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四日电(孙宏金、孙自法) “神舟”三号无人飞船返回舱今天在此间开舱,搭乘“神舟”三号的“乘客”在太空中飞行了五百余万公里后,逐一“走出”舱门,精彩亮相。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的一间厂房里,人头攒动。昨天刚安全运抵这里的“神舟”三号飞船返回舱,经过七天的太空洗礼在红盖头的遮盖下,更加显出 几分神秘。
上午九时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等揭开返回舱的红盖头,工作人员打开舱门,一个个“神舟乘客”鱼贯而出: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搭载的微缩芯片试验装置;中国科技大学搭载的鸡蛋空间孵化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药技术研究所搭载的康乐霉素菌种及有关部门搭载的无核试管葡萄苗、长椿藤等十多种植物种子。
此间专家称,特别值得一提的“乘客”还有被称为水果之王的树梅、冷被石竹草、苜蓿草、葛藤等植物种子,这些植物极其耐干旱,在一百三十天到一百八十天干旱的情况下,可以照样生长,用于护路、护坡,非常适合在中国大西北种植,科学家试图通过太空环境,培育出更为优良的新品种,使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环境保护作用。
“神舟”三号还有一些特殊的“乘客”,包括“神舟”三号飞船研制人员集体签名的横幅;有多名著名画家历时半个月创作,由三十多名书画家题名、十多位航天专家签名的名为“腾飞中华龙”巨幅国画;由中国未来航天员签名的搭载封等一批邮品和纪念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神舟”三号飞船总指挥袁家军主持了返回舱的开舱及搭载物品交接仪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相关人员参加,北京市公证处的工作人员现场监视验证了搭载物品的出舱过程。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