司的组织结构里,几乎包含进了他的所有血缘关系——儿子、儿媳、女儿、情人等,这是一个让中国人再亲切不过的一个家族企业。事实上,这部20多集的戏在表现家族企业遇到的诸多问题上,和刘老根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表现的小聪明一样精彩,比如,产权和控制权统一、完全的销售导向、以血缘或哥们儿义气为纽带的运营团队、机会主义路线、感性决策,这是家族式企业最常跌落的一个陷阱:家族式管理。 在新的职业化冲击下,变革怪兽突然来袭,刘老根被碾得粉碎。 由于家和家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家族式管理模式并非如教科书上讲的那么简单。在中国,随民营经济日渐活跃并成为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管理模式也成长为一头巨大的变革怪兽。 在零点调查、前进策略公司董事长袁岳看来,管理模式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远高于单一规则的企业、非职业化的人际关系难以维持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团队的稳定、中国遗产继承制度与家庭财产分割制度不利于在经营意义上的优化与规模发展等,这三大元素构成了家族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难以成就大业的致命渊源。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Drucker)曾认为:“成功的企业不会采用一人当家的做法,而是有一个良好的经理班子。”他列举福特汽车的例子,福特汽车在它最兴旺时,也是由老福特和总经理詹姆斯(James)的小组来经营的。 美国《家族企业》杂志Family Business 在其2003年第一期冬季版 上公布了全球最大200家家族企业排行榜。该杂志自2000年以来曾每年推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各国家族企业名单,但这一次是首次为全世界的家族企业排座次。 在列入排名的众多家族企业中,其实许多并非完全意义上由某个家族统治,而是靠多数股东掌握着对公司的控制权。例如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和排名第二的福特,沃尔顿家族和福特家族分别占有38%和40%的股权。 另一引人注目的是排名第104位的美国安达高公司,它就是在中国备受关注的安利公司的母公司。其最独特的地方在:1.这家公司自创建起就是百分之百意义上的私人企业;2.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它是由两个家族共同拥有,不多不少各占50%的份额。自杰·温安洛和理查·狄维士这两位高中同学1959年在美国密执安州一个家庭地下室创立这家卖肥皂的公司以来,两家始终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从未发生过大的原则争执,公司已发展为年销售额45亿美元、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而公司的第一和第二代领导层更是顺利地实现了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子女们继承了父辈的友谊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这几年,中国的“刘老根”们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民总产值的一半为民营经济所创造。但“国产”家族企业却鲜有巨大者,这些洋家族企业无疑会提供一个借鉴样本。 在电视里,刘老根的结局是幸福的,他打败了变革怪兽;关上电视,我们才发现,怪兽刚刚醒来,而且虎视眈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