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电力推广西数字电视模式:一切向电信看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01: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郎朗 经历了前期的转换推广,数字电视“后转换时代”的隐忧开始暴露——今年4月以来,在广州等正在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很多城市中,出现了数字电视投诉率居高不下、整体转换遇阻等尴尬。 5月7日,针对“后转换时代”中出现的问题,广电全系统在广西南宁举行了现场办公会。办公会上,广电总局提出了新的“广西服务”模式,加上之前杭州的“与电信融合”模式,成为广电总局解决“后转换时代”问题的组合拳。 此次“广西服务”具体说来,就是广西广电效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服务模式,投入2000多万元在南宁建设服务人员超过1000名的全国最大的数字电视呼叫中心,其呼叫人员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的中国移动,当地广电的说法叫“一切向电信看齐”。 事实上,数字电视渐成“民怨工程”早已让广电系统感到紧张。2007年以来,广电举行了多次现场办公会寻觅对策,但是北京的“保留40套模拟节目”的特殊做法并不具备推广性,而深圳、淄博等地的双向改造和全业务模式又投入巨大,比较而言,“广西服务”似成目前最可行之法。 转换“后遗症” 作为全国最早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地区之一,广西之前先整合各地市有线网络再全省性整体转换的模式,已经与首创“整体转换”的青岛模式一样,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标杆。 记者了解到,包括湖南、陕西、海南等省都是采取了类似广西的先整合再转换的模式,广电总局科技司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上海、北京等一级城市转换完毕后,广西模式成为以省为单位转换的主要参考模式。 然而在2006年底基本完成整体转换后,广西广电与其他先期完成转换的城市一样,开始陷入了“后转换时代的困惑”,一方面是由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投入费用带来的负债,一方面则是居高不下的投诉率。 记者了解到,广西全区对有线网络进行整合转换所需要的资金是22.9亿元,而此前广西的网络资产评估是11.2亿元,广西是在负债200%的情况下进行的整体转换。 与此同时,广西目前的数字电视收费是26元/月(县城25元/月),这比转换前提高了近一倍,但是能收看的电视节目却几乎没有增长,这使得在广西消费者协会的投诉统计中,2006年后数字电视一度进入服务行业投诉榜的前三名。 2008年以来,类似的情况在广州也开始蔓延。去年12月开始,广州有线将数字电视的收费提高到26.5元/月;今年4月,广州有线开始酝酿取消付费电视的免费期,如此一来,广州有线用户收看的节目数量再次回到了60套以下,这与以前的55套并没有很大区别。 在广东省物价局的公开日期间,针对广州数字电视服务的投诉位居第一位,广东省物价局甚至有意重新就数字电视收费举行听证会。 降低数字电视的收费,广电运营商显然无法接受,而付费节目等增值服务又缺乏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出现的“广西服务”成为全国广电系统的关注焦点。
【发表评论 】
|